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蛮的上古远祖蚩尤

(2025-04-28 18:11:33)

南蛮的上古远祖蚩尤

——兼谈九黎三苗与梅山蛮的族源和迁徒

郭 辉 东

内容提要:蚩尤是南蛮的上古远祖,赫赫有名的战神,九黎族首领,涿鹿之战被黄帝擒杀。蚩尤和炎黄同是中华民族形成之初的人文三祖。本文还兼谈九黎、三苗、梅山蛮等的族源和迁徒。

关 键 词: 蚩尤 南蛮 梅山蛮 族源 迁徒

一、蚩尤其人及涿鹿之战

蚩尤是什么样的人?蚩尤是我国神话传说中赫赫有名的战神,九黎族首领,涿鹿之战被黄帝擒杀。蚩尤和炎黄同是中华民族形成之初的人文三祖,也是相互竞争和搏杀的对手。蚩尤活动的年代距今4600年至5000年。19204月孙中山撰《合肥阚氏重修谱牒序》称蚩尤为中国第一革命家,首创开矿铸械之法。蚩尤的神话传说或史籍,经史诸子和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翦伯赞的著作,多有记载。在古代文献记载中,蚩尤的形象是非常复杂紊乱的,其中有诸多矛盾之处,使人产生不少疑问。本文力图根据文献资料和调查材料,对蚩尤和南蛮的相关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并寻找有益的历史启示。

(一)经史典籍记载中的蚩尤及涿鹿之战。

裴骃《史记集解》、司马贞《史记索隐》、宋罗泌《路史·蚩尤传》和《战国策·秦策一》高诱注提供的说法是:蚩尤,古天子九黎君号蚩尤非庶人,盖诸侯号也蚩尤姜姓,炎帝之裔也。东汉末年学者应劭称蚩尤为古天子。其他如《吕氏春秋·荡兵》、马融《经典释文·吕刑下》等,均称蚩尤是九黎之君。蚩尤还懂得气象预测学,能够呼风唤雨,善于选择恶劣天气作战。蚩尤是中华大地最早发明冶炼技术、最早使用金属兵器的部落首领。

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载: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蚩尤作乱,不用帝命。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擒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

(二)白话蚩尤及涿鹿之战。

关于涿鹿之战,确实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上的第一场大战。古书大致记载是:五千年以前,中国黄河、长江流域一带居住着许多氏族部落。其中黄帝是黄河流域最有名的一个部落首领,另一个有名的部落首领是炎帝。在长江流域有一个九黎族,他们的首领是蚩尤。南方的九黎部落逐渐强大起来,他们使用铜兵器,在首领蚩尤率领下向北扩张,与炎帝部落为争夺适于放牧和浅耕的中原地带发生了正面冲突,并打败了炎帝部落,还自称南方大帝,迫使炎帝逃到涿鹿(今河北涿鹿东南)向黄帝部落求援。黄帝早就想除去这个部落的祸害,于是联合其他部落,在涿鹿与蚩尤展开一场大决战。黄帝命应龙训练一批勇士对付蚩尤。双方一交战,应龙利用位处上游的条件,在河流上筑土坝蓄水,阻挡蚩尤部落的进攻。战争之初,蚩尤凭借良好的武器和勇猛的士兵,连连取胜。相传蚩尤有八十一个兄弟氏族,他们用铜作兵器,铜头铁额,勇悍善斗。黄帝请来以熊罴貔貅貙虎为图腾的部落助战,蚩尤的士兵虽然彪悍,碰到这批不怕死的勇士,也抵挡不住,纷纷败下阵来。黄帝率领兵士乘胜追杀,忽然天昏地暗,浓雾迷漫,狂风大作,雷电交加,大雨如注,黄帝的士兵无法继续追杀。原来是蚩尤请来了风神和雨神助战,黄帝也不甘示弱,请来天上的旱神女魃帮忙,驱散了风雨。一刹那之间,风止雨停,晴空万里,炎炎烈日把冀州之地晒得枯干爆裂。蚩尤又用法术制造了一场大雾,使黄帝的士兵迷失了方向。黄帝九战九不胜,见此情景,赶忙念动咒语,从天界请西王母遣玄女授兵符相助,传授了巧妙的战法,布下出奇制胜的阵式,把蚩尤的士兵团团包围。玄女还为黄帝制夔皮和牛皮鼓八十面,其鼓声闻五百里,鼓舞着黄帝的士兵奋勇拼杀,而蚩尤的士兵顿时魂丧魄散。风后利用磁铁靠地球南北极的原理,发明了指南车,黄帝依靠指南车以示四方,奋力追杀,突破弥天大雾阵。轩辕得到应龙、风后、五胥、玄女和魃的谋划与相助,终于击败蚩尤,将他杀死在冀州。黄帝害怕蚩尤死后作怪,把他的头颅和身子分别埋在不同的地方。蚩尤戴过的枷锁被掷于大荒之中,化为一片火红的枫树林,每一片血红的枫叶,都是蚩尤的斑斑血迹。黄帝打败蚩尤后,受到各部落的拥戴,成为部落联盟首领。

(三)蚩尤之冢及蚩尤遗迹与遗风。

以蚩尤为首的九黎被打败之后,大部分南渡黄河,聚居于黄河以南和长江中下游一带,在北方仅留蚩尤冢、蚩尤戏等遗迹和遗风。蚩尤死后,将其身体斩断分而葬之,有蚩尤四冢之说。《五帝本纪集》载:蚩尤冢在东平郡寿张县阚乡城中。河北涿鹿故城有蚩尤城、蚩尤祠、蚩尤兵寨、蚩尤泉。蚩尤坟位于山西运城,传说是蚩尤被杀之处。涿鹿县的中华三祖堂供奉着炎帝、黄帝、蚩尤三祖。蚩尤戏流行于河北、山东、河南一带。湘西、渝南、黔西北一带的蚩尤庙,被苗民视为祖庙而香火不绝。九黎遗族三苗以及当今苗族人民,一直把蚩尤作为本民族的祖先和英雄人物来纪念与祭祀。

湖南、贵州、云南、重庆诸省市,有蚩尤是苗族远祖的说法。号称蚩尤故里的湖南省新化县和一些苗乡,至今流传蚩尤拳,被誉为苗拳一绝。位于新化县北部与安化县接壤的大熊山林场,不仅有民国初年刻有蚩尤屋场等字样的功德碑,还搜集到三部陈、李二姓山民于清代和民国时期刊刻蚩尤屋场地名的族谱。湖南花垣县古苗河有蒺藜(即蚩尤)从孤儿到部落首领的传说,县城有一尊大型蚩尤塑像。20023月本文作者赴湘西调研时曾在蚩尤像前留影,从此开始收集资料对蚩尤进行研究。

(四)从黄帝直至宋代中期,历代王朝统治者几乎无不顶礼膜拜战神蚩尤。

蚩尤作为战神,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显赫的地位,从黄帝到宋代中期历代王朝的统治者,为了取得并维护其政权,几乎无不顶礼膜拜战神蚩尤,蚩尤形象显赫辉煌了三千年之久。蚩尤不仅是一个古史传说中的英武战神,也是南蛮和南方诸多少数民族的上古远祖,他与炎帝、黄帝同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早的三个伟大的人文初祖。但是,胜者为王,败者为冦。正史从来都是胜利者一方书写的,胜利者被拔高、被粉饰、被神化,失败者被贬抑、被歪曲、甚至被妖魔化,几乎是通例、通则。因此,一世之雄的战神蚩尤形象被歪曲为“乱臣贼子”、“千古第一罪人,被塑造成集人、神、魔、兽于一体的怪物。

中华民族是一个不忘记先人功德的伟大民族。然而,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即使是同一个人,不同时期也是有变化的,孙中山先生对蚩尤的评价就是一个例证。孙中山1912年《祭黄帝陵文》中写的是平定蚩尤乱,蚩尤的名字与绑在一起。过了八年的1920年,孙中山撰写《合肥阚氏重修谱牒序》,蚩尤的形象从变成了中国第一革命家,首创开矿铸械之法

二、九黎、三苗和诸蛮的族源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早最伟大的民族之一,南蛮是相对中原而言的南方古代先民。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的发展演变,在彼此融合的过程里,均以华夏系为主干。九黎、三苗、荆蛮、南蛮之间有着一脉相承的渊源关系,对诸多民族流传下来的传说、神话和祖俗进行比较研究就可以看出,尽管相隔数千年,均有不同变形和走样,但本质上有惊人的一致,说明诸多民族同宗共祖是不争的事实。

(一)九黎——三苗——荆蛮——南蛮的演进过程。

长江中下游和黄河下游一带,上古时代生活着很多原始人群,他们经过世代的生息繁衍和艰苦劳动,距今五千多年前逐渐形成部落联盟。九黎的一部分留在原地,与东夷等部落融入炎黄部落,形成今天中华民族的最早主体;大部分向中南、西南迁徙。九黎到尧舜禹时期又形成了新的部落联盟,即史书上所说的三苗,又称有苗。商周与春秋战国时期,三苗的主要部分仍在长江中游地区与其他氏族一起,被称为荆楚,也被称为南蛮,后来发展成为春秋战国时五霸七雄之一的楚国主体居民。《史记·楚世家》记载:楚之先君熊渠、熊通等,一向自称是与华夏有别的蛮人,曾说我蛮夷也欲观中国之政

(二)九黎、三苗和南蛮。

尧舜禹之时,以武力将三苗中的驩兜部落赶往南方,到商周两代仍沿用苗的族称,甲骨文中有苗的记述。南蛮为汉时的称谓,上古时代及其以后的九黎、三苗、盘瓠,周时的荆楚,汉时的诸蛮,与今天的南方诸少数民族是一脉相承的。史称三苗为兜、丹朱之后,至今还有一部分苗民供奉兜为先祖。苗族分布区的湖南张家界、泸溪、花垣等市县有崇山、驩兜墓、兜有关的地名和文物。兜曾与分化的有苗一同抗尧,最后到禹而兵败,并由此而向西南迁徙。盘瓠是南方的古老氏族,在湘川黔桂等地广为分布,乃至远涉东南亚。盘瓠是长江中下游流域的土著居民,他们曾容纳了九黎、三苗的余部,一同构筑了江南众民族的基本框架。

南蛮,古代文献中对江淮流域以及诸多部落氏族和少数民族的称谓,又有楚蛮、荆蛮等称。据载南蛮上承三苗之后,下开长沙蛮、武陵蛮之源。南蛮主要分布于湖南、贵州、云南、重庆、四川等地,广东、广西、江西、海南、福建等地的一部分人也归属于南蛮。

(三)关于梅山、梅山蛮和梅山文化。

梅山作为地域名称,其范围就是今湖南省中部的雪峰山地区,梅山蛮居住在湘中雪峰山脉的邵阳、娄底、益阳毗邻地区,梅山是梅山蛮活动的中心地带。具有鲜明特点的梅山文化,是梅山峒蛮在特定环境下形成发展起来的一种独特而神秘的地域文化,也是中华文化多元一体格局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由于地处偏僻,环境封闭,梅山文化相对完整地保存了巫傩文化、南方原始渔猎文化与稻作文化等原生态的民间文化元素,是荆楚文化和湖湘文化的祖源之一。在梅山地区的民众中,至今仍保有浓烈的血性基因、霸蛮精神和尚武好斗的民俗民风。

“宋开梅山”后至明代,朝廷从江西吉州的泰和、安福等地移出大批汉族人来新化、安化垦荒,深山密林的面积逐渐减少,原来退居这些地方的瑶人,部分与当地汉族同化,部分外逃至绥宁、城步以及广西、贵州等地,原梅山蛮地仅小沙江、大沙江(今属隆回县)尚聚一支瑶族。至今新化县境西南山区,仍保留有瑶湾村和瑶人屋场、瑶人凼、瑶山冲等瑶民居住遗址。紫鹊界梯田,有“瑶人冲”的标识。

三、南蛮后裔及南方少数民族的迁徙

(一)南蛮后裔迁徙的大致方向和路线,先是由北而南,后自东向西。

南蛮后裔的迁徙是十分频繁的,总趋势先是由北而南,后自东向西。数千年来,南蛮后裔在辽阔的土地辗转流徙,先后与数十个兄弟民族交错杂居。各族人民在互通有无,互相学习,互相通婚,团结战斗的基础上,建立起深厚的友谊。

(二)南蛮后裔在几次大战失败之后,而退居中南和西南荒僻地区。

历史上几次大迁徙表明,南方少数民族世居荒僻之地的原因,可能与历史上几次大的战争有关。第一次最惨痛的大失败是蚩尤与黄帝的涿鹿之战,第二次惨重的失败是尧舜禹时代的征三苗之战,第三次是秦灭楚以后的战争。随着三苗的瓦解,荆蛮的分化,百越的平定,巴人的灭国,南方诸少数民族同胞被迫离开江汉间的平川沃野,进入南岭、雪峰、武陵等荒僻山区以及湘黔渝鄂川毗邻的偏僻山区,形成今天诸多少数民族的生活地域分布格局。

(三)西晋至明清南蛮后裔的迁徙,形成当今南方诸少数民族的地域分布格局。

西晋时期,荆州剌史陶侃先后两次出兵骚扰五溪地区,掳走众多人口。西晋政权被北方少数民族摧毁后,武陵郡一些少数民族趁皇权统治衰落之机,沿汉水北上,迁入今湖北、河南、陕西等地与北方各族杂处,这些北迁的民众有许多苗族先民。唐宋之际,部分苗族从江西、洞庭湖一带先后迁至今湖南城步、武冈等地定居。

中国南方是个多民族的地区,在全国55个少数民族中,世居南方的有34个。百濮、百越、百夷,概括了古代汉民族和少数民族多源多流的复杂情况。位于长江中游洞庭湖以南的湖南省,世居着9个少数民族,分布广、居住久,并与西南地区有着广泛联系的当属苗族、土家族、侗族、瑶族。

四、历史的启示

(一)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她由56个兄弟民族文化与许多区域文化所组成。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多元文化的国家,东夷、南蛮、西戎、北狄与中原华夏族等众多民族,经过数千年的相互争斗与兼并,最后融合成整体的中华民族,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多元一体格局的大家庭。

(二)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既是多元的,也是和谐的,宇宙间一切事物都是在对立统一中发展变化的。世界文化的统一性和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文化未来发展的基本色彩。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之福,在文化发展、民族关系、宗教关系和生物多样性上也是如此,只能在共生共荣共和共赢的道路上取长补短,不断发展。

(三)人类必须学会在一个多样化的国内外环境中生存,以平等的身份、宽容的态度去理解其他民族的信仰和文化。善于在宗教信仰和思想文化上与各类学说、主义、理念进行对话与交流,进而达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境界。在全球化的新时代,中华民族必将以崭新的面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本文201074日在海峡两岸宗教与区域文化暨梅山宗教文化研讨会作主题发言,5058字。会后进行了增添与修改,全文18000多字。作者系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省政府经济研究信息中心原巡视员、研究员,湖南省舜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湖南省湖湘文化研究会副理事长。2025042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