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故事锁定在谈判的主会场】
标签:
文化 |
http://s8/mw690/0018GLTOzy6HRK0SDgMfc&690
【将故事锁定在谈判的主会场】
野
虽然我十多岁就写了一部很长的长篇小说,但是我二十多岁才在杂志上发表第一个很短的短篇,那时候在我喜欢的外国作家中,契诃夫和欧·亨利,莫泊桑和梅里美们,居然开始与托尔斯泰和巴尔扎克平分秋色。与后者从根到梢地描写森林大树相比,前者着眼的是树木的横切面,甚至一片脉络清晰的小小树叶。这无非是理论上的一个形象说法,有关短篇小说的选材和结构。欧·亨利真的写过一篇名叫《最后一片叶子》的小说,并且使之成为世界短篇史上的不朽名篇。
鲁迅似乎觉得一个横切面是不够的,便往往选择两个,如《故乡》里的闰土,最初喊迅哥儿时一个,后来让儿子喊老爷时又一个;再如《孔乙己》里的孔乙己,写茴香豆的“茴”字时一个,腿子被打断了又一个。这位穿长衫者的腿究竟是怎么断的,因为何事,何人所打,若是中篇,可以写上三千至五千个字甚至更多,最好是当他之乎者也地教秀才娘子认一个生僻字的时候,被一个石秀式的帮工发生误解而替秀才抡起了棒子。孔乙己也是知道跑的,但此时才明白长衫于他不利,于是其中一棒就落在了衫子下面的腿上。鲁迅所谓的宁可把中篇压短,也不把短篇拉长,“拉”“压”二字其实不确,应该改为“增”“删”,否则要么压成一饼,要么从中拉断,那都是在原材料不动的基础上硬性作为的结果。而要适应某一现行的体例,则必须删减或增补小说中的故事、情节以及人物。因此,把短篇《孔乙己》写成中篇,或者改编成电视剧的诀窍,依照当下读者和观众的心理,大可在孔乙己与秀才娘子的身上做足文章,同时再像放食品添加剂一样添加进去他与咸丰酒店的老板、伙计、常客之间的酒场内外故事,这么一来,保证会受到市场的夹道欢迎。
然而短篇小说的一个“短”字,决定了它口袋的直径只有那么大,许多好吃好看的东西都装不进去,尽管作者的物资非常丰富,根本不用临时到指定的乡下去采购,但他仍然要轻装简行。从另一方面来说,短篇小说作者心中又有数得很,利用一两个故事,三四个情节和细节,完全能把一个人物弄得呼之欲出,还要那多的人生传奇干什么呢?
《短篇小说百家》选了《赔人》(当年选刊选后又被选入七八个选本),让我谈谈我的短篇观,因此我就谈了以上的观点。我曾写过一个中篇名叫《明白村》,在这个明、白二姓权力世袭的村子里,历史上发生过很多不明不白的事。赔人这个荒唐的事件我也让它发生在明白村里,经过大抵是这样的:大年初一村民明泽斗的媳妇抱着儿子去给村长明泽兴拜年,村长家的狗把村妇儿子的“肉肉”(明白村人对男孩儿生殖器的昵称)给咬掉了,于是形势急转直下,损失惨重的村民由给村长拜年到闹年,乡村社会的和谐景象瞬间瓦解。
若以此事为核心生发开去,同样也可以敷衍出一个中篇。两家男人的恩怨,彼此家眷的情仇,那个超生儿子的不凡身世,以及那条多少年来错误不断的狗,五湖四海地扯上个几万字。或以狗咬“肉肉”开篇倒叙,或以村长杀狗终结全篇,爱听故事的读者会津津有味地被我诱导着绕一大圈儿,然后笑着说是真有意思。
但我将一切精彩舍弃,只选了一个最不好看的会议场面,村民明泽斗来到村长明泽兴家,反复不断地要求“你赔我人”,双方就这个要求进行谈判。这是一个非常不好解决的难题,最后这个难题被明白村的第二大姓,身患绝症随时都可能死去又随时都可以复活的书记白有礼给解决了,办法是让全村人掩护着他媳妇再生一胎。这是一个纯粹中国式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但是请你替我这个作者想想,在我们中国,除了这个办法还能有什么办法呢?
小说的结尾,是问题得到解决的明泽兴向二位村领导道完了谢,然后在大年初一黑咕隆咚的夜里往回走去。“……转了一个方向,突然大哭起来,边走边哭,哭声随风而散,像是村里跑来一头野狼。”
而在这条乡村小路的另一头,此时他的媳妇苏醒了吗?他的儿子救活了吗?还有他家其他的亲人们……因为是短篇小说,我统统的都不知道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