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秦大河一思考 沙尘暴就笑了

(2007-03-16 20:21:25)
又到春天了,杂花生树,沙尘暴狂吹的景象,大概又会出现了。

黄沙漫天里,人们总会感到呼吸困难,烦躁郁闷,压抑焦虑,因此便很不喜欢这样的天气。于是抱怨环境保护不利,治理不当,投入不足的声音,也便挟着沙尘,滚涌而出。

对于这样的声音,先前的时候,尽管反响不大,却也能像沙尘暴一样,顺利刮出。然而近两年,却出现了逆沙尘暴而动的声音。这种声音的传出,是源于一些专家学者,在几百万年的时空中游弋了一圈后发现,沙尘暴是中华民族培养基的结果。

最近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气象局局长秦大河便结论道:“没有沙尘暴就没有中国,就没有我们中华民族。”结论的得出,是源于这样的推论:

在数百万年的历史长河中,由于沙尘暴,形成了近百万平方公里的黄土高原,黄河穿过黄土高原,把大量的尘土冲击下来,沉积而成华北平原。黄土高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如果没有黄土高原,就没有华北平原,那就没有了我们的中华民族。

专家一言,价值千金。推论一出,人们对沙尘暴的反感,自然缓和。于是,沙尘暴笑了。

黄土高原究竟是怎么形成的,大概沙尘暴也忘记了。因此对这种功劳的赏赐,沙尘暴不笑,都难。但是黄土高原下面的煤矿,却在用自己当年的水草肥美,控诉着沙尘暴的凶狠,也告诉人们,那些煤炭也许是地壳变迁的产物,并不一定是沙尘暴的逐年覆盖。何况黄土高原,并不一定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

这个世界上,不是那个民族都能有幸得到黄土高原的恩赐,但是那里依然有人类在繁衍生息。因此,“没有沙尘暴就没有中国”,这种熟悉的句式套用,尽管有力,却不一定符合人类进化的历史。倘使沙尘暴吹出了一片黑土高原,红土高原,甚至根本就没吹出高原,便不知道中华民族面临着怎样的前途。倘使将这样的句式变换成“没有沙尘暴就没有人类”,大概沙尘暴会笑得更暴。

沙尘暴笑了。本来就对自己能催生一个民族的能量始料不及,秦大河又总结出,还能给人类带来丰美食物的功勋:

沙尘暴也不仅仅只给人类造成损失,它从亚洲大陆推进到太平洋,输送到大气中的矿物气溶胶是形成大气降水所必需的凝结核,大量矿物质随雨水降落到海洋里,养活了一批浮游生物,虾吃浮游生物,鱼吃虾,我们吃鱼,又形成一条很好的生物链。

秦大河一思考,沙尘暴不笑都难。

海洋生物是不是沙尘暴养活的,沙尘暴大概不知道。但这样的功劳完全给沙尘暴,却也辜负了那些大江大河的功劳。因为它们也长年不辞辛劳,千里迢迢,往海洋中运送着营养。何况沙尘暴对海洋生物究竟有着怎样的丰功伟绩,似乎也难有一个科学的统计。因为据有资料说:自九十年代以后,沙尘暴不仅较以往次数频繁,而且强度、面积都增加了。但却没见海里的鱼虾比九十年代以前多,挤得往岸上蹦。

既然沙尘暴能给人类带来美食,外国应当欢迎才是,但是他们却不仅对中国的沙尘暴说三道四,甚至还要到中国来植树,控制沙尘暴对自己国家的影响。何况海洋中的鱼虾,大概也不一定非要中国的沙尘暴养活。外国的沙尘暴,大概也能有点营养吧。即使中国和外国都没了沙尘暴,大概海洋也不会成为一潭死水吧,沙尘暴听到秦大河这样的言论,不笑都难。

既然沙尘暴有功于中华民族,既然沙尘暴有利于人类,既然沙尘暴有几百万年的历史,既然沙尘暴是自然规律难于消除,秦大河后面的结论,便有点令人茫然而不知从何而来了:

当然我们更不能忽略沙尘暴给人类造成的巨大损失,但目前完全消灭它是不现实的,我们能做的就是治理它,尽量缩小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西部大开发提出的退耕还林还草和生态与环境保护,都是治理沙尘暴的可行措施。

听到这样的言论,沙尘暴大概又笑了。

这些话的内涵,明摆着意在说服。说服谁不知道,但沙尘暴的治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大概不是专家的人也能明白。人们也从来没指望完全消灭沙尘暴。因此那句“我们能做的就是治理它,尽量缩小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就显得有些多余而献媚了。尤其最后那句,“西部大开发提出的退耕还林还草和生态与环境保护,都是治理沙尘暴的可行措施。”似乎更不仅多余,而且有点歌功颂德。

退耕还林还草这话,大概已经说了多年吧。人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沙漠干旱,十年树不起木,树点草总能吧。然而,十年过去了,沙尘暴却越演越烈,这样的笑话,大概不只是留给沙尘暴。沙尘暴一定会笑的,因为从它肆虐以来,还从没受到过这样的礼遇。如今不仅将过去的劣迹平反了,还留下了很大发展空间。不笑,都对不起秦大河。

沙尘暴笑了。还笑近些年,专家学者常常能随行就市,研究出一些应时的成果。如今,春天来了,沙尘暴还会远吗?于是秦大河的最新思考,也便应运而生了。然而,

秦大河一思考,沙尘暴就笑了!



去往论坛浏览此文章,参与讨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