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诗不怕人糟蹋
(2010-12-04 14:51:48)
标签:
gb2312诗歌东方不亮西方亮诗人草稿箱文化 |
分类: 诗论 |
■毫不隐瞒的说,我读诗也有意无意的注意诗人,我熟悉的,或者尊敬的诗人,我会读的格外仔细和用心,但这不是我读诗的唯一标准。我更喜欢在一些陌生的名字里面寻找我为之激动的发现。
■作为一个爱诗的人,我很不习惯诗人之间的那种勾肩搭背的吹捧,要么是赤裸裸的圈子之间的攻击,这种风气,已经被一些诗歌的走道者们演绎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造成的一个恶果是空话假话四处横行,经典杰作无处不在。你抬举我,我赞美你。因为网络的无限自由,原本一个文字的草稿箱,俨然成为一场诗歌的狂欢。
■退一万步来说,发表,也不过是找了个人把了把关而已,扩大了影响和宣传面,并不是由权威部门颁发了一个合格证,没有那一家诗歌媒体敢站出来说自家就是诗歌的生死判官。写诗的人,东方不亮西方亮的事情太司空见惯了。
好诗不怕人糟蹋
李天琪
我一直认为,在公开场合谈论一首诗歌是危险的,这种危险不是来自诗歌本身,而是谈论者自己。之所以想起这个问题,源于我给一位诗人的留言。
首先承认,是这首诗歌打动了我。因为在这首诗歌前面,已经有了诗评家的评论,我在留言中除了肯定这首诗歌给读者带来的共鸣外,也表示了自己的一点意见。我说,也有点“做”的感觉。
令我没想到的是,我的读诗的感觉,却引起了这位作者激烈的反应。她说:我不知道为什么总有人喜欢说“做”,写诗为什么非是一件做秀的事,写诗是自己一个人的事,与他人无关,尽管我的诗歌还停留在某些门槛之外,但我表达我梦想总不是错。
说是没想到,也不是事实。我从没把写诗看作是一件多么伟大的事情,也没把诗人当做生活在真空里的超人。在我的意识里,虽然有些诗人生活的比较超然,但大多数都离不了油盐酱醋之类的琐碎现实。
在现实生活中,诗人更多的是凡人甚至是俗人一个,对一些异见和表扬表现出自己的喜怒哀乐,也不算为过,好在我谈论诗歌并不是要讨好什么人,所以也就一笑而过。我之所以今天要谈论这个话题,还是有一些淤积在心里很久的话要说,我想借它做个引子而已。
作为一个爱诗的人,我真的见不得诗人之间的那种勾肩搭背的吹捧,要么是赤裸裸的圈子之间的攻击,这种风气,已经被一些诗歌的走道者们演绎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造成的一个恶果是空话假话四处横行,经典杰作无处不在。你抬举我,我赞美你。因为网络的无限自由,原本一个文字的草稿箱,俨然成为一场诗歌的狂欢。
偶尔的一点真话,不是淹没在叫好的喧哗里,就是成为引爆火药桶的导火索,招来一身不必要的无趣和叱责。
说实话,这位女诗人的诗歌我确实是喜欢的,但在我眼里还不是最完美的。虽然现实中也有因为喜欢一首诗歌而喜欢作者的例子并不鲜见。但我读诗绝不是因为要准备讨好那个女人而去窥探她的诗歌隐私,如果这个假设成立,我宁愿偷看她的衣柜和化妆盒,而不愿意看扭捏作态的诗歌。因为这些要比诗歌真实的多。虽然这也是一种打扮!
我已经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说过,我不是一个合格的诗评家,一些被公认的好诗我至今都读不懂,但这并不妨碍我对自己喜欢的诗说三道四。我读诗,就象你写诗一样简单和单纯,毫无功利思想。
因此,没必要抬出在某某名刊发表的作品来吓唬人,我读诗从来不看这些。甚至某些名家或者诗评家推荐的诗作,我看也未必就是一流的!要不就不会有那么多人质疑车延高了。
退一万步来说,发表,也不过是找了个人把了把关而已,扩大了影响和宣传面,并不是由权威部门颁发了一个合格证,没有那一家诗歌媒体敢站出来说自家就是诗歌的生死判官。写诗的人,东方不亮西方亮的事情太司空见惯了。
毫不隐瞒的说,我读诗也有意无意的注意诗人,我熟悉的,或者尊敬的诗人,我会读的格外仔细和用心,但这不是我读诗的唯一标准。我更喜欢在一些陌生的名字里面寻找我为之激动的发现。
我尊重一些严肃认真的诗评,我更尊重那些不怕千人万人不厌其烦的谈论的诗歌文本,比如诗人祁人的《和田玉》,据说这首短短的诗歌,已经有123种不同的解读了,我还想给它第124种不一样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