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直面《我不是药神》表达的现实痛点:绝大部分人都无处逃避

(2018-07-11 13:05:17)
分类: 冷眼看社会

直面《我不是药神》表达的现实痛点:绝大部分人都无处逃避

/姜诗华

本想看个笑话,最后却哭了。相信,这是很多人在观看《我不是药神》的前后不一样的感受。生,容易,活,容易。生活,真不容易。好的电影归根结底是要表达人性的,直面《我不是药神》表达的现实痛点:绝大部分人都无处逃避。徐峥又一次以诙谐的方式抓住了大部分人的痛点,因此无论是票房的火爆还是豆瓣的零差评,也就不足为奇了。

直面《我不是药神》表达的现实痛点:绝大部分人都无处逃避

其实即使不用崔永元声嘶力竭的表达,我们也知道在中国拍一部电影太容易了,以至于在很多银幕上我们看惯了这个世界的繁华、功利、放纵、贪婪与虚伪,却很少留意:以活下来或活下去为基础的生活困境始终就在我们身边,就像走在繁华的大街上只要你认真的打量某个胡同,那种岁月斑驳之后的沧桑依旧撕裂着我们每一个人的灵魂。当然,这部现实主义体裁的电影本身就取材于现实主义,如果没有陆勇的真实故事,也许就没有《我不是药神》的诞生,但即使如此:依旧应该为剧组独特的取材眼光和适当的艺术表达喝彩,褪去一切华丽和喧嚣,夜晚和卸妆之后的自己才是真实的。中央电视台曾经不止一次的播出《你幸福吗?》、《厉害了,我的国》。我想,当你看完这部电影之后,你也许才会明白:纵然宏大的叙事结构能让你在一瞬间热血沸腾,但直面低微群体痛点的挣扎更让人震撼。毕竟世界上除了生死,其余都是小事。这才是写真中国。

 

徐峥是擅长拍摄喜剧的,尤其擅长在喜剧中表达小人物的内心世界。影片的开头依旧是轻车熟路,但是纵观整部影片,以笑点引出热点,以热点聚焦痛点,以痛点放大盲点,以盲点引发共鸣点,正是这部电影叙事手法的高明之处。徐峥饰演的程勇自然是这一主线上的架构型人物,其他人物的出现无不围绕这几个点的演化与跃进,尤其是围绕痛点和热点的主题或表演,或存在甚至或离开,比如程勇能够从一名投机小商贩升华成一名正义感十足的斗士,吕受益的离世对他的触动作用是最大的,这符合艺术表达中矛盾的铺垫作用,人心总是会变的。不是每个人都是药神,但每个被死神轻视的生命,都有被救赎的权利。人性升华后的程勇,是在以一己之力在所谓的灰色地带,捍卫这个权利。“我吃了三年的药,吃掉了房子,吃垮了家人,可我还想活着。”而剧中老大娘那些经典台词,正是对这种基本生存权利的极度渴望。“他才20岁,想活命有什么罪?”这句面对警察的拷问,是对每个人生命救赎权的集体反思。这也是影片最想表达到的人文高度。当然,这种高度不是宣教而来审查为要,而是从观众的口碑中考量效果,这个目的显然已经达到了。

 

直面《我不是药神》表达的现实痛点:绝大部分人都无处逃避。愿人性的尽头,终究是善!我们可以卑微如如尘土,但不可以扭曲如蛆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