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不是潘金莲》不是冯导最好的电影

(2016-11-24 17:27:37)
标签:

冯小刚

范冰冰

巩俐

《我不是潘金莲》不是冯导最好的电影

/姜诗华

当下,影片《我不是潘金莲》正在包含万达影院在内的全国各地院线上映,因为之前华中师大的路演风波以及冯导与王思聪的口水仗,这部电影吸引力很多人的关注,电影的宣传语一度称之为:冯导最好的电影年度最佳电影等等。是不是年度最佳我不想知道,但是称之为冯导最好的电影有点言过其实了。

当然,这部电影在讲述一个农村妇女维护自己权益的同时,也揭露了地方政府维稳的无奈。可以说,在暴露政府官员不作为这方面,的确是尺度很大。连人民日报都说了,领导干部看完这部电影会受触动,毕竟,维权的不只是李雪莲这样的农村妇女、还有非法雇佣的童工。

谈及电影本身,自然出自于刘震云先生的名作,应该说刘作家很善于以小见大,窥视人性及社会的污点。《我叫刘跃进》如此,《一句顶一万句》如此,《我不是潘金莲》也是如此。但就这部电影的表现力而言,难称最佳。

首先是范冰冰的表现力,坦白讲,她在这部戏的表演只是像农村妇女,但不是。没有把透入到骨子里的那种农村妇女的特质表现出来。比之1992年巩俐在电影《秋菊打官司》中的表演,应该火候还差了一些。尤其是农村妇女的那种气急之下的泼辣,比如当她的前夫秦玉河说她是潘金莲时,她如果扑上去抓住秦的脖子不放手,或是打他一耳光也许更为贴近现实。但电影中没有,而且电影中还表现的李雪莲一度要杀了他,这太矛盾了。我一直想,如果换成徐帆,这部电影一定会好看很多。

其次是冯导的旁白:抛开冯导的形象和音质不谈,也许是冯导的贺岁剧看多了的缘故,我一直觉得冯导更适合给人讲冷漠的幽默笑话,甚至骂人也是他的强项。而旁白本意是帮助观众理解电影主题以及角色心情,但总给人感觉,冯导的旁白严肃的有点拧巴,甚至我认为,好的电影也许是不需要旁白的。比如《驴得水》。

再次,方圆之间的画面转换,当然这种对观众欣赏水平以及欣赏习惯的挑战,在艺术的选择上是值得提倡的。毕竟,电影拍摄也需要创新。单就实际效果而言,尤其是在宽银幕的背景下,圆圆的画面对景物的拍摄很难形成宏大的美感,压抑乃至局促是给人的第一印象。庙堂与江湖之间的这种色彩画面转换,值得商榷。

至于故事中主题设置的拧巴,和冯导没太大关系。李雪莲本身告状的初衷就是不值得同情了,生二胎和换房子成为假离婚的理由,弄假成真方知道被骗,这主意偏偏还是李雪莲本人出的。更有点奇怪的是,听了牛说得话决定不去告状了,市长不信,我也不信。

拧巴的故事加之表现力的欠缺,我认为:《我不是潘金莲》不是冯导最好的电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