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靠“脑瘫”走红,余秀华难掩诗坛寂寞

(2015-02-07 20:59:28)
标签:

余秀华

分类: 冷眼看社会

脑瘫走红,余秀华难掩诗坛寂寞

/姜诗华

《穿越大半个中国去睡你》,很难想象这是一首诗歌的标题,但恰恰,这就是,标题党也好,脑瘫诗人也罢,争吵并不妨碍余秀华走红,近日,她被湖北钟祥市当选为作协主席,据说是为了确立余秀华在文坛的地位。但冷静下来之后,我们突然发现:余秀华的走红难掩诗坛的寂寞。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最近一次诗歌的鼎盛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那个时候诗歌被赋予了表达激情、理想、抱负的文学使命,也诞生了在中国文坛留下重要影响的朦胧诗派,那个时候的诗歌是羞于用低俗吸引眼球的,那个时候的诗歌总给人以深刻的思考。但是市场经济大潮后,尽管汪国真的诗歌曾荡起一丝涟漪,但总的看,人们对诗歌,甚至是对文学的热情也渐渐消退了,一方面,人们的文化需求不再像上世界八十年代那般单纯甚至是单一,另一方面,当诗歌渐渐沦为商业化奴隶以后,真正热爱诗歌的人们反而离其越来越远了。正所谓诗歌虽然不再鼎盛,但诗坛似乎并不甘于寂寞:这些年,“乌青体”、“梨花体”、“羊羔体”、似乎每一次诗坛被引起关注,都不是仅仅是因为作品本身,而是和商业甚至是娱乐化倾向的炒作有很大的关系,至于某文学奖诗歌奖项的评奖风波,更是人不怕出名猪不怕壮、活猪才怕开水烫的闹剧。即使这一次,余秀华的走红也是和某些炒作因素分不开的,某些媒体在介绍的余秀华时,总是习惯性的贴上“脑瘫诗人”的标签,以使之同时拥有“农妇、诗人、脑瘫患者”的三重身份,且不管作品如何,这本身就足以吸引很多看客的眼球。但诗人不是以自己的作品著称于世,如果是个体,且以为该者哗众取宠,但如果大都是这样,则只能说明现在诗坛的落寞、焦虑甚至是浮躁了,况且,这种躁动甚至还来不及引起诗歌实质性的争论,就已经过去。诺诺的问一句,当年鲁迅文学奖的羊羔体诗歌,有多少人看过呢?


余秀华本人也未必就自甘情愿的以这种方式走红,提起那首《穿越大半个中国去睡你》,她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会火起来?当然,诗人自然是不会理解的,但在许多商家或者是娱乐性媒体看来,单单是这标题,就足以击中当今社会相当一部分人们不甚高雅的价值观的兴奋点,不仅仅是余秀华,谁击中这个兴奋点,谁都会红。赵本山的小品之所以有较为广泛的群体,也和此有关。所以,余秀华走红并不是她自己情愿的,也不似偶然的,在社会转型期的文化多样性面前,有一定的必然性。不过,余秀华的走红终究难掩诗坛的寂寞。虽然现在网络、微信等多样化的传播方式使诗歌的传播越来越迅捷,受众群体越来越大众化,但对于创作者而言,诗歌是需要远离浮躁、冷静阅读、独立思考的。我们有理由相信处在作协副主席位置的余秀华能够利用体制内的优势,给自己一个更加独立的创作空间,毕竟,靠脑瘫走红,余秀华难掩诗坛寂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