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新闻回顾:
10月11日晚,哈尔滨市糖果酒吧门前发生了一起恶性斗殴事件,22岁受害人林松岭当场死亡。目前,六名犯罪嫌疑人均已被刑事拘留,据悉六人身份均为警察,这则新闻一传出,顿时引起了轩然大波。
警方公布的案件现场监控录像
了望评点:
此篇评论,了望会尽量避免引用有待验证的参考材料进行论证。仅基于警方公布的现场录像以及官方公布的相关资料发表个人意见。欢迎大家踊跃评论,支持也好,拍砖也罢,只希望可以引发大家对此事件的深入思考。
何谓“大学生”
这起命案之所以引发如此广泛的关注,源于案件涉及的两个特殊群体,即“警察”和“大学生”。站在强弱对比的角度上讲,这两个群体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相差悬殊——一方勇猛善斗,一方弱不经风。并且,“警察”理应是公正执法、伸张正义的力量,竟然大肆参与斗殴以致“学生”死亡!仅观新闻标题,不禁愕然。
然而,细心的朋友不难发现,从哈尔滨市公安局公布的资料来看,死者所属的斗殴一方中,四人有三人已经毕业(包括死者),目前处于无业状态。“无业社会青年”与“在校大学生”这两个名词带给人的感觉显然是截然不同的。
再进一步,让我们从警方公布的案件现场监控录像来看一下这几位“大学生”的所作所为。在录像的开始,我们先是看到林松岭率先进入酒吧,林松岭的同伴在门口等待其他朋友,若无其事地随地吐痰。不久,参与斗殴的另一群体进入了镜头,整个事件的导火索也在此时出现——“警察驾车速度过快”。从录像中,我们可以看到警察驾车技术十分娴熟,车辆根本没有与死者一方发生任何碰撞,甚至距离死者一伙有相当的距离。从录像中,我们根本就看不出任何不妥。然而,不久,当警察将车停放妥当,来到酒吧门口的时候,我们却看到死者的同伙公然指着警察的鼻子叫嚣。从画面上看,警察没有丝毫过激反应,理论两句后平静地走进了酒吧。然而,进入酒吧之后,并没有经历门外“小冲突”的林松岭却异常暴躁,整个录像画面都不断充斥着其“骁勇善战”的“英姿”。通过打斗中的表现,我们不难看出,林绝对是“深谙殴斗之道”。并且,林挑起冲突很有可能是由于其在小团伙中的“大哥”地位——听闻“兄弟”被人“欺负”,为“兄弟”出头而大打出手。此外,由录像开头林独自率先走入酒吧,余人在门口等候也不难看出其“显赫”的地位。
通过以上分析看见,“学生”一词显然太过失实。无论从林的学业现状判断,还是由其“现场表现”判断,林都应该被归为“无业社会青年”。不知道真的像传闻中所言“林父母出资50万制造网络舆论”,还是网络媒体为赚点击刻意炮制猛料,竟会出现如此失实。令人欣慰的是,目前很多媒体都已经根据现实对于新闻进行了更正。
忍了再忍,忍无可忍
在听闻新闻标题的时候,我们显然认为警察是绝对强势的一方。然而,死者林松岭所在的一伙绝非“弱者”,该四人均系体育学校出身,身体素质可想而知。尤其是林身高达到了一米九二,被其多次主动殴打的哈铁公共安全专家民警齐新,事后被证实头部缝针37针,左眉骨骨折,肋条断三根。让我们具体看看现场这段录像中包含的惊人画面。
从这段长达7分42秒的视频中,我们看到3分11秒到7分21秒的4分多的时间内,林松岭先后四轮攻击以齐新为代表的警察一方。前两轮中,林均把警察打的仰面朝天、摔倒在地。第三轮中林更是狠狠地用“道板”(警方的叫法,大概是类似砖头的钝器)猛击齐新头部,齐当场头破血流。截至第三轮殴打结束,尽管被打得头破血流,齐新所在事后公安部门公布的信息,齐一伙人已经在此时亮明了警察身份。然而,就在占尽便宜又知道对方是警察的情况下,林依然不依不饶,又对齐进行了第四轮攻击——两次用拳头猛击齐面部。此时,再三忍让的民警们终于猛虎下山,开始痛殴重伤齐新的林松岭。
可笑的是,民警刚刚开始还击,林马上仓皇而逃,多次殴打民警的威风俨然不再。更具讽刺意味的是,林被殴打致死的现场录像中,总共7分42秒,竟然大部分时间都是林在殴打警察,警察明显还击只是在最后的20秒钟。之后的场景由于林逃出录像监控范围无法取证。相信看过这段录像的每一个人都会理解,现场几位警察忍了又忍,却终究忍无可忍的心理过程。
忍无可忍,无需再忍?
回顾了目前唯一有证可循的事件前半部分,我们不难看出谁才是真正的罪魁。正当防卫无可厚非。然而,反击将人致死又是在场多位警察的一大错误。作为一个执法的特殊群体,人民警察无疑应该用更加严格的法律意识来规范自己的个人行为。在屡遭对方殴打的情况下,正当防卫,将对方制服并送交派出所应该是民警明确了解的处理方式。然而,被缺乏素质地对方彻底激怒的警察一方却没有守住法律的底线,复仇的一时痛快也葬送了己方行为的合法性。明明可以通过正当防卫、合法途径解决问题、维护权益,却因冲动至此恶果,让人不禁为几位有素的警察扼腕叹息。
“污点”缘何
随着整个事件的明朗化,网络上面也在不断盛传针对林的不利消息。例如“亲戚系省部级高官”、“生前曾多次因吸食毒品遭拘留”、“出事当晚曾吸食卡卡因”等。虽然没有确凿的证据,但依然揭示了部分问题。毕竟无风不起浪,如果林真的生前行为端正、不仗势欺人,想必也很难爆出类似的消息。
反观香港
细观此事件的始末,真的为这样素质的大学毕业生感到羞愧!我在香港上学两年有余,无论校园内外,从来没有目击,甚至没有听闻过任何与“大学生”群体相关的暴力事件。发自内心地为香港大学生的素质喝彩。试问当香港的大学生在忙着为保卫皇后码头(香港具有历史意义的码头)奔走,为了挣学费拼命打工的时候,像“林”这样无所事事、惹是生非的人,你们究竟羞不羞愧!我想,通过该事件,每一个大学生,当然包括我本人在内,都应该反思,我们究竟是一个应该拥有怎样素质的群体,我们的父母为我们的教育付出了怎样的代价,我们又应该怎样定位自己的人生。
本文参考:
《哈尔滨6名警察打死青年案视频引网友分歧》
http://news.sina.com.cn/c/2008-10-16/061514581589s.shtml
《黑龙江通报哈尔滨“10.11”命案调查情况(实录)》 / 中国新闻网
http://www.chinanews.com.cn/gn/news/2008/10-18/1416816.shtml
其他相关网址:
《哈尔滨凶案牵出多名高官》 / 猫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