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红
(2012-10-23 08:00:15)
标签:
文化剪纸作品女红重阳节杂谈 |
分类: 散文 |
年轻的时候,母亲喜欢女红,是附近十里八乡有名的刺绣能手。她曾经给许多剧团做过戏袍,那上面的补子、山水和游龙栩栩如生,真的想象不出从没出过远门的母亲,怎么能对中国古代士族文化和官阶制度知道的如此之多,比如文官的戏服上面的图案与武将身上的标志,她都能悉数一二,并且毫不含糊。
县里曾经举办民间艺术比赛,因为村里的一位同学在乡上工作,于是她撺掇我让母亲参赛,经过说服,母亲最后只是选了自己最为满意的几双鞋垫和枕套送了去,没成想,一辈子创作了无数艺术品的母亲,在她晚年却获得了一个民间工艺美术师的称号,发来了一个大16K的获奖证书。
这个证书,一直贴在老家的土墙上,被烟熏火燎,变的发黄和焦脆,直到去年春节回家,我才将它轻轻取了下来,永远存进了我的移动硬盘。
尽管如此,但母亲最擅长的还是剪纸,年轻时,母亲创作了大量的剪纸作品,记忆里,老屋的土墙和窗户上,到处都贴着母亲的剪纸。那时候,由于没有好好保存,等我真正理解了母亲的艺术时,那些都已失传了,当我再次要求母亲为我创作一些剪纸作品时,她的眼睛已近老花,需要依靠眼镜才能勉强完成。
在张掖路隍庙,我曾经看到好多所谓的大师(多为媒体的渲染和包装)出售自己的各种剪纸作品,题材广泛,工艺精美。但有一次,我去采访兰州雕葫芦大师陈维一时,从别人口中才知道,那些看起来很好的剪纸,并不是“剪”出来的,而是用更先进的刻刀刻出来的,而且同一件艺术品,一次就可以复制很多张,这已经变成了批量生产,那里算的上是创作。剪纸变成了刻纸,已经和制作生产没有了区别。与这些生产出来的“剪纸”相比,母亲的剪纸要粗糙了不少,但它是名副其实的,原汁原味、真正的剪纸。
我曾经将母亲的剪纸放在我的博客上,许多博友看了都很受感动,东北有个叫桃子的艺术家赞为真正的民间艺术家。这也许是截止目前,母亲一生中得到的最高奖赏和赞扬。从“剪”这个角度出发,我认为她的褒扬是发自内心的。但母亲没有“梵高奶奶”幸运,73岁的常秀峰老人,在离开农村前,既不会写字,也不会画画,三年前,她闲暇时拿起孙女的蜡笔,自顾自地创作了百余幅作品……虽然她不知道什么是“后印象派”,但大家还是送给她一个很响亮的称号“中国农村的梵高”。
梵高奶奶不知道这个社会里,许多人看到她的作品,她只是在一个开满紫荆花的小路的一个住宅里,她用画笔,沉浸在她独特的回忆里。儿子将她的画贴在了自己的博客里,没想到却红遍大江南北,在香港举办了一次个人画展,两次被请上“鲁豫有约”。法国著名摄影师鲁斯本,台湾马英九先生分别收藏了她的画作。如今,梵高奶奶常秀峰的儿子江华将为母亲出书了,书名叫《梵高奶奶的世界》。
母亲也不知道,自己创作的那些剪纸,如今躺在儿子的博客里寂寞着,她只是不停的应儿子的要求,按照自己的想法和记忆描画着自己年轻时的梦。我没奢望母亲的剪纸能被名人或者政要收藏,只希望有一本薄薄的小册子在她有生之年来安慰她那颗青春寂寞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