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3:诗人的凶年

(2013-12-04 11:41:00)
标签:

2013年

诗人

凶年

李天琪

文化

分类: 随笔

今年似乎是诗人的一个凶年,214日,诗人雷抒雁在北京逝世;722日,中国现代著名诗人纪弦先生在加州逝世; 929日,诗人牛汉在京逝世; 1011日,当代优秀的诗人东荡子因心脏病突发抢救无效,在广州增城不幸逝世; 1112日,中国诗歌学会会长、诗人韩作荣在北京逝世; 1129日,著名女诗人郑玲在湖南株洲逝世。

提起这些的名字,哪一个不是如雷贯耳,说起他们的诗作,哪一部不能在诗坛占有一席之地。他们的离去,如一道强光,划过诗歌的天空,他们的离去,将告别一个时代。从另外一种意义来说,他们并没有离去,他们的名字因诗歌而长存,他们的生命因诗歌而永生。

在这些已故诗人的名单当中,除广东诗人动荡子因诗龄稍短而在广大诗爱者中间稍显陌生之外,其它几位,即使在上年龄的读者眼里也是诗名赫赫,如日中天。在一个特殊的年代里,这些耀眼和闪光的名字,曾经影响了一个时代,几乎可以说,他们就是诗歌的代名词

“认识”雷抒雁是儿时最早的记忆,也是我结缘诗歌的领路人。上初中时,学校附近的一个村庄开了一家乡村图书馆,里面有好多课本上熟悉而从没见过的图书,比如柳青的《创业史》,曲波的《林海雪原》,还有杨沫的《青春之歌》等,除了这些在当时看来如转头一般的大部头书籍外,更多的则是一些杂志,如《十月》、《收获》、《中篇小说选刊》、《诗刊》等。

雷抒雁正是在那时的《诗刊》上熟悉的,记得有一次班级搞文艺活动,我因为不会唱歌,只好翻出了抄在笔记本上面的一首诗歌《小草》来朗诵,这临时的救场,却意外的获得了大家的共鸣,也许是因为这种激励,我竟然喜欢上了诗歌,而这首诗歌的作者就是雷抒雁,说他是我诗歌的领路人一点也不为过。

最初知道诗人韩作荣是在《人民文学》上面,他是由一个诗爱者而成为一名编辑,由一名出色的编辑而成为一家国家级刊物的主编,可以说他是沿着诗歌的足迹,一步一个脚印走上事业的顶峰的,不像有些人一夜成名,一炮走红。前几天,在悼念韩作荣的众多文章里,似乎看到他的好友军旅诗人李松涛说过这么一件事情,因为有一个参军的机会,他准辞去《诗刊》的编辑工作时,他不但没有听从与他同住一个宿舍的韩作荣的劝阻和挽留,反而劝韩作荣与他一起离开。

李松涛在文章里没有提及离开的原因,也许是做编辑工作太辛苦,也许是侍弄诗歌太清贫,但韩作荣仍然选择了留下,与诗歌痴守相恋。一个人一辈子坚守一种工作,执着一种爱好是多么的不易,在一个为了生存不得不背着自己的良心说着假话,干着背离自己初衷的工作的社会中,那种煎熬和痛苦,相信有过类似经历的人都会感同身受,而对于韩作荣来说,很显然,他是坦然踏实的,也是幸福的。

在众多诗人中,牛汉的名字对我来说可以说是记忆最深,不仅因为我在他当年的上过学的学校上过学,虽然学校早已经更名不复存在了,但也算前校友吧!上个世界四十年代,牛汉流寓天水,在当地的战时设置的学校上过一段时间学,这让我对他比其它诗人在诗歌之外更多了一层亲切和亲近。

他是“七月派”著名诗人,他在自己的回忆录中这样描述自己的诗歌:“我的诗只是让历史清醒地从灾难中走出来。”曾经在一份资料中看到,在建国初期,牛汉先生曾有多个工作职位可供选择,但他最终选择了坚持搞文学事业,这一点,他与韩作荣先生是相似的,也许一个真的诗人都是这样。

我自己有一本牛汉的《怎样写诗》,但一直没有读过,牛汉去世后,我从众多的藏书中将它翻了出来,用了一个晚上就读完了,感叹如果早些年读过这本书,也许现在的我就不是今天对诗歌半生不熟的我了。诗人的离去竟然成为我阅读的指南,对我来说未免不是一种悲哀。

就在我动笔写这篇文章时,我在诗人潘洗尘的博客中读到了这么一篇文章《悼念一个诗人的最好方式,是读她的作品》。文章一语中的,可算是说到了我的心里。是啊“悼念一个诗人的最好方式,是读她的作品”只是,这种纪念,在我的阅读经历中多了一份悲凉。

与上面这几位诗人相比,诗人纪弦先生年龄最长,却是我“认识”最晚的一位,提到诗人纪弦,不得不提起台湾另一位诗人,他就是台湾诗人、散文家余光中。记得上学期间,我订阅了一份《少年文史报》(如今这份报纸已顺应市场需要,更名为《少年文摘报》,沦落为教辅的妻妾了),上面有一首叫《乡愁》的诗歌,诗短的人在多读两遍就能背诵的地步,但却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后来才知道这是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一首代表作,从此以后,凡是有台湾诗人的诗歌,我都会认真抄在我的笔记本上,诗人纪弦也就是那时走进我的诗歌世界的。

纪弦有一首非常名的诗《狼之独步》,“狼”是纪弦对自己孤傲性格的形容,他从来特立独行,他认为:这样的个性,和独来独往的狼在某些方面是很相似的。从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比喻,由狼来指涉诗人的孤傲和诗人存在于天地间的姿态,表面上看似狂傲,实质上是有所坚持,这也是大多数诗人的禀性。

历数这些诗歌的天空陨落的星辰,回顾他们曾经用诗歌的光芒给予我的温暖,内心涌动着一种无言的感动。在我的印象中,还没有那一年能够像2013年这样让诗歌为之悲伤,因为他们曾经用自己的生命撑起了一角诗歌的天空,如今他们的离去毋宁说是诗歌天空的坍塌,我更愿意说这真是诗人的一个凶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诗人之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