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来吧,忽悠天涯却忽悠不了中国足球的游子
-----------我看本山退出辽足
文/姜诗华
赵本山最擅长的是小品,这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事情,中国足球所谓的职业化是赝品,这也是家喻户晓的事情,所以,当小品演员遭遇赝品的职业足球,,这本身就是一个美丽的错误,其中的境况与遭遇绝对不象在<<卖拐> > 或<<卖车> > 中忽悠范伟这么简单,用赵本山本人的话说:”中国足球既复杂又脏”,以至于什么”要想救辽足,必须拿出一千万”的说法更是荒唐的可笑,别说是辽足,就是中国足球每年都烧数亿元白花花的人民币,但到头来仍然是年年歉收,人人喊打.用庄稼人的眼光看:中国足球不是肥料不行,也不是土地不行,是种子不行.这不是随便吃点蚁力神就能解决的问题.所以,指望赵大叔给点肥料就能长出好庄稼,那还要农科院干啥?
在本山刚刚入主辽足的时候,我就持怀疑的态度.甚至还有过:”谁穿了谁的马甲或马甲能穿多久”的疑问,当然,这丝毫没有幸灾乐祸的成分.毕竟,中国足球以职业化的名义忽悠的人可不少了,赵大叔既不是第一个,也绝对不是最后一个.甚至,在某些时候,职业化的中国足球更想赵大叔演过的那个小品<<送水工> > ,所谓的职业化标签简直就与花二十块钱雇爹如出一辙,掩耳盗铃的苟且之举,货真价实的赝品.这注定是过了初一过不了十五的结局.所以,对于赵本人同志的退出,我是不感到意外的,反正,那段时间离春节晚会还远,下雨天打孩子,闲者也是闲着.
当然了,中国足球的职业化还将继续下去,我并不反对所谓的职业化改革,甚至非常怀念94,95.,96的甲A时代,那段时间足球带给我们的纯真的快乐直到今天还记忆犹新.我更非常欣赏赵本山同志的演技,从1990年的春节晚会一直走到今天,赵本山的小品给我们带来了快乐,也给他本人带来了一系列的光环.只是,对于苟延残喘的中国的职业化足球,我是有些迷惑甚至是愤怒的,一如吉林石化公司爆炸后,起初说松花江的水不会污染,到后来苯超标108倍,直至污染源免费出口俄罗斯,这是怎样的壮举啊!至于本山与辽足的畸形而又短暂的婚姻,有没有投机的成分我不敢妄下结论,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以忽悠见长的本山是奈何不了我们的职业化足球的,因为,撼山易,忽悠中国足球,难!这也难怪,谁让伪职业化的中国足球是忽悠界的鼻祖呢?
天边飘过场场假球,有个声音在对我呼唤,归来吧,归来哟!忽悠天涯却忽悠不了中国足球的游子,曾经豪情万丈,忽悠却空空的行囊,我已是满怀疲惫,眼里是酸楚的泪.那场场假球,那声声黑哨,难以抚平的创伤!
翠花,上酸菜,本山,演小品.
(本文完)
附:对本山刚入足辽足时的评论:
马甲能穿多久
文/姜诗华
赵忽悠入主辽足,以董事长的名义站在辽宁足球俱乐部的最高峰,是他把辽足忽悠瘸了,还是辽足把他忽悠乜了,这的确是个问题,最终的联姻结果是是足球小品还是小品足球这并不是喜剧的唯一悬念,重要的是赵本山在联姻辽足的出发点上是否有黄鼠狼给鸡拜年的意思?到底是谁穿了谁的马甲?
老赵的确是大红大紫这是地球人都知道的,连续几年获得春晚最受观众喜欢的节目一等奖如探囊取物,自导自演的几部电视剧也还说得过去,所以,从表面上看,他有足够的理由忽悠并招摇着,自娱并自乐着。但有一点不难发现,老赵的小品自《昨天、今天、明天》后,正逐渐远离小品艺术的本身,卖车也好卖拐也罢,让我们感到可笑也让我们感到可悲。或者说,赵本山在已经达到了自己艺术生涯的最高峰后,现在的他正逐渐在走下坡路,他的适宜角色的单一性正限制了他在艺术表演领域的更大跨越。这一点,他远远比不上被他忽悠过的范伟。所以,除了忽悠他人的表象忽悠自己的灵魂外,他还能靠什么吸引我们的眼球呢?对于辽宁足球在这件事上的选择我们可以理解,俱乐部多年经营步履维艰的处境使得他们没有太多的选择余地,饥肠辘辘的感觉使他们很容易产生有奶便是娘的念头,更何况面对的是赵本山,所以,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是不需要勇气的。尽管,也许他们知道:天上掉馅饼,不是误会就是陷阱。但我是个球迷,更关心老赵入主辽足后会给辽足乃至给中国足球带来怎样的变化?甚至这是否会是一个信号?是否会有更多的明星们与俱乐部联姻?乃至没有球踢的替补队员可以为明星们伴伴舞、在电视剧里演上几个小角色等等。也算是为中国足球营造一些文化氛围吧!
在中国足球俱乐部的董事长行列里,似乎不懂足球的人应该不止老赵一个。记得本山同志在参加明星足球赛时有一句明言:“我往哪边踢”。也许他当初做梦也不会想到,现在他居然会成为足球俱乐部的董事长。但可以肯定的是,现在他应该知道往哪边踢了。
所以,最后的悬念也许不在于谁穿了谁的马甲,而在于这马甲能穿多久?
-----------我看本山退出辽足
文/姜诗华
赵本山最擅长的是小品,这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事情,中国足球所谓的职业化是赝品,这也是家喻户晓的事情,所以,当小品演员遭遇赝品的职业足球,,这本身就是一个美丽的错误,其中的境况与遭遇绝对不象在<<卖拐> > 或<<卖车> > 中忽悠范伟这么简单,用赵本山本人的话说:”中国足球既复杂又脏”,以至于什么”要想救辽足,必须拿出一千万”的说法更是荒唐的可笑,别说是辽足,就是中国足球每年都烧数亿元白花花的人民币,但到头来仍然是年年歉收,人人喊打.用庄稼人的眼光看:中国足球不是肥料不行,也不是土地不行,是种子不行.这不是随便吃点蚁力神就能解决的问题.所以,指望赵大叔给点肥料就能长出好庄稼,那还要农科院干啥?
在本山刚刚入主辽足的时候,我就持怀疑的态度.甚至还有过:”谁穿了谁的马甲或马甲能穿多久”的疑问,当然,这丝毫没有幸灾乐祸的成分.毕竟,中国足球以职业化的名义忽悠的人可不少了,赵大叔既不是第一个,也绝对不是最后一个.甚至,在某些时候,职业化的中国足球更想赵大叔演过的那个小品<<送水工> > ,所谓的职业化标签简直就与花二十块钱雇爹如出一辙,掩耳盗铃的苟且之举,货真价实的赝品.这注定是过了初一过不了十五的结局.所以,对于赵本人同志的退出,我是不感到意外的,反正,那段时间离春节晚会还远,下雨天打孩子,闲者也是闲着.
当然了,中国足球的职业化还将继续下去,我并不反对所谓的职业化改革,甚至非常怀念94,95.,96的甲A时代,那段时间足球带给我们的纯真的快乐直到今天还记忆犹新.我更非常欣赏赵本山同志的演技,从1990年的春节晚会一直走到今天,赵本山的小品给我们带来了快乐,也给他本人带来了一系列的光环.只是,对于苟延残喘的中国的职业化足球,我是有些迷惑甚至是愤怒的,一如吉林石化公司爆炸后,起初说松花江的水不会污染,到后来苯超标108倍,直至污染源免费出口俄罗斯,这是怎样的壮举啊!至于本山与辽足的畸形而又短暂的婚姻,有没有投机的成分我不敢妄下结论,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以忽悠见长的本山是奈何不了我们的职业化足球的,因为,撼山易,忽悠中国足球,难!这也难怪,谁让伪职业化的中国足球是忽悠界的鼻祖呢?
天边飘过场场假球,有个声音在对我呼唤,归来吧,归来哟!忽悠天涯却忽悠不了中国足球的游子,曾经豪情万丈,忽悠却空空的行囊,我已是满怀疲惫,眼里是酸楚的泪.那场场假球,那声声黑哨,难以抚平的创伤!
翠花,上酸菜,本山,演小品.
(本文完)
附:对本山刚入足辽足时的评论:
马甲能穿多久
文/姜诗华
赵忽悠入主辽足,以董事长的名义站在辽宁足球俱乐部的最高峰,是他把辽足忽悠瘸了,还是辽足把他忽悠乜了,这的确是个问题,最终的联姻结果是是足球小品还是小品足球这并不是喜剧的唯一悬念,重要的是赵本山在联姻辽足的出发点上是否有黄鼠狼给鸡拜年的意思?到底是谁穿了谁的马甲?
老赵的确是大红大紫这是地球人都知道的,连续几年获得春晚最受观众喜欢的节目一等奖如探囊取物,自导自演的几部电视剧也还说得过去,所以,从表面上看,他有足够的理由忽悠并招摇着,自娱并自乐着。但有一点不难发现,老赵的小品自《昨天、今天、明天》后,正逐渐远离小品艺术的本身,卖车也好卖拐也罢,让我们感到可笑也让我们感到可悲。或者说,赵本山在已经达到了自己艺术生涯的最高峰后,现在的他正逐渐在走下坡路,他的适宜角色的单一性正限制了他在艺术表演领域的更大跨越。这一点,他远远比不上被他忽悠过的范伟。所以,除了忽悠他人的表象忽悠自己的灵魂外,他还能靠什么吸引我们的眼球呢?对于辽宁足球在这件事上的选择我们可以理解,俱乐部多年经营步履维艰的处境使得他们没有太多的选择余地,饥肠辘辘的感觉使他们很容易产生有奶便是娘的念头,更何况面对的是赵本山,所以,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是不需要勇气的。尽管,也许他们知道:天上掉馅饼,不是误会就是陷阱。但我是个球迷,更关心老赵入主辽足后会给辽足乃至给中国足球带来怎样的变化?甚至这是否会是一个信号?是否会有更多的明星们与俱乐部联姻?乃至没有球踢的替补队员可以为明星们伴伴舞、在电视剧里演上几个小角色等等。也算是为中国足球营造一些文化氛围吧!
在中国足球俱乐部的董事长行列里,似乎不懂足球的人应该不止老赵一个。记得本山同志在参加明星足球赛时有一句明言:“我往哪边踢”。也许他当初做梦也不会想到,现在他居然会成为足球俱乐部的董事长。但可以肯定的是,现在他应该知道往哪边踢了。
所以,最后的悬念也许不在于谁穿了谁的马甲,而在于这马甲能穿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