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定位房地产行业竞争心智万科龙湖绿城房产 |
目前房地产市场上是北风阵阵,冬意不断。不管是哪一类的房地产企业都面临不可回避的市场威胁,甚至是市场危险。房子不好卖了,甚至根本就买不动了!怎么办?
虽然经过了一轮轮的调控,但此前的房地产市场还是保持着一贯的卖方市场,不管什么样的产品,什么样的开发企业,只要是房地产住宅的项目,基本上都能卖得掉,只不过是老板赚多少钱的问题。但是这一轮调控的强度和持续度是史上没有的,从近日各个统计机构的公开披露中,可以看出,目前住宅的库存量在持续上升,去化的速度在持续下降,去化所需时间在不断上升,一些城市已经达到20-30个月!怎么办?
是该回回头,补补课了。
世上没有良丹妙药,没有能一出面就将房子卖完的神仙,只有前人失败的教训,只有哲人总结的道理。
最近买了一堆关于营销方面的书,好好读一读。
《定位》,里斯和特劳特所著,号称是“有史以来对美国营销影响最大的观念”,揭示在竞争激烈行业的企业经营本质——争夺客户,指出企业赢得胜利的秘诀——赢得心智之战。
对于即将(或者说已经)进入到买方市场的房地产行业而言,应该是非常有意义的。
从这本书里我们可以看到处在其他竞争激烈行业的企业是如何定位自己的产品,进而通过合适的传播途径和表现形式将产品刻进客户的心智,从而获得成功。
房地产项目的定位也是一样的道理。
在北京,每个人的手机上都会收到或多或少的卖房短信广告,但又有几条能被人记住呢?看到词语相似的短信,却区别不出项目的不同,从表面上看是宣传推广的问题,实际背后的根本问题是项目定位的问题。
在市场上大部分是同质化的产品,客户的选择,除了区域以外,好像也没有什么区分了,所以在目前的状况,房地产企业只能用降价了,但这又面临一个问题,如果大家都降,客户不还是没有选择吗?于是又形成降价的效果也不好的局面了。
项目是需要定位,需要整体营销的。
在房地产项目的定位上,除了考虑开发时的经济环境、项目的地段、土地的自身属性以外,还需要考虑自身公司的能力,更需要考虑到客户的心智接受度。
万科的产品、龙湖的产品、绿城的产品看起来好像也没有什么难度,成百上千开发商纷纷效仿,又有几个能学得像的,这不是产品的问题,而是公司自身能力的问题!再进一步,有了几家学得像的,可是客户记住的还是万科、龙湖、绿城,这也不是产品的问题,这就是客户心智的问题,这些品牌和产品已经一并烙入了客户的心智!
房地产行业进入买方市场,也就意味着竞争的彻底改变,客户的选择越来越自主,企业的品牌作用会越来越大,项目的定位会越来越重要。
还是让我们好好补课吧!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