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墨白小说《某种自杀的方法》评点与后记(野莽)

(2014-09-04 22:47:53)
标签:

墨白研究

某种自杀的方法

精神病患者

叙事风格

野莽

                                                                                             分类: 小说评论

                                                                      资料来源:《莽原》2009年第4

 

http://s13/bmiddle/0018GLTOzy6LMNcuwUI6c&690

野莽与墨白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小酌

 

墨白的梦境与颜色

——《某种自杀的方法》评点与后记

 

 

 

 我对墨白现代主义叙事风格的兴趣,始于阅读其胞兄截然相反的笔记小说。中国当代文坛本来就罕见旗鼓相当的兄弟作家,他们之间的这种巨大差异就更令我觉得饶有意味。《某种自杀的方法》是具有典型墨氏风格的短篇小说,他把现代人在充满矛盾的精神世界中的困惑、迷惘、焦虑和挣扎,因无法逃避也不可对抗而转化的无奈、麻木、绝望和自弃,以及类似精神病人的思维混乱,行为怪异,由此生发的种种非常态事件,用荒诞、魔幻、超现实、意识流等有别于中国传统小说的手法表现出来,让读者略为改变一下阅读习惯,就能从作品中领略到一种神秘而又新鲜的气息。

 一个名叫蒙的都市精神病医生与一个名叫锦的小镇弃妇的凄凉爱情,经他掐头去腰,打碎揉烂,通过自身也患有精神病的蒙的追思、妄想、幻觉、梦境,精心营造出一座跨越时间与空间的迷宫,将零乱无序的记忆碎片重新组合,一点一点地复制出当年的情境,其神秘的气氛真幻莫辨。一方面在艺术上,这种新的叙事方式为当下基本上仍以现实主义为主调的文坛多少带来了一些令人侧耳的声音,而更重要的则是在思想上,它能在简单的政治讴歌和社会批判之外竖起另帜,将视点转入人之无形的内在精神世界,着重表现人在现实中感到的压抑和痛苦,力求摆脱这种现实的心理过程,对于生存还是死亡这一重大命题进行的终极思考及其作出的最后抉择。小说中反复出现的梦中之梦是想表达这样的思考,现实和人生都充满了荒诞性和偶然性,它和他的未来的不确定性既让人走向宿命,又预先给人埋伏下了无以数计的可能。

 小说中的自杀分明是一种象征。它要表达的是,人常常会在美好的记忆里慢性死去,自己却浑然不觉;同时,人也常常会心甘情愿地死于自己的梦,抑或被自己无法实现的幻想所谋杀,而这种无异于自杀的方法还得靠自己去寻找,发现,遵从他人的旨意按部就班。在始终没有正式出场的女主人公锦的身上,作者借精神病医生兼精神病人蒙的混乱思维,集结了美好的记忆,美好的梦想,美好的幻觉,但这一切,就像我们已经推动的生命一样,只存在于永恒的记忆之中。

 墨白的小说语言是有颜色的,这与他曾经从事过绘画有关。当上世纪末中国的小说创作进入所谓的新写实主义,基本上删除对外部世界的观察描摩之后,他的有色语言几乎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异类。但是他的颜色又不同于古典主义大师关于景色和服饰的状写,而统统是情绪和心理以及事件的暗示,像他文中所说,“那些回忆和想像如同一些绘画的颜料被他的温故掺和在一起”。除却本篇对白色的雨和雨衣,红色的墙和雨伞,灰色的黄昏,黑色的夜晚,还有粉红色的锦的从前的窗帘,在他的其他小说中我也有所觉察,如《穿过玄色的门洞》中反复出现的玄色门洞,《红色作坊》中为风所弥漫的红房子。后一篇里他索性让主人公担任画家,尽情享用眼前光怪陆离世界的万紫千红,并且相信世界本来的深刻而不擅自解释这些颜色的意义所在,好比笑而不答墨白这个表示颜色的名字。

 

(长江本101页第1段)寻梦开始,首段一句话散布出四个重要信息:精神病、诊所、红色雨伞、锦。第一次出现的锦是一座乡下小镇。

(长江本101页第4段)文本中依序出现的第二个锦,可以看做是蒙心中借尸还魂的恋人。

(长江本101页第6段)暗示锦虽是一个小镇女子,也有人所应有的一切。下文遗书上称,有人无视这只五脏俱全的麻雀。

(长江本101页第7段)第三个浮出记忆水平的是真正的锦。“一次又一次走进锦的腹地”,名词与语义都是双关,是很高级的性描写。一次就能记住墨氏与下半身写作者们的不同。

(长江本102页第5段)说些好没道理的话,这个精神病医生有精神病。

(长江本102页第6段)诊所是梦境中锦的杀身之地,锦的替身不住在这里情有可原。

(长江本102页第7段)回忆和想像被“温故”掺和在一起,墨氏的创新语言。同时是对意识流小说技巧很诚实的一语道破。

(长江本102页第8段)从现实向回忆的切换,省去传统小说中司空见惯的“仿佛”一词,让蒙直接进入幻觉。

(长江本103页第1段)幻觉中的梦境。梦中梦。

(长江本103页第9段)锦第一次提到“俺哥”,蒙只字不问是她亲哥还是男友,符合梦幻和精神病人的非常理思维。

(长江本104页第2段)锦第二次提到“俺哥”,蒙依然不问。

(长江本104页第4段)梦境中的红墙只在送锦回去的路上才会出现。

(长江本104页第7段)归来的路上红墙消失,迷路。

(长江本104页第8段)恍惚,细雨,孤独,傍晚,令人感伤的东西从四面八方而来。这时候又一次看到了锦。与其说锦来找精神病医生给她看病,不如说精神病人等锦来给他疗伤。

(长江本105页第5段)锦把红色雨伞留给蒙,却穿走蒙的白色雨衣,泥水匠在夜晚的雨水中盖着房子,上次回来时不见了的红墙忽然重现,而且在灯光里更加鲜艳。这一系列的反常现象使事情变得扑朔迷离,飘忽不定。

(长江本105页第8段)锦第三次提到“俺哥”,蒙依然不问。直至下文见到锦的遗书,蒙才走遍这座城市的每个角落前去寻找。俺哥却是一个虚无的存在。

(长江本106页第2段)又是梦幻中的梦,人在追求梦境中杀死爱人,却赋于对方一种自杀的形式。蒙抱锦回诊所的路上没有迷失方向。锦的每一次出现似乎总是相映着红墙、红雨伞、血,所有的红色都是锦的暗示。

(长江本106页第3段)衣上床上地上的血和确切的证据红色雨伞,显示梦幻与现实的重合。

(长江本106页第6段)如鲁迅《铸剑》中黑色人的歌唱,可视为流血的红色弃妇的自白。蒙至此依然不知锦写在纸上的身世,梦幻和精神病人不在意事件的来龙去脉。

(长江本107页第1段)破坏传统小说的伏笔,此前绝不透露锦的职场和下面才要提及的话务员身份。锦镇邮电所象征生命的起点和终点,每个人都是一份有去无回的邮件。

(长江本107页第7段)现实的锦镇出现了梦幻中锦在城市住所的窗子,锦的生前果然便在这里。

(长江本107页第8段)第四个锦又出来了!妄想症病人眼中的每一个异性都是恋人。幻觉中看到锦的迟暮之年,隐喻年轻美丽的生命的无情流逝。

(长江本108页第13段)锦镇之行,颠覆了我们已知的锦的自杀方法,不知孰真孰幻。

(长江本108页第16段)话务员死去两年以后电话还在传递生命的信息,证明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永久联贯而不会中断。锦镇邮电所的电话作为时代的道具,也由此可以考证出事件发生的大致之年。

(长江本109页第1段)再次出现梦幻与现实的重合。再次出现电话的铃声,让它为蒙的优雅自杀担当伴奏。蒙在寻梦中杀死自己,一如在做梦里杀死锦。

(长江本109页第2段)再次出现红色。


参考篇目

怀念一种中国式的批评

“著名”评论家王聚敏《野莽先生,你真的丢人了》序

小名丁丁的王聚敏为何辱骂大名鼎鼎的易中天

论《散文百家》主编王聚敏卖书与发稿挂钩的可怜与下贱

由镇关西之死想到王聚敏挨揍

教诲做梦都想出名的“散文大家”王聚敏以走正路出名

在树上撒尿的小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