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合理、适当减税正当其时

(2010-11-15 09:32:17)
标签:

财经

  合理、适当减税正当其时
  中国经济时报2010年11月15日
  ■本报评论员  周子勋
  今年年底实现我国财政收入超8万亿的目标几乎无任何悬念。据财政部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10月份全国财政收入达到7860.31亿元人民币,下同 ,比去年同月增长14.8%。其中,中央本级收入4132.31亿元,增长8.6%;地方本级收入3728亿元,增长22.6%。
  然而,也应该看到,在财政收入持续保持超常规增长的背后是,整个社会财富的分配失衡,普通居民没有从经济发展中受益。一如著名经济学家陈志武所分析:从1995年到2007年,去掉通胀成分后,政府财政收入增加5.7倍,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增加1.4倍,农民人均纯收入才增加1.2倍。在中国,超过76%的资产是政府拥有的,民间只有不到25%的资产。
  就我国的财政现实而言,做大财政蛋糕,必然会增强国家宏观调控能力,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也有利于改善民生。但是,这种集中财政体制也给财政收入支出带来大量的违法违规问题,造成我国财政收入浪费现象极其严重。可以看到,一方面,不少纳税人的税款被挥霍;另一方面,社会保障则相对处于萎缩状态,医疗、教育、住房等民生投入,尚不能满足百姓需求,且难以通过体制内的监管得到解决。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财政收入结构——除税收收入之外,还包括不菲的预算外收入和制度外收入。这意味着,在财政收入实现快速增长时,也不可避免地对企业的生产积累形成了挤压。尤其对大量中小企业而言,或许正是如此才导致了经营困难、发展缓慢。因为政府为了保持财政收入的增长,各种收费措施、罚款以及集资、摊派等,都直接推向了中小企业。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日前发布的《企业经营者对宏观经济形势及企业经营外部环境的判断、评价和建议——2010·中国企业经营者问卷跟踪调查报告》显示,目前企业面临很大困难,如“人工成本上升”和“能源、原材料成本上升”,以及“缺乏人才”“社保、税费负担过重”和“资金紧张”。
  可见,在我国目前财税体制改革滞后、预算监管不完善的情况下,政府财政过于集中对整个社会的发展而言并不是一个有利的事情。
  从我国目前的现实来看,更需要的是富民。按照这个逻辑,就应对中小企业尤其是服务行业的中小企业减税,以鼓励其发展来带动提高就业率的提升,进而通过“化税为薪”的方式来藏富于民。反之,如果为了民生支出加大对企业的征税力度,则难免有隔山打牛、甚至南辕北辙之感。
  之所以呼吁减税,还有一个细节不容忽视——当前,随着美日等发达国家实施的二度宽松货币政策,给我国带来了巨大的通胀风险,我国已进入到一个物价持续上涨的时期,10月份CPI达到4.4%。虽然年底减缓的可能性较大,但是从整个局面来看,上涨动力仍很强劲。而事实上,通胀本质就是财富的隐形分配方式,即工薪阶层、一般百姓的收入无形中被国家财政收入所占据。随着市场上生活物品价格的全面上涨,造成了老百姓原本脆弱的消费能力进一步下降,10月份居民储蓄下降了7000亿元就是一个例证。而财政收入过快增长挤压了企业生产积累的直接后果就是使得企业无法提高员工工资福利待遇,导致劳动者的收入增长更加有限。
  如今,我国经济正在高速发展,政府财政收入年年大幅攀升,启动收入分配改革,如尽快提高个税起征点、降低企业所得税等也正当其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