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鸿门宴》给我们的启示

标签:
鸿门宴黎明蒋委员长娱乐 |
分类: 冷眼看社会 |
电影《鸿门宴》给我们的启示
文/姜诗华
1:一把手决定集团的命运。说实话范增的谋略不在张良之下,但是楚军首脑项羽被表象迷惑当断不断放虎归山,铸成大错。可惜项羽没有机会接受“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教导了。否则历史将重写。
2:重情义的人没好下场。项羽在鸿门宴中不杀刘邦,并非完全不想杀。一是被刘邦假降的表象迷惑,二是担心自己杀害刘邦背上不情不义的骂名。加之刘邦的演技确实了得,终放虎归山。后来的宋江等人以义自居,接受招安,不也如此吗?男人还是不要死要面子活受罪了。
3:祸起萧墙。本来楚军打算进军霸上结果刘邦,奈何楚军内部蠢人项伯私自通风报信,给了刘邦与张良策划表演的机会。若不是项伯,楚军早就将刘邦拿下,当然,也就没有后来的鸿门宴了。所以,蒋委员长的攘外必先安内的决策并非完全不正确。
4:小不忍则乱大谋。刘邦的忍让与表演刚好迎合了项羽死要面子的虚荣。刘邦退出咸阳看似弱,实则以退为进,这与后来我们秋收起义失败后进军农村有异曲同工之妙。不逞一时之强。
5:一个好汉三个帮。刘邦能演戏,张良善于策划,加之樊哙等群众演员的积极配合,在鸿门宴中刘氏集团分工明确,效果突出。反观楚军,范增尽管谋略超群,无奈主角项羽配合意识不强,加之项伯根本就不听导演的话,结局自然可以预料。
6:送礼吃饭非常重要。首先楚军攻破函谷关后,刘邦竟然送来酒肉犒赏楚军,实在是高。项伯通风报信立马得到一些物质奖励,收买人心。鸿门赴宴借花献佛,将秦宫玉玺等完美送上,再拜上几拜,哇塞,愚蠢的项羽果然脸上乐开了花。所以自古以来在中国混,不会送礼不会请客吃饭是不行的啊。
7: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一定有一位非凡的女人。刘邦能成大业,是因为他身后的女人(吕后)把事业看得比爱情重。而项羽呢,她身后的女人则把爱情看得比事业重。其实吗,爱情对大部分男人来说,就是个闲事。就像女人手里的瓜子,没事才嗑。
8:人要不要脸首先要会演。郑智化在水手中曾这样唱:如今的我生活就像在演戏,说着言不由衷的话带着伪善的面具”。这用来形容鸿门宴中得刘邦再贴切不过了,刘邦其实就是个市井无赖,终成大器一是能团结人二是会演戏,他的伪善谦恭在鸿门宴中演的很到位。至于结果吗?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