标签:
杂谈 |
潘宗光校长(1940年生于香港,著名教育家、化学家、佛学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执掌香港理工大学十八年,在他的卓绝领导下,香港理工大学由默默无闻的“理工学院”成长为了一所中国乃至亚洲一流的应用型综合大学。2008年12月31日,潘宗光校长正式卸任。对于潘校长的离任,众多校友、学界、政界及商界的同仁都表达了强烈的敬意与不舍。为了表彰这位香港理工大学乃至香港教育史上划时代的人物,曾荫权特首亲自在香港会展中心主持了潘宗光校长的荣休晚宴,香港理工大学特授予潘宗光校长“荣休校长”的终身荣誉。
作为香港理工大学的一个普通学生,我十分有幸,跟这位德厚学博的大师有几次接触,记录如下。谨以此文,纪念潘宗光校长离任,并衷心祝愿他身体健康、阖家幸福。
北京招生,受宠若惊的一面之缘
第一次有幸与潘校长见面源于2008年3月北京的世界教育博览会,我当时作为香港理工大学商学院大使参加了这个活动。到京之前,对于活动细节了解不多。活动分为两天,第二天上午,我们一行人早早地到达了活动地点北京国际展览中心的会场。九点半左右,商学院的同事Ellen告诉我们潘宗光校长会在十点钟抵达,并安排我们几位同学去迎接。果然,潘校长在十点钟风尘仆仆地到来,亲切地与我们几位同学握手、交谈,大家一时间荣幸不已。
更受宠若惊的经历还在后面。潘校长为香港理工大学展厅剪彩后,我被安排陪同校长接受了新浪网的专访,并在之后与张翼凌学长(2007年度香港理工大学最杰出学生)一道陪同校长出席了媒体见面会。其间还有一段小插曲,媒体见面会中有一位记者向潘校长提出了一个关于招生的细节问题,在校长不了解的情况下,我主动作出了回答。潘校长当场拍着我的肩膀称赞不已,搞得我无地自容。
约请校长,出人意料的轻松敲定
时间一直到了2008年底,经过了将近半年多的打拼,我所带领的《香港有我》节目制作团队已经取得了相当坚实的成长。无论是作为一个普通的理大学生,还是一个访谈节目的制片,我都十二分地期盼在潘宗光校长离任之际,将潘校长请进我们的演播室,与大家分享他多年来求学、治学的传奇经历。
为了实现这期“梦想中的访谈”,我早早地在十月份就做好了分工部署。怀着满心的憧憬,我在朋友怀疑的眼光里展开了我大胆的校长邀请计划。邀请函、电话邀请、求助贵人 ...本来,我做足了艰苦的准备,制定了多套“作战方案”,没想到计划A竟然就幸运地得手了。常听闻校长对学生平易备至,亲身体验,感动不已。
除了接受邀请之外,在准备访谈的过程中,我们又处处感受到了来自潘校长的关爱。在我们的请求下,潘校长马上答应将访谈地点从校长办公室移到【香港有我】的演播室,并且坚决拒绝我们派同学去校长室迎接他。
临时改期,不辞百忙的鼎力支持
时间马上到了预定的拍摄日期——2008年12月29日。8:30,我和其他两位节目组成员就早早地抵达了演播室,整理场地(由于演播室原本是商学院的会议室,所以有很多桌椅需要临时搬出去),设置、调教拍摄器材。九点半,听到商学院的同事喊:“校长来了!”我们赶忙冲出演播室,校长此时已经到达了演播室门前的走廊。
欢欢喜喜地簇拥着潘校长入座,开始同校长进行访谈前的沟通。潘校长的嗓音十分沙哑,他表示自己前两日患感冒,现在身体仍然不适,了解到校长带病参加我们的访谈,节目组的同学们全都感动不已。通过现场沟通,潘校长了解到我们是一个视频访谈的节目,为了达到更好的访谈效果,他当场打电话给秘书,推掉了第二天上午的会议,将访谈时间顺延到了第二天上午。
作为理工大学的校长,每一天的日程相比都会被挤得满满的。尤其是离任前的最后三天,一定会有多过平常的事情要忙,潘宗光校长却一连抽出两个上午的时间参加一个学生组织的访谈...什么是重视学生,什么是用心做好每一件事情?通过潘校长的临场改期,我们看到了最好的诠释。
访谈现场,言传身教的“大道精诚”
好事多磨,转而到了第二天,亦即是2008年12月30日——潘宗光校长卸任的前一天。九点半钟,潘校长再一次准时来到了我们节目的演播室。这一天,潘校长的身体状况明显好过前一天,嗓音也清晰了很多,但还是有间断的咳嗽,使得大家揪心不已。尽管感冒尚未痊愈,潘校长在现场的状态却未收到丝毫影响,整场访谈,他都相当投入,积极地与主持人互动,富含激情地讲述治学、为人之道以及引人入胜的传奇经历。在潘校长充满魅力的言谈中,在场的所有人都被深深感染。不单单是主持人,就连掌管拍摄的我和Molly也被深深吸引,频频不由自主地点头附和。
由于母语是广东话的关系,潘校长的普通话有小小的瑕疵。但潘校长却十分努力地克服发音不准的问题,每有疑问就请教在场的我们,纠正读音之后,又认真地把应该讲的内容重复一便。
尽管带病出场,在整整两个半小时的录制时间里,潘宗光校长却未有主动要求一次暂停。其间有一次,潘校长咳嗽不停,不得已的情况下,他才休息了片刻。在场的所有人,都为此感动、敬佩不已。
访谈过程之中,主持人在一段总结语上连续出现NG,我和编导都捏了一把汗。然而时间宝贵的潘校长却没有丝毫着急,反而鼓励主持人,帮助其放松,最终顺利通过。
访谈接近结尾,潘校长突然表情严肃地打断了主持人的话,“对不起,我打断一下,这个地方有些误会。我并没有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提名,而是受到瑞典皇家科学院邀请,来提名当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候选人。这个地方很多人都会搞混。”听到主持人更正了主持词,潘校长方才舒缓了眉头。
在正常访谈之中,潘校长讲的最多的一个词就是“感恩”。作为这样一位赢得过无数荣誉和头衔的成功人士,他却表现得无比恬淡,将自己的成就归功于他人的帮助。我想,我看到到了潘宗光校长攀上如此人生高峰的一个关键原因。
大道行思,大道精诚,即使放下潘宗光校长深邃的言辞不谈,单凭以上谈及的这些细节,举手投足之间,潘校长已经为我们诠释了杰出的为学之道与为人之道。深含于潘宗光校长一言一行里面的大道,值得我们每个人用一生去体味、去感悟。
题字赠书,意味深长的殷切勉励
在节目录制完成后,潘校长为节目组的每一个赠送了他的签名书籍,并为【香港有我】节目题字,以示支持与激励。对于潘校长对【香港有我】的鼎力支持,我们节目组的每一个人都会永远铭记在心,并以此作为我们努力的原动力不断奋斗。
作为回赠,我们节目组也送给了潘校长两份礼物,来表达我们对于潘宗光校长的崇敬与感谢。一份是潘校长与节目组成员在背景墙前的合影(不得不感叹于商学院的工作效率,一小时内就制作出了合影的相框);另一份是写有“廿载治学,换来两鬓霜白;百年树人,迎来桃李满园”的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