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的诗歌魅力和人格缺陷
(2011-06-06 12:41:56)
标签:
屈原中国诗人《离骚》李天琪 |
分类: 散文 |
屈原作为一位诗人,被人们纪念,不仅仅是因为他的诗歌,虽然他的诗歌连狂放不羁的李白也感叹不已,很让人难以置信的是,连孔子都不放在眼里的李白,居然能写出 “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这样的诗句来。
我想说,作为一个诗人,虽然屈原独享着诗人高贵的荣光,得到了应有的尊重。但还不够,纪念一个诗人,绝不仅仅是设立一个诗歌节或者办一场朗诵会,在一个经济社会,诗人远远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一个崇尚诗歌的社会氛围还远远没有形成。诗人,在这样一个社会,和民工一样都属于弱者。
让人不解的是,屈原的这种所谓的高洁的人品和不愿与浊流合污的极端性格,被后世的诗人学习和模仿的惟妙惟肖,甚至达到了让人难以置信的地步。不说远的,只说当代诗坛,遍寻当代诗歌,难以觅到超越《离骚》的诗歌,却屡见自寻短见的诗人。
屈原的诗歌魅力和人格缺陷
李天琪
今天是端午节,一个诗人的节日。
不要说在中国,恐怕在全世界,还没有一位诗人能尊享如此殊荣,为一个诗人设立一个节日,而且这样一个节日非政令所规定,而是民间自发性所为。作为一个传统节日,今天虽然从制度上加以规制,但也只是一种顺应民意的认可,非人为的独创。
事实上,作为一位有名有姓的中国诗人,屈原不仅在中国民间得到人们的认可,早在1953年的时候,世界和平理事会就把屈原作为四个世界文化名人之一列入其中。作为一个诗人,屈原早已经是世界文化名人了。
中国有很多著名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都是,还有很多,为什么独独只有屈原被当选,当然不是屈原生逢一个伟大的时代——春秋战国、诸侯争霸、儒家法家齐家,各种思想百花齐放,更不是屈原比李白、杜甫生年早,占尽诗歌的芬芳。诗歌的花卉是永远开不败的,虽然屈原以后的诗歌,很少有超越《离骚》的。
屈原作为一位诗人,被人们纪念,不仅仅是因为他的诗歌,虽然他的诗歌连狂放不羁的李白也感叹不已,很让人难以置信的是,连孔子都不放在眼里的李白,居然能写出 “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这样的诗句来。
在诗人眼里,屈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即使有人考证出那些采诗官采集的《诗经》的真正作者,也难以超越屈原的诗歌,至于后来者,有写出伟大诗歌的人比比皆是,但很难有真正超越屈原的,包括李白。
在更多的人眼中,屈原不仅是一位诗人,更是一位爱国者,当然他爱的是楚国。一个诸侯割据的小国家,并非今天的大一统的祖国。他的爱国行为扎扎实实体现在了他的诗歌中,他的政治抱负和炉火纯青的诗歌艺术碰撞在一起,中国便从此诞生了一位有着伟大人格魅力的诗人。
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屈原的作品对后代发生了很深远的影响。人们纪念屈原,不仅仅是他的作品有意义,更重要的是他的人格魅力,在众多的中国知识分子眼中,他是一个非常高尚的人,他的行为使中国后代知识分子保持高洁的人品,他成为人们很重要的学习榜样。
我想说,作为一个诗人,虽然屈原独享着诗人独有的荣光,得到了应有的尊重。但还不够,记念一个诗人,绝不仅仅是设立一个诗歌节或者办一场朗诵会就万事大吉,在一个经济社会,诗人远远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一个崇尚诗歌的社会氛围还远远没有形成。诗人,在这样一个社会,和民工一样都属于弱者。
但是,作为一个有着爱祖国,爱人民,有着巨大人格魅力的学习的榜样,我觉得当代的人们有些把屈原神化的嫌疑。屈原是人不是神,甚至是一个很俗的人。人们之所以认为他的精神品格达到了一个让前世后世人难以企及的高度,由于屈原的政治理想得不到实现,才造就了他借问于天的不解与苦闷,甚至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他的这种行为,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嫉恶如仇,看不惯身边的一些人和事,这种状况,生活在今天的人们并不陌生。见到社会里面的邪恶势力,如果自己不能改变,难道让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习屈原抱石沉江不成?如果非要我们寻找一个学习的榜样或者树立一个人生的标杆,我倒以为孔子是一个不错的榜样。
孔子也是一个不愿同流合污者,但孔子表现的态度是很宁静的,他要阻止邪恶势力,但没有能力阻止的时候也能坦然接受,大不了眼不见,心不烦而已。也许有人会说孔子的这种态度,虽不是“苟且偷生”,也与苟活距离不远了。但总比屈原的这种极端行为要强不知多少倍,你死了,这种现象就不存在了?说到底,屈原的这种性格,是有着巨大的人格缺陷的。
让人不解的是,屈原的这种所谓的高洁的人品和不愿与浊流合污的极端性格,被后世的诗人学习和模仿的惟妙惟肖,甚至达到了让人难以置信的地步。不说远的,只说当代诗坛,遍寻当代诗歌,难以觅到超越《离骚》的诗歌,却屡见自寻短见的诗人。有人在分析诗人自杀的现象,总是喜欢从皮毛上寻找原因,而对真正的诗歌源头视而不见。
有道是文如其人,诗歌更见一个诗人的性格。李白喜欢梦游,在他梦游天姥吟留别时,屈原就已经驾着祥云在《离骚》中梦游了;杜甫虽然吃的是草根,但他也犹苍生,住着茅屋却心犹天下寒士能不能住上广厦。倒是当代的中国诗人,在继承和学习诗人这种嫉恶如仇、标新立异、“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的极端性格方面,却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各取所需,也难怪当代诗人中产生不了李白和杜甫,盖源于当代人继承的不是屈原的诗歌精髓,而是他的性格缺陷。
和诗人的孤傲、清高、极端、不合群相比,更多的当代老百姓却很好的继承了孔子的与世无争和淡然处之的人生哲学和做人处事的行为准则。与屈原的那个时代相比,今天是一个经济快速发展,价值观念多元的社会,我们在汲取孔子的和的理念的同时,是否也应该有选择的学习和吸收屈原的精神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