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新县的“濡阳(安州)八景”和“新安八景”
(2014-04-04 14:27:32)
标签:
文化 |
分类: 文化杂谈 |
安新县的“濡阳(安州)八景”和“新安八景”
我的故乡保定府安新县,由古安州和新安两县合并而来,地域虽小,然境内白洋淀水清景幽、蒲苇摇曳、荷香鱼肥,自有一番钟灵毓秀。安州,古称葛城,因在濡水之阳,又称濡阳,故
“濡阳”亦特指今安州旧城;新安,昔为渥城,史称花县。两城过去各有八景之说,并有文人诗以咏之,载于史志。然沧海桑田,久历变迁,史志所述业已不可复识,古时建筑荡然无存矣,为探古访幽亦为游人增兴,现依清人《安州志》《新安县志》所述分记于下:
安州的“濡阳八景”
明.邵炯
天下凡立城池之处,必有灵秀之气,以成景物之清华,儒阳虽小,亦自少有钟毓以奢游。观儒阳旧志有八景,为元代安州太守完颜安远所定。略而弗详,后人循名核实,茫然失所据,反觉泱泱不快,不知岁月迁流,沧桑逆变,苏东坡云: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已不可复识。吲数千百年之广隔哉,然寻其故迹。访诸遗闻。犹仿佛目前。见有历朝名人诗词所咏,岂尽欺人,固逐景补序,其所闻所见以征实云:
【云锦春游】:
州城郊外有小堤一带,当年水环四周,经岁不涸。自东南迤东北,莲蒲草鲜艳可爱,望之如云似锦。每逢三四月间,士大夫公暇,适来游目骋怀,吟咏唱和,可谓赏心乐事,完颜郡公建亭于堤上,额曰;云锦亭。诗曰:
云锦亭开春色深,绿肥红瘦媚芳林。
游人不倦登临兴,醉听黄鹂弄好音。
太阳入西海,而非落山,特西海远而西山近,山遮人眼,一似落西山耳,故回光返照,时人不的见太阳,此楼建于城西北隅。登斯楼者,却于日入时犹见朱轮明耀,童时颇疑之。徇之前辈父老云;此楼时逢山之断崖绝谷处,尚有一隙可见,完颜太守建楼于此,名曰:“齐云” ;极力形容其高也。诗曰:
孤楼飘渺与云齐,四望空明烟树低。
日暮虚窗留返照,衔杯徙走漫相题。
遗址在城西北三官庙以北,近陈家庄,古有石臼。不知始自何年何带,彼时濡阳居然泽国,惟此处有淤滩,往来利涉者,多从此泊舟,后北淀渐渐淤高,石臼亦拆坏列崩,迄于今,地仍以石臼闻。诗曰:
石臼茫茫接远天,渔人唱晚兴悠然。
归来倚棹泊何处,只在晴沙白石边。
城界东仍有白洋淀,周围六十里,即文献通考九十九淀之一。安州九河皆汇于此,汪洋浩瀚,巨浸稽天,游人逸客。可以垂纶而乐。诗曰:
日日垂竿钓锦鳞,片帆常挂白洋滨。
笠翁非是耽云水,只恐红尘误月人。
城南三柳滩(今属高阳),既其地。当年林林相接。有数千遮天映日。每逢风和日丽,柳絮纷飞,晴空舞雪,阡陌迷离。诗曰:
柳色青青笼细烟,因风吹絮远迷天。
寻芳正喜韶光媚,无限春深啼杜鹃。
既今南北蒲口,昔年一片烟波,每值蒲水泛滥,花水零落,水面俱是文章,不减武陵向津处。诗曰:
遥望晴川春色浮,繁华袅袅尽盈眸。
突然一夜东风急,摇曳轻红逐水流。
城西南四十里,板桥村桥上空蟾光四照,一望无涯,爽人心目,晓起经过期间者,颇有“人迹鸡声”情景。诗曰:
鸡鸣五夜促行騶,曙色才分宿雾收。
人度板桥回首望,尚留残月挂城头。
【易水秋风】:
安州属燕地,易州有三易水,南易水经其北境,荆柯为燕报秦怨,以樊将军头与督亢图为献秦。以便行刺,燕太子丹送珂于易水之滨。高渐离击筑,轲和歌为羽声,士皆嗔怒,发上指冠,既此也,三官庙前旧有秋风台,久倾汜。道光七年,僧人源秀立碑以志,湘(俞湘,安州人)为做记并书丹。诗曰:
壮士提戈出凤城,易桥相送夕风生。
行人试看东流水,犹是当年呜咽声。
又有诗题《秋风台》云:
易水北风寒,荆卿去不还,
千秋宝剑在,犹在碧云间。
新安八景
清.伊人镜
【静修书院】
闲气钟灵起冀燕,洛闽一脉证心传。
渡江赋就知音少,论辩还须待后贤。
【妃子妆台】
绿杨罨画俯层城,翠隐珠楼宝镜莹。
谁向前身问明月,最怜曾傍日边明。
【聪寺晓钟】
丽谯斜角隐疏星,几许鲸铿枕上听。
唤醒痴迷知悟否,可能证道似南屏。
【台城晚照】
东疃西村认杳茫,霞烧鱼尾带斜阳。
纵横明灭分鸦背,指点烟中十八庄。
【东堤烟柳】
张家庄北宋庄东,万缕如烟细雨中。
十斛先储螺子黛,鹅溪一幅画难工。
【西淀风荷】
露华浓邑芰荷香,水面风鳞趁早凉。
先问问源亭畔路,好催双桨出横塘。
【鹅楼凌云】
危楼杰出欲凌虚,池下鹅群雪不知。
逐队浴波多自得,可曾换的右军书。
【鸭圈印月】
唼藻如闻鸭鸭呼,彩云涌出桂轮孤。
何人吮笔冰瓯涤,写出三潭印月图。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