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有明显的历史局限性,仍不失其指导意义——读《朱子读书法》

标签:
读书书评朱熹朱子读书法四书六经 |
分类: 好好学习,天天看书 |
http://s10/mw690/0018G3I1zy7kaBuYHlTd9&690
这本书,我连着看了“三遍”。它是逐段或者逐句译释朱文公关于读书的言论,文白夹杂。出于对自己文言阅读能力的“深刻认识”,所以第一遍我直接忽略文言部分,不受干扰地把译文部分通读了一遍,对书的内容马上有了全面的了解;第二和第三遍,就是按书本内容的顺序,一段文言、一段白话对照来读。因为很多内容摘自书信,文言相对浅显,多口语化,能了解古时候的人是怎么说话的,有意思。而且有了第一遍阅读打底,再读时体会更深。
单从书名来理解,这本书应该是朱文公教我们怎样读书,以便能更好地吸收书本的知识——实际上也确实是这样。但是千万别忘了,朱文公所处的时代,所谓的书,基本上就等同于“文史哲”,和当下书的覆盖范围那是大相径庭的。更进一步,这里的“书”,基本就特指“四书”所指的书——“书”的范围,基本限于四书六经,此外稍有涉及《史记》《汉书》《通鉴》等史书,以及《文选》《楚辞》等有限的几本书。
编者将朱文公的读书心得归纳为六个方面: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记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其中的虚心涵泳一点,我体味最深。从字面上看,“虚心”就是要放空心灵,不要有先入为主的想法,不要持有定见。“既看之则信之”,抱着全盘接受的心态先把书看完,看完之后再把自己的观点拿出来做比较。那时候,要喷要赞,则悉听尊便。
书里讲述朱文公论述读书的内容貌似很多,既有原本的,又有增补的。但我觉得讲的最多的无非三件事:一,四书一定要按《大学》、《论语》、《孟子》、《中庸》的顺序来读;二,书要一字一句、一本一本地读;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反反复复讲的,谆谆教诲的,基本就是这几点——此时,我的头脑中不禁浮现出周星驰电影中那位絮絮叨叨、婆婆妈妈的唐僧形象。阿弥陀佛,对圣人不敬了,罪过罪过。
在现在信息爆炸,每天涌现海量图书的时代——当然很大一部分书其实可以直接从印刷厂拉到造纸厂——我觉得在某种程度上,会选书比会读书来得更重要。在这一点上,金克木先生在《书读完了》里提到的构建知识体系,似乎更显重要。
《朱子读书法》
[南宋]朱熹 著,[南宋]张洪、齐* 编,李孝国、董立平 译注
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16年10月第1版,第1次印刷
虽然有明显的历史局限性,仍不失其指导意义
——读《朱子读书法》
(一)
(二)
(三)
(四)
(2018.5.1)
延伸阅读:
扫描添加微信公众号“showpin”
沟通交流读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