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房地产管理沙龙管控模式房产 |
分类: 杂谈 |
——全经联商学院管理案例沙龙第四期
房地产多项目的管控模式很多,在不同的企业中有不同的实际应用模式,从管理层级上,专家基本归纳为二级、三级、四级(在管理案例沙龙第二期的博客里阐述过)。在集权还是分权,专家也基本分为了强总部型和弱总部型。在职能还是项目上,专家又将管控模式分为职能式、矩阵式(又细分为强矩阵和弱矩阵)、项目式。简单的进行排列组合,就出现了12(或16)种,如果再考虑到各家公司在不同的区域、不同的项目上会有一些变形,立刻就会形成“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独特的管控模式”的结论。如果是这样,每家都是独一无二的,那么研究管控模式还有什么意义呢?
意义很重大!
归纳的目的是为了总结,总结的目的是为了前行。
研究管控模式不仅是企业自身的归纳总结,发现不足,调整前进。更重要的意义是在于整个房地产行业,看看排头兵,看看品牌企业,是如何进行管控的,在管控中出现了什么样的问题,让一个企业付出的代价教育了整个行业,不要让不同企业前仆后继的倒在同一问题下。
房地产发展到现今,也已经二十年了,有没有归纳总结出有效的管控模式呢?现今的房地产企业中,所有的总部没有不关注这个问题的(从这期的沙龙来了30多位嘉宾就能看出),都想从专家,从咨询公司那里取到真经,找到行之有效的、拿来就能用的管控模式。但这一厢情愿的热情终究都被残酷的客观冰水浇灭了!
为什么在别的公司有效的管控模式在我公司这却是越管越乱?为何在别的公司的能人被公司花重金挖来后确泯然众人?为何所有人都确认先进的模式却造成我公司效率低下?
这些问题困扰的恐怕绝不是几家、几十家的房地产企业!
其实这些问题也是很正常的,就行业而言,房地产行业涉及的政府部门、供应商种类、客户类型都是其他行业不可比拟得,就不用说较长的开发周期、极大的资金风险;再搭配上纵向几十个项目,可想而知管理的复杂度。如此大的复杂度,再加上老板的信任担忧、职业经理阶层的发育不完善(主要是诱惑太大而违规代价小),想想企业管理的难度,如果想用一个管控模式就解决这么复杂的企业管理难题,这个管控模式肩负的责任就太大了!
回到问题的本质,为什么要管控模式?就是要管好人。怎么样才是管好人?就是让好人多干、负责任、多回报;让坏人少伸手、变良民。怎么样才能证明管好人了呢?就是事做的好。怎么样才算事做的好?就是多快好省、事事有人干人人有事干!
所以再建立管控模式,不要为了管控而建模式,不要为了赶风尚而建模式,而是要根据公司实际的情况(人、财、物、发展阶段、阶段目标)来制定,以实际的效果来评判,有时简单的朴素的管理方式其实是最有效的!
(注:特别感谢北京钧涵基业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的谢志华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