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写给哈密大伯的最后一封信
(2009-04-04 15:30:10)
标签:
泪眼春风情感 |
分类: 梦中破孩 |
惊悉伯父仙逝,我心当哭。
远隔两千里,未能见最后一面,我辈不敬,伤感心痛,随风望穿眼,呼天唤地,泣血以念。
昨日,得知伯父病危的消息。全家商议后,老少两人即预备启程探视。
昨晚我夫妻俩还合计,按几次通电话的情形,大伯兴许无大碍。
我说:“人上了年纪,平时体格就不甚康健,——远道打过来的告危电话,不是随随便便就打的,抓紧时间去一趟吧,万一有事,后悔一生。”
今日晨,我姑姑和□梅代表全家急赶路程,天放亮便打点行李分赴火车站。乘坐南京西至乌鲁木齐K595次列车奔哈密。古城10:26发车,次日11:44到达。车晚点约半个钟点,到哈密的时间亦会晚些。
今天,是已丑年清明节。这一天,人们携家带口,给过世的长辈亲人献花扫墓。今天,人们收拾起平日匆忙的心情奔波的脚步,以虔诚的感恩之心、以纯洁的回望之情焚香化纸,追思逝者,看望永远再也见不着的亲人。
今天,我早早动身,独自一人给俺娘上坟。
我给娘买了齐齐整整的几刀麻纸,印刷面值数以亿计的冥币,5盘供果,两支蜡烛,1把紫香。
我跪着,给娘烧纸。俺给娘说:“□倩今年就大学毕业了,现在在北京,参加建国60周年首都阅兵集训;□梅,今天到新疆哈密去了,大伯病重,去看望;俺姐,陪你小外孙住院,来不了的。都走了,家里就剩下我和一只小狗儿。我今天来看您,过清明了,娘您收好这些钱。娘,您保佑俺们!您保佑□倩,顺顺当当完成学业,洒洒脱脱接受阅兵!娘......”
紫烟缭绕处,有鸟雀啼鸣。来墓园焚纸上香的人渐渐多起来。9点后,通往灞陵墓园的路已经熙熙攘攘。
我仔细给娘烧纸钱,没有哭,只在内心跟娘进行心灵的对话。娘走了好些年,捶胸顿足也罢,哭天抹泪也好,都无济于事。只要心中有娘,记着娘留下的话,记着好好过日子,记着还有什么事做得不像娘的孩子,记着娘临终嘱咐的,“好好把孩子拉扯大,好好维持这个家,——记着娘离不开你们!”就不枉给娘上一回香。
1个时辰后,行至陵园外,寻原路回家。
不多时,□利打来电话。转告,我大伯今天10时许,走了。此时,□梅已经上了火车,未带通讯工具,尚不知噩耗。
昨晚半宿,□梅说:“大伯对我可好了!”
能听得出,亲情至上,血浓于水。
婚后,她多次提及大伯来陕小住时给他们姊妹几个讲阿凡提的故事的情景。每每回味于此,顺眉顺眼,活灵活现,情趣盎然。敬重,回忆,甜蜜,知足,尽在眉梢眼角。
阿凡提的故事流传久远,妇孺皆知。若按老时候的婚配年龄,我们已经到了给自己的孙子辈儿讲阿凡提故事的年纪了。可按着□梅的心思,从任何人嘴里讲出来的故事都没有大伯讲得细腻动听。
今天我有些激动。按说,没有血缘关系,不至于此。可我竟情不自禁地要按耐不住。原因何在。大伯来陕,曾见过面,略显消瘦的身形、侃侃而谈的笑容、淡泊宁静的修养,给我以良好的教益,因此从心底渐生敬意,此其一。近些年,受拙荆之托每年春节给大伯大妈写拜年信,慢慢产生牵挂,此其二。但凡将父母的养育之恩和儿女的敬老之责联系在一起,就有共通的情感体验在涌动,此其三。
今日一别,永年无期,再也不能给大伯写拜年信了。想到此,怎能不悲从心头起,恸从眼中来。今次,给新疆哈密的大伯写最后一封信。信瓤分两份,一份焚烧化去,以寄追思;一份,盼能留存,以念恩德。不知此地风俗讲究是否可以这样行事。见信,以习俗为重,不可勉强。
邻院含笑踏春去,我家清明添新坟。
给大伯写最后一封信,我的心在呐喊:
孝顺强出我者,尊其为兄长姊妹;孝顺不如我者,为我所不敬。为何要这等狂妄?因为我感受到、而且是撕心裂肺地感受到,中国的父母,为了子女掏心掏肺,掏空了全部心血,耗干了全部精神,临终时与自身躯体同在的,只有尚且来得及、或者来不及的对于自己爹娘恩泽的谢承;对于一生坎坷经历的最终回望和对于健在人世的老伴的一千个割舍不下、一万个丢弃不了;对于膝下子女的最终期望、无言叮嘱和竭尽全力想要表达的万般依依不舍!
我还要说,□疆可怜。不知能否送老爹爹最后一程。
停笔凝思,祝大伯一路走好!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