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形势趋稳
(2010-03-07 09:32:09)
标签:
经济财经购进价格指数中国制造业美国 |
文/周子勋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52%,为连续第二个月回落,比上月回落3.8个百分点。这个数据远远低于市场预期,之前路透调查10家机构的预测结果,其中值为55.45%。当然,考虑到2月份春节因素影响,数据远离预期也是可以理解的。
不过在笔者看来,虽然2月份的PMI数据连续第二个月回落,但该指数已连续第12个月位于50%临界水平上方,显示出我国的制造业发展在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后,已经回升到一个较高的水平,而且正趋向于更加稳定的走势。制造业回落平稳显示出我国的宏观经济已经趋于平稳发展,也给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以有利的时机。
面临成本升高风险
可以看到,从11个分项指数来看,同上月相比,除产成品库存指数持平以外,其余各指数均有所回落。其中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采购量指数、购进价格指数回落较明显,回落幅度超过6个百分点。从指数水平来看,积压订单指数、产成品库存指数、进口指数、原材料库存指数、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和从业人员指数略低于50%,其余各指数继续保持在50%以上。虽然这些回落的数据显示我国工业经济高位趋稳后尚存不确定性,但是我们也不能就此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信心感到动摇。从历史数据来看,2005-2009年,2006年1月、2007年2月、2008年1月和2008年5月PMI指数的5个分类指数均出现回落,而其中前两次均为春节所在月份,所以说目前数据回落只能说明是增幅有所放缓而已,依然处于扩张阶段,不能改变我们对未来经济走势的判断。
单从新增出口订单指数来看,比上月回落2.9个百分点,但经季节性调整后,新出口订单指数比上月轻微上升,创近五年来新高,说明中国制造业的出口销量激增。换一个角度来说,这说明了中国主要贸易伙伴的经济环境已见好转,市场需求上升,我国的出口正在得到恢复。但是值得注意的是,2月份的购进价格指数为61.1%,低于上月7.4个百分点,经季调后下降7.11个百分点。自2009年4月份开始,制造业购进价格指数超过50%,自2009年11月至今持续高于60%,制造业购进价格指数与滞后四个月的PPI之间的相关系数超过0.8,可以预见,未来PPI上涨压力仍较大。这也说明了,成本提高的风险将使得我国企业面临更加严峻的竞争。
外部需求仍然不足
目前,由于国际形势的复杂性,世界经济的复苏依然非常缓慢,而且很不平衡。最新的消息称:美国制造业公司正在艰难地寻找拥有专业技能的工人,尽管该行业在过去两年已裁员逾200万。熟练工的短缺,可能会限制企业在经济复苏步伐加快时扩大生产的能力。据美国劳工统计局的数据,美国约19%制造业工人年逾54岁,整体劳动力队伍的情况大致相同。
然而,25岁以下的工人数量仅占制造业工人总数的7%,是全美工人数量中同一比例的一半。旨在促进美国技工教育的西门子基金会总裁吉姆?瓦莱表示,德国工程集团西门子在美国有大约600个工程师职位空缺,高于去年的500个。
虽然公布了美国第四季GDP环比年率修正值、第四季最终销售增长、第四季个人消费支出、第四季核心PCE物价指数等系列经济数据,数据显示美国经济恢复好于预期,但消费仍然略为不足。特别是本周美国将公布关键的2月份就业报告,鉴于美联储声称疲软的就业市场构成了美国经济复苏的巨大障碍,因此,各界都密切关注该数据以判断美国乃至全球经济的复苏前景。不过,已有经济学家对美国就业市场提出了担忧,据预测,美国2月非农就业人口减少5万人,差于1月的减少2万人,失业率自9.7%升至9.8%。
由此可见,在金融危机阴霾未散的背景下,各国依然保持著谨慎的态度,美国等发达国家在面对国内巨大的就业压力上显然没有更好的办法。这种典型的无就业复苏将给全球经济发展带来很多不确定的风险。引起关注的是,出台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的机率也在不断的增加,并呈快速的上升。
出口增长前景审慎
据报道,在虎年春节假期中,美国、欧盟、阿根廷等国相继对中国油井钻管、铜版纸等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贸易保护措施可谓再次密集“发威”。可以看出,2010年中国将会面临严峻的贸易保护环境,除美国之外,来自欧盟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保护措施也值得警惕。在全球经济复苏尚未稳固的背景下,又遭遇贸易保护主义的全球围堵,对于复苏仍不强劲的中国外贸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挑战。
总而言之,新出口订单指数的平稳回落,显示出国际市场需求复苏依然需要一段时间,虽然可能缓解我国的出口压力,但是从根本上来说,外贸出口的问题会更加严峻,对出口增长前景需保持谨慎。当然,随著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带来的是我国企业成本的提高,使得我国面临国际成本输入的通胀压力,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冲击。
刊于香港大公报2010年3月6日 http://www.takungpao.com/news/10/03/06/LTB-1223988.htm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52%,为连续第二个月回落,比上月回落3.8个百分点。这个数据远远低于市场预期,之前路透调查10家机构的预测结果,其中值为55.45%。当然,考虑到2月份春节因素影响,数据远离预期也是可以理解的。
不过在笔者看来,虽然2月份的PMI数据连续第二个月回落,但该指数已连续第12个月位于50%临界水平上方,显示出我国的制造业发展在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后,已经回升到一个较高的水平,而且正趋向于更加稳定的走势。制造业回落平稳显示出我国的宏观经济已经趋于平稳发展,也给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以有利的时机。
面临成本升高风险
可以看到,从11个分项指数来看,同上月相比,除产成品库存指数持平以外,其余各指数均有所回落。其中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采购量指数、购进价格指数回落较明显,回落幅度超过6个百分点。从指数水平来看,积压订单指数、产成品库存指数、进口指数、原材料库存指数、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和从业人员指数略低于50%,其余各指数继续保持在50%以上。虽然这些回落的数据显示我国工业经济高位趋稳后尚存不确定性,但是我们也不能就此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信心感到动摇。从历史数据来看,2005-2009年,2006年1月、2007年2月、2008年1月和2008年5月PMI指数的5个分类指数均出现回落,而其中前两次均为春节所在月份,所以说目前数据回落只能说明是增幅有所放缓而已,依然处于扩张阶段,不能改变我们对未来经济走势的判断。
单从新增出口订单指数来看,比上月回落2.9个百分点,但经季节性调整后,新出口订单指数比上月轻微上升,创近五年来新高,说明中国制造业的出口销量激增。换一个角度来说,这说明了中国主要贸易伙伴的经济环境已见好转,市场需求上升,我国的出口正在得到恢复。但是值得注意的是,2月份的购进价格指数为61.1%,低于上月7.4个百分点,经季调后下降7.11个百分点。自2009年4月份开始,制造业购进价格指数超过50%,自2009年11月至今持续高于60%,制造业购进价格指数与滞后四个月的PPI之间的相关系数超过0.8,可以预见,未来PPI上涨压力仍较大。这也说明了,成本提高的风险将使得我国企业面临更加严峻的竞争。
外部需求仍然不足
目前,由于国际形势的复杂性,世界经济的复苏依然非常缓慢,而且很不平衡。最新的消息称:美国制造业公司正在艰难地寻找拥有专业技能的工人,尽管该行业在过去两年已裁员逾200万。熟练工的短缺,可能会限制企业在经济复苏步伐加快时扩大生产的能力。据美国劳工统计局的数据,美国约19%制造业工人年逾54岁,整体劳动力队伍的情况大致相同。
然而,25岁以下的工人数量仅占制造业工人总数的7%,是全美工人数量中同一比例的一半。旨在促进美国技工教育的西门子基金会总裁吉姆?瓦莱表示,德国工程集团西门子在美国有大约600个工程师职位空缺,高于去年的500个。
虽然公布了美国第四季GDP环比年率修正值、第四季最终销售增长、第四季个人消费支出、第四季核心PCE物价指数等系列经济数据,数据显示美国经济恢复好于预期,但消费仍然略为不足。特别是本周美国将公布关键的2月份就业报告,鉴于美联储声称疲软的就业市场构成了美国经济复苏的巨大障碍,因此,各界都密切关注该数据以判断美国乃至全球经济的复苏前景。不过,已有经济学家对美国就业市场提出了担忧,据预测,美国2月非农就业人口减少5万人,差于1月的减少2万人,失业率自9.7%升至9.8%。
由此可见,在金融危机阴霾未散的背景下,各国依然保持著谨慎的态度,美国等发达国家在面对国内巨大的就业压力上显然没有更好的办法。这种典型的无就业复苏将给全球经济发展带来很多不确定的风险。引起关注的是,出台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的机率也在不断的增加,并呈快速的上升。
出口增长前景审慎
据报道,在虎年春节假期中,美国、欧盟、阿根廷等国相继对中国油井钻管、铜版纸等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贸易保护措施可谓再次密集“发威”。可以看出,2010年中国将会面临严峻的贸易保护环境,除美国之外,来自欧盟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保护措施也值得警惕。在全球经济复苏尚未稳固的背景下,又遭遇贸易保护主义的全球围堵,对于复苏仍不强劲的中国外贸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挑战。
总而言之,新出口订单指数的平稳回落,显示出国际市场需求复苏依然需要一段时间,虽然可能缓解我国的出口压力,但是从根本上来说,外贸出口的问题会更加严峻,对出口增长前景需保持谨慎。当然,随著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带来的是我国企业成本的提高,使得我国面临国际成本输入的通胀压力,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冲击。
刊于香港大公报2010年3月6日
后一篇:解决环境问题需从根本入手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