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和老师闹了矛盾怎么办?

标签:
教育校园协调作用班主任一面之词 |
分类: 教育原创【写我观我思】 |
一位学生和任课老师闹矛盾了,这几天一直情绪影响比较大,甚至到了上该科的时候自己就躲避的地步。严重影响了自己的学习和情感的稳定。
原因其实很简单,课上老师提问的时候由于没做而懒得回答,当时可能老师和学生的情绪都没有得到较好的控制,被老师一气之下赶出了课堂。记得以前也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一般情况是过一会儿老师再出来进行教育或重新检查课堂的问题,很快就可以进入正常的学习了。可这名学生的个性太强了,发展到最后竟然躲课了。
实际上,在平时的校园生活里面,类似的和老师的“矛盾”事件是时有发生的。
当出现这种情况时,学生、老师、班主任、学校、家长应该如何对待呢?
客观分析产生矛盾的原因。
学生和老师之间的矛盾,主要是因为学习问题处理不善所引发的,所以分析问题的时候要更多的从对学习问题的处理上来考虑,然后再从个人的思想意识、出发点来考虑。如果是由于作业没有完成或没有遵守课堂或自主学习的纪律,那就是学生要负主要责任;如果是老师没有了解实际情况,属于误判,那老师就要承担责任。对于主要原因,不能姑息,否则,更多的学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老师的课堂和自己的威信也会受到影响。唯有客观的找出原因,才是避免误会的前提条件。
学生老师要持相互宽容的心态。
矛盾出现了,老师和学生都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感,理智的来对待,用宽容的心态来审视对方。“如果我不这样就不会造成今天的局面了”,“如果我是老师,怎么办?”等等;或“学生为什么出现了这样的问题?”“怎么样才能更好的处理?”等等,也就是一种换位思考的意识。何况,每个学生的内心深处都想做得更好,都愿意更积极的来面对学习和生活的,可能他们因为基础等种种的原因,有些学习任务处理起来比较困难;自我的约束能力比较差,但没有人是自暴自弃的,只是认识和行动还没有到位而已。作为老师,更多的持有的应该是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意识,也没有那一个老师不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出类拔萃的,可能有时候过高的期望值不能达到的时候有点恼火了,语言有一些刺激了,但请相信,他们的出发点绝对是好的。
当双方都尝试着用宽容的心态来看待“矛盾”时,“矛盾”不堪一击。
班主任的疏导协调作用应发挥作用。
如果这种师生之间的矛盾自己可以解决,建议班主任不要参与。这样也能避免学生怀疑是有“矛盾”的老师告的状。他们自己之间的磨合,可能会在下一步起到更好的教学相促的作用。
如果属于已经摆到班主任面前的这种“矛盾”,那班主任必须体现自己的疏导协调作用。班主任不能仅凭一面之词,尤其是只凭老师的一面之词就给学生下结论,要代表学生多给老师致歉,防止影响老师的授课情绪,然后详细的听取事情的经过,有针对性的和老师制定下一步对该生的教育工作。班主任在和学生沟通的时候,要用耐心的听来平息学生过激的情绪,然后一针见血的指出学生的错误之处,“为什么其他的学生没出现这样的情况呢?”然后和他详细的谈谈老师的观点,以及留给他的建议。
这里绝对禁止不起协调作用的糊弄,更不要对双方说一些不负责任或贬低对方的言论。牢记,班主任的作用是疏导、协调,是要站在整个班级的角度来解决问题,促进班级发展的。
校方、家长不宜过多的渲染。
矛盾的产生如果涉及到家长和学校出面,双方一定要抱积极的态度来解决问题,要从学生和老师的角度考虑问题的最佳解决途径,不宜在这方面打起拉锯战,或过多的渲染。一方面可以避免打击老师的积极性和对其他学生的关爱程度;更重要的是,应该给学生以后的学习建立良好的心理氛围。
在我的疏导下,前文提到的那名学生终于重新回到了课堂里,相信和那位老师的关系也应该比较缓和了吧。因为我碰见他们拿着羽毛球拍,在说说笑笑的,很融洽了。
学生和老师之间,那点事可能根本就不能用“矛盾”来形容吧!没有“矛盾”的和经历过“矛盾”的师生关系,都应该更有理由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