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求学香港博客圈新浪访谈笔录(2)

(2006-12-30 00:10:39)

求学香港博客圈新浪访谈笔录(2)

主持人:我们刚才交流了一些关于博客方面的问题,现在我们也有一些网友参与到这个活动中来,而且他们非常的关注三位在香港上大学的故事。

  网友:今年高考期间的时候,香港高校还有内地高校的生源竞争非常激烈,三位在那个时候选择去香港上大学,能不能谈一谈当时是什么关键的原因使你们选择了香港大学,经过这一个学期的学习你们觉得当时所考虑的优势,香港比内地更胜出的地方是否体现出来了?

  庭婷:我想首先一点,就是说香港国际化的环境,在香港上大学可能会有更多的一些,就是外出交换,交流这样的机会,并且香港整个宏观上的经济条件比较好,选择到香港学商科,更多的出于这样一个考虑。

  主持人:那你觉得经过这一个学期的在那边的学习和生活,你现在觉得能够感觉到这种优势的存在吗?

  庭婷:应该是可以感觉到。

  主持人:那你觉得这种优势你现在想一想,当时因为这个而去那边,你觉得是正确的一种选择吗?

  庭婷:对,包括我在跟他们聊天的时候都说,选择到香港是我06年作出的最为正确的决定。应该大家都这样觉得吧。

  主持人:谈谈你的想法?

  黑色了望:当时我写过一篇博客,我来香港的八大理由,最主要是基于香港社会和香港教学环境,香港社会大家知道是经济中心,它是国际金融中心,是国际的物流中心,还是一个国际商业中心,人才中心,它的国际化非常好,它是一个中西文化在此交流的地方,这种文化背景是我们这边所不具备的,另外它的教学方式,大家都是一种我个人认为是一种能力化培养,培养自主的学习,自主安排时间,自主支配自己的一切,还有社会活动,丰富的社会活动以及我们能力提高这方面,在咱们这边好像稍微欠缺一点。

  主持人:你在当时做选择的时候,你最看重的一点是什么?

  黑色了望:最看重的就是香港的社会环境,商业化环境,我们三位不约而同选择了商科,它的商业是水平很高的,与国际接轨的,在国内这边商科稍微欠缺一些。

  主持人:其实还是一个比较好的商业活动还有国际化的氛围,Woody呢?

  Woody:实话实说,刚开始报香港理工只是为高考提供一个另外的机会,因为我有一个很好的朋友,他是非常喜欢香港那边的风格,教学风格,他是今年把一志愿和二志愿全部报在中文和城大,他非常喜欢香港,然后慢慢了解香港那边的环境,又因为这次高考成绩还可以,然后香港理工那边录了,一看这个专业是我的第一专业,是属于物流专业,物流这个方面可以说在理工大学是一个它的强项,另外整个从商科上来讲,在香港又是一个强项。另外一个原因,香港很注重应用,它培养出来的东西,因为现在了解香港那边是应用型教学,比较实用。

  主持人:比较吸引Woody一方面是专业,在这个专业本身他比较厉害,另外一方面,就是他学校会比较注重应用方面的东西,这个是你比较看重的。那么三位在刚刚到香港,就是今年去报到的时候,一开始的时候有没有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后来又是怎么克服的?

  Woody:我觉得刚开始最大的困难就是手头的资料,刚到香港以后哗啦啦一下发给你很多的资料,包括报名要填的一些表,入宿要填的一些表,还有一些学生手册,选课的一些单子,而且这些单子全部都是全英文的,因为我们平时在学校中接触英文毕竟是有限的,所以一下子这方面很不适应,我觉得这是对我来说刚到香港最大的一个困难。

  黑色了望:其实我觉得在香港来说最大的困难,就是这种障碍是语言,粤语真的比英语难的多,包括到现在我们三个的粤语还是不过关,很尴尬的一个局面,一个香港人,一个大陆人,两个中国人在一起要用第三种语言,要用英文去交流,这是很现实的一个问题,所以我们要尽最大努力尽快克服这个障碍,语言障碍。

  庭婷:我再提一点,初到香港的时候,那种爆炸式的信息,每天要接到学校邮箱里面,有时候二、三十封邮件,你每天不可能花太多时间在检查邮件上面,哪些该看,哪些不该看,初去的时候会很不习惯,当时。

  主持人:后来这些问题都是怎么克服的?到现在是怎么适应这样一个问题呢?

  Woody:可以说我刚开始总结就是手头资料很多,像庭婷说的那样,爆炸式的信息,所以一个是要摘出重点,哪些是真正有用的,因为香港的材料很多,但是真正有用的,对自己有用的部分是可以有选择性的把它挑出来的。第二个部分,就是耐下性子来,因为是全英文的,一点一点看,慢慢就习惯了。

  庭婷:并且提高自己的英文水平(笑)

  黑色了望:关于粤语很抱歉,到现在都没有过关,但是我们相信通过更多跟本港朋友的交流,还有参加社会活动,更好的融入香港这个社会,我们这一关会不成问题的,只不过是时间问题,我相信下个学期肯定能通过。

  主持人:其实也有很多的香港同学在向你们学习,怎么样提高普通话水平?

  黑色了望:就是因为这个问题我的粤语很大程度上停滞不前。

  庭婷:我的很多香港朋友甚至能听懂重庆话(笑)

  Woody:我发现他们的普通话长进非常大,结果我粤语长进特别小。

  主持人:庭婷也可以教他们重庆话,他们重庆话的水平也突飞猛进(笑)

  黑色了望:他们已经是半专业了。

  庭婷:他们已经具备了在重庆求生的能力(笑)

  主持人:谈到语言问题,我也注意到在三位的博客里面提到,在香港大学里面他们上课的时候是全英文授课的,在一开始的时候你们习惯这种教学方式吗?后来怎么调试自己的?

  黑色了望:一开始肯定是有障碍的,包括我们有一个教授,他的发音是有一定缺陷的,而且像我们一些新开的课程它的专业性词汇是我们不具备的,但是经过一段时间我们对老师的适应也好,对单词的扩充也好,另外去的这些朋友很兴奋的告诉大家,他们的英语水平都相当之高,所以很快,一、两个星期大家就能80%达到听懂课程。

  Woody:我觉得一部分原因因为我们的英语水平有限,第二个原因,可能是因为平常在高中的训练都是比较注重于书面的阅读语法这些东西,从听力上来讲,从口语上来讲这方面比较少,而香港那边对这方面要求一下提高了,所以要有一个适应过程。其实我们在开正课的前一周有一个迎新周,那时候我记忆犹新,就是第一节不是正课,是一个SAO的一个负责人,他会说普通话,但是他就跟我们说,说到了香港就必须适应全英文,然后他第一节课就用全英文来讲,给我们讲了一些入学要注意的地方,所以我们第一节课,反正对我来讲听的效果极差,云里雾里,根本听不懂,但是这是给我们打了一针预防针,在后来一周迎新周的过程过了以后,到正课听全英文感觉就比刚开始好很多。

  庭婷:在我们学校的迎新周的时候也是这样,所有的校长老师在发表他们的演讲时候都说,你们现在到了香港,我们必须用英语交谈。其实如果在平时的学习中,除了自己努力适应之外,另外老师也会考虑到我们内地学生的特殊情况,在他们这个讲义还有考卷的时候,都会注意到不要用过于深奥的词语,应该是照顾我们内地学生吧。

  主持人:一方面我们自己也都在努力适应,而且经过这样一个学期,我相信大家英语口语的水平也会有所提高,有这样一个感受吗?

  黑色了望:相对于粤语,英语提高太大了(笑)

  网友:去了香港你们觉得跟想象中的一样吗?

  Woody:我想说一下,在社会方面想象中的香港还是跟现在了解的香港是有一定差距的,我写过一篇文章,我们有一个叫香港社会的课,让我们去了屏山文物径参观,它座落在天水围市区,是香港比较贫困的一个市区,就是说想象中的香港可能就是那些高楼林立,非常繁华,结果真实中的香港其实也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其实天水围的人们他们的生活就非常的贫困,其实想象中的香港是一个非常完美的一个城市,但是发现任何一个社会都是有贫困的一面,有富饶的一面。

  黑色了望:我觉得最主要去香港之后是惊喜,去之前没有感觉到会有这么丰富的学习生活,包括很多的社团活动,包括很多的业余活动,像我很经常做一些义工,这个经历是以前没有过的,对香港社会的认识应该说也比较广泛,Woody刚才说的我也有很深的体会,我们曾经去探访九龙一个旧区,基本上放眼望去,那边不远的地方就是很高的摩天大厦,但是这面就是你能想象多破就是多破的那种危房,真的是危房,他们那边有8层没有电梯的楼,我探访有一个80岁老奶奶住在7楼,真不知道她是怎么爬上去的,而且那个楼梯基本上两个人是不可能过去的,只有一人宽,条件很差。

  庭婷:我觉得在去香港之前,包括后来我在我的博客里面提到,和很多朋友一样都觉得香港是一个购物天堂,旅游天堂,过去之后其实发现他们节奏很快,并且香港学生包括香港工作的人他们压力其实相当的大,我觉得这样应该是和之前我的想象不太一样,这个也是我们今后要努力适应的地方。

  主持人:我发现三位在提到现实中的香港跟理想中香港有什么不一样的时候,好像很多东西都是来自于课外的收获,比如说做探访,比如说做义工,大家能不能谈一谈我们在香港读书的时候,除了上课之外课余会有什么活动?给你们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黑色了望:印象最深得是一次摊位活动,摊位活动在香港那边是一种比较具有特色的一种活动,摊位活动就是某个主办单位要宣传一些东西,然后就找义工组织做一些承办工作,每个义工组织处一个摊位,我就很有幸的参加了一次从摊位的策划到最后摊位活动的举行,整个的这个过程,那天真的是,当时以为我们去的时候就带着一种玩的心情去的,结果从1点钟到4点钟,都是将近50米长的长队,有几百人在后面排队,感觉真的很隆重,很多都是小学生之类的,他们也是比较有特色的文化了。

  主持人:我看你的博客里面经常写到你参加义工的活动,然后感觉参加义工组织对你个人收获特别大?

  黑色了望:两方面吧,一方面认识香港社会,毕竟我在香港来说是一个新人,到那边必须要尽快适应香港社会,而义工就给我提供一个很好的机会,另外一个就是对于我能力,包括人员的分配,场所的布置,还有一些协调沟通团队工作,这些全部都能在义工当中得到锻炼,所以觉得很快乐,也很充实。

  主持人:庭婷呢?

  庭婷:我印象最深得应该是在我博客里面也提到过,就是学校为了促进香港学生和内地学生的交流,搞了一个文化交融的课,我们一起针对重庆和香港的饮食文化进行了研究,开了8次会议,我们对两地的饮食文化进行大量信息的汇总。

  黑色了望:我想爆料一下,我们那时候已经认识了,他每次出去大吃一顿回来之后都会给我发一些图片,馋我一顿。

  主持人:庭婷还因为这个获奖了?

  庭婷:对,我一直跟我爸爸妈妈说这是我在香港玩乐当中挣的第一桶金。

  主持人:非常棒,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活动。

  庭婷:对,我觉得这样促进自己的人际关系,并且锻炼自己的粤语,还有各方面的一些社交礼仪之类的。

  主持人:而且还吃到很多香港的 美食(笑)Woody呢?

  Woody:我在香港记忆犹新的课外活动是参加了我们的乒乓球队,一路杀进决赛,最后取得第二名,亚军,我觉得乒乓球本身来讲它是一个,只是一个体育运动而已,但是通过乒乓球,包括我们有的时候训练,因为场地不够,我们要去红刊街市定场地,去港岛给一些队友选拍子,然后每次完了之后搓一顿,也增进了很多友谊,并且跟他们也能学到很多香港的文化。

  黑色了望:我是Woody的球迷。

  Woody:我记得当时黑色了望在我打决赛的时候,决赛很遗憾输掉了,但是后来发现黑色了望回宿舍以后嗓子哑了。

  主持人:当时特别感动?

  Woody:是他给我加油喊的。

  网友:香港是一个购物的天堂,消费也比较高,你们在那边的课余活动也挺多的,你们感觉平时的花费多吗?会不会做一些勤工俭学呢?

  黑色了望:花费多是绝对的,勤工俭学是绝对不会的。

  庭婷:因为香港政府规定内地学生到香港应该是不能够从事任何盈利性的活动。

  黑色了望:会被遣送回来的(笑)

  主持人:平时的花费要多少钱?

  黑色了望:正餐,中午饭和晚上饭一般需要20元左右,早餐就谈不太上了吧,因为我们起床直接吃中餐,11点之后。

  网友:三位毕业之后有什么打算吗?有没有想过在香港继续读研究生,或者出国深造?在香港会不会给自己将来的求学和就业带来一定的优势?

  庭婷:我想如果考研的话,应该我们商科学生不会,商科的研究生必须要求工作经验,所以作为我个人的话,我应该会选择毕业之后留港工作。

  Woody:我跟庭婷的想法差不多,因为本身香港就是一个很注重应用型的一个教学模式,又因为我们是商科,商科在后几年会有很多的实习机会,所以也是想留港工作。

  黑色了望:我跟大家应该是比较一样的吧,因为在香港的规定,工作满7年可以拿到一个香港的永久定居权,像我们这种读了四年大学之后再在那边工作三年就可以拿到这个身份,我们去美国之外的其他国家都是免签的,所以对我们之后的生活是很方便的,负责国际化发展的话。而且还有一个原因,在香港商业是很发达的,在香港的商业就业机会也是很珍贵的,如果在香港有三年比较理想的就业机会,再去英美商业更发达的地方读一个MBA之类的就会畅通。

  主持人:可以先工作一段时间,三位都是想本科毕业之后可以在香港先工作一段时间,然后再看具体情况,比如说需要深造或者是怎么样的,那你们身边的同学也都这样想吗?

  黑色了望:大多数同学都是我们这种考虑。

  庭婷:商科学生都是这种考虑,其他学院的学生可能会考研之类的。

  主持人:你们有哪些同学的例子可以跟我们一块儿分享一下吗?学什么的,希望将来怎么样?

  黑色了望:其实说实话,关于我们毕业之后的事情大家都到现在还不是有一个很明确的打算,只不过在香港再发展一段时间,很少有人说读完这四年我就回去,或者我马上就出国,很少有这种同学,基本上都是在香港作一个相对长期的发展。

  网友:有一位同学离开香港了,原因是他觉得他不太适合香港,他上了大学之后又回北京来重新复读,咱们三位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例子,跟着你们一起去的内地学生由于压力比较大,承受不住,最后又回来了,你们是怎样看待这样事情的?

  黑色了望:这个同学我也听说过,是我们学校商科的一个学生,我觉得这种现象很正常,香港只是为我们多了一种选择,香港并不是说一个天堂或者一个地狱,它只不过是我们大家喜不喜欢这种挑战或者这种方式,有的人可能就是不喜欢,不适应,他会在内地得到更好的发展,或者在国外得到更好的发展,这是我们必须要支持的,我觉得我很欣赏他,他觉得自己不喜欢他就可以勇敢的去放弃,我觉得我很欣赏他。香港对于我们来说,我们三个感觉对香港是比较适应的,但是我们三个毕竟是出于个人考虑,每个人的情况是不同的,大家要有自己的选择,真正作出自己喜欢的选择。

  庭婷:这个问题是因人而异的。

  Woody:对,香港的教学模式并不适合每一个人,他是比较开放的,有些可能性格比较内向,或者像理工科类,香港就不是很有优势,跟内地比它的实验手段,它的其他方面有很多就是内地有更好的条件,对于商科来讲香港有它自己的优势。对于这个同学,其实我觉得过多的评论可能对他心理也会造成一定的压力,最好的方式就是尊重他的选择,另外从我自己的角度来讲,我觉得人还是更好的适应环境,而不是让环境适应你,如果是我的话,我可能会站在反对的一方面。

  庭婷:我觉得在初到香港的时候肯定会有一些不习惯的问题,当时他是在很早的时候,9月份就提出退学,十月一之后,我觉得在这样短短一个月之内有时候并不能真正发现一个地方的好处或者坏处,到一个新环境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努力适应它。在我周围同学当中,在初到香港的时候,就感觉自己不太适应这样的情况也有,但是到现在问了他们,绝对不会作出这样的选择。

  主持人:除了这种生活上的不适应之外,你们感觉学习上带来的压力大吗?

  庭婷:学习上应该还是有压力吧,但是应该不是太大。

  Woody:应该说比内地的同学好多了,课程是比较轻松的。

  黑色了望:课内学习是轻松的,很多作业是在团队当中完成的,很多时间大家会出去考察,很舒服的,就出去。

  Woody:我觉得压力不是来自于学习上,而在于他给你很多的时间,你要自己去鞭策。

  黑色了望:对自己的把握。

北京晨报网友:庭婷,最近城市大学发生一个内地学生贿赂香港老师入狱事件,你对这个事情怎么看?

  庭婷:首先对于这件事情更多的是针对那一个具体的同学,对我们整个内地学生的群体应该是不会产生什么样大的影响。然后我觉得这个事情,我们可以看出一点,是香港和内地两岸法治环境的不同,香港作为一个法制化的社会,我们内地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应该能够学到更多的东西,我们所有在香港的内地学生应该充分利用这样一个好的环境,另外,这也更加说明我们充分的去适应香港这个社会的必要性,也可以说是入乡随俗吧,还有就是我在想,作为内地高校,因为我平时在这个事情之后,我跟内地同学聊天,包括我昨天到今天,我跟在北京大学的一些师哥师姐,还有以前高中的同班同学,跟他们聊天都说,在他们平时应该是对诚信教育不怎么重视的,但是我觉得在当时我们的一堂英语课的时候,老师就专门花出一堂课是三个小时的时间,来谈这个诚信教育问题,我想这个也是内地高校可以借鉴一下的。

  主持人:非常感谢,两位呢?了望和Woody?

  黑色了望:我也知道这个事情,我很佩服那位教授,他的这种正直态度,他的这种严肃治学的态度是值得大家钦佩的,香港的社会是一个很严肃的社会,这说明香港那种比较完善的法律体系,他对于学校里面的一些 知识产权,或者说一些学术作假,这种处罚的力度和立法的完善性是很好的,是值得我们大家特别钦佩的,另外在香港的知识产权,很简单的一个例子,我们上课的时候教授如果有什么参考资料,都会给我们写一个参考的,从哪儿可以查到这个,就是一个参考缩影之类的东西,就是在图书馆的某某位置,他是不会给我们印出来的,因为那是侵犯原著作家的知识产权的,他们很重视这个,我们交作业的时候如果没有写上参考资料出处的话我们会被扣分的,我觉得那边的知识产权和对于学术的研究,严谨的态度,和法治的完善性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很欣赏这位教授。

  庭婷:我作为城大的一分子,为那个教授的做法叫好。

  Woody:我觉得这是一个教训,告诫所有的人,在香港学术造假是行不通的,第二个,对内地也是一个冲击,是学术造假的一个鞭策,他们如果想在学术诚实这方面有所进步的话,这个案例对他们来说也为他们敲响警钟。

  主持人:最后咱们三位可不可以给明年将要参加高考的学弟学妹,咱们每个人给他们送上一句话好吗?

  黑色了望:我高三每天都对自己说的一句话吧,向前冲,不后悔,加油!只要不后悔就好。

  庭婷:相信自己,没有问题!这是当时我们高三的时候校长经常对我们说的一句话。

  Woody:第一,祝他们高考成功,第二,选择香港,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香港,所以选择香港一定要作出无悔的选择。

  主持人:也谢谢三位嘉宾,同时谢谢各位新浪网友光临新浪嘉宾聊天室,我们下一次聊天再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