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秦七大篆书刻石概述

(2025-03-20 09:04:02)

秦七大篆书刻石概述

郭 辉 东

一、秦七大篆书刻石

秦代历史上形成的七大刻石,均系公元前219年至公元前210年间秦始皇巡视郡县所立。七大刻石合称秦七大篆书刻石,传为李斯撰文并书丹,属小篆书法作品。七大刻石不仅开辟了中国历史上“刻石记功”的先河。秦七大篆书刻石,是指位于山东邹县的峄山刻石、山东泰安的泰山刻石、山东烟台的之罘刻石和东观刻石、青岛胶南的琅琊刻石、河北昌黎县的碣石刻石、浙江绍兴的会稽刻石。

据考证,之罘曾与碣石、句章、琅琊、会稽四个地区,共称当时国内五大港口。 公元前219年,"始皇东行郡县,上邹峄山立石,曾与鲁诸生议刻石,颂秦德,议封禅祭山川之事"秦始皇完成“六国毕,四海一”的统一大业之后的首次东行郡县,有其政治和经济因素的双重考量。

峄山刻石三国时期为曹操所毁,现西安碑林里存有摹石,系五代南唐时期徐铉的摹本,由宋代人所刻。泰山刻石尚存九字半残石合嵌一处,现藏山东泰安岱庙。之罘刻石和东观刻石,毁于唐之后宋之前的五代十国期间,现有宋《汝帖》摹之罘刻石和秦二世诏残字存世,帖石在河南汝县。琅琊刻石原石保存于中国历史博物馆。会稽刻石在三国时期为曹操损毁,现有王氏话雨堂旧藏明拓本影印行世。碣石刻石与上述刻石不同,它是直接刻于“碣石门”的花岗岩石之上,原迹早已湮灭,现存刻石系当代人摩刻。

二、李斯小篆特色与评价

七大刻石均为秦始皇歌功颂德之辞,传为当朝丞相李斯撰文并书写,属小篆书法作品,是汉字自此由籀入篆的根本标志,并为此后汉字由篆入隶奠定了基础。

李斯(约前280--208),秦朝丞相,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协助秦始皇统一天下。秦统一之后,参与制定秦朝法律和完善秦朝制度,力排众议主张实行郡县制、废除分封制,提出并主持文字、车轨、货币、度量衡的统一。因其政治主张的实施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被世人尊称为千古一相。

李斯小篆,线条圆润流畅,形体清瘦修长,风格精致典雅,书体上比以前的甲骨文、金文、石鼓文更为简练明快。用笔都是逆锋起笔回锋收笔,行笔不紧不慢、不偏不倚,藏头护尾,平稳流转。行笔粗细大体相同,横平竖直,转折处极为流利飘逸,无生硬之笔。字的结构上紧下松,垂脚拉长,有居高临下的俨然之态。法度严谨,威严雄奇,横势稳健,纵势豪逸,不失山岳庙堂之气象。章法上行列整齐,规矩和谐,艺术风范与当时秦王朝的时代精神是相统一的。

唐张怀欢在《书断》中将李斯的小篆定为"神品"。赞曰:"画如铁石,字若飞动",称其用笔"骨气丰匀,方圆绝妙"。书界有学篆必先宗二李(秦李斯,唐李冰阳)之说。

三、秦峄山刻石

《峄山刻石》为秦相李斯撰文并书。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至山东济宁邹城峄山立下的刻石,即后世所称《峄山刻石》,是现存最早的秦篆刻石。

《峄山刻石》释文

皇帝立国,维初在昔,嗣世称王。讨伐乱逆,威动四极,武义直方。戎臣奉诏,经时不久,灭六暴强。廿有六年,上荐高号,孝道显明。既献泰成,乃降专惠,亲巡远方。登于绎山,群臣从者,咸思攸长。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功战日作,流血于野。自泰古始,世无万数,陀及五帝,莫能禁止。乃今皇帝,壹家天下。兵不复起,灾害灭除。黔首康定,利泽长久。群臣诵略,刻此乐石,以箸经纪。皇帝曰:金石刻尽始皇帝所为也,令袭号而金石刻辞不称始皇帝。其于久远也,如后嗣为之者,不称成功盛德。丞相臣斯、臣去疾、御史夫臣德昧死言:臣请具刻诏书,金石刻因明白矣。臣昧死请。制曰:可。

峄山刻石白话文

大秦皇帝建国,在那辉煌昔日,子孙世袭称王。讨伐叛乱逆贼,威名震动四边,武力直达远方。犬戎敢不遵奉,历时数十年间,扫灭六国豪强。登基二十六年,上天授我尊号,孝道明显昭彰。大业既已成就,于是施恩天下,亲巡幸四方。登于峄山之巅,群臣竞相跟从,沐浴天恩荣光。追忆战国乱世,各国分土建邦,灾祸从此释放。攻战无止无休,鲜血浸染荒郊,一如远古蛮荒。华夏虽无万世,圣明五帝三皇,谁可疗此恶疮?唯我大秦始皇,天下定于一邦,再无战祸创伤。消灭灾荒祸害,百姓安康宁定,福泽久远绵长。群臣称颂不尽,刻于峄山石上,功业永传万方。

四、秦泰山刻石

秦始皇二十八年(219),秦始皇登临泰山封禅,丞相李斯等为歌颂始皇统一中国的功绩而刊刻《泰山刻石》(前半部分)。秦二世元年(209)春季,秦二世为威服海内而效法秦始皇巡视郡县,东巡碣石、会稽等地。李斯同行,奏请秦二世在秦始皇所立刻石旁上刻诏书以彰显先帝成功盛德。刻石原立于山东泰安市泰山山顶,残石现存山东泰安市泰山岱庙东御座院内。

秦始皇泰山刻石释文

皇帝临立,作制明〔法〕,〔臣下修饬〕。廿〔有〕六年,初并〔天下〕,〔罔〕不〔宾服寴芩远黎,登兹〔泰〕山,周〔览东极〕。从臣思迹,本原〔事业〕,〔祗诵功〕德。治道运行,者产得宜,〔皆有法式〕。大义箸明,陲于后嗣,〔顺承勿〕革。皇帝躬听,既平天下,不〔懈于治〕。皇帝躬听,既平天下,不〔懈于治〕。夙兴夜寐,建设长利,〔专隆教诲〕。训经宣达,远近毕理,咸〔承圣志〕。贵贱分明,男女体顺,慎〔遵职事〕。昭隔内外,靡不清净,〔施于〕昆〔嗣〕。化及无穷,遵奉遗诏,〔永承垂戒〕。

秦二世诏书释文

皇帝曰:金石刻,尽始皇帝〔所为也〕。〔今袭号〕,〔而〕金石刻辞不称始皇帝,其于久远也,如后嗣为之者,不称成功〔盛德〕。丞相臣臣去疾、御史夫二臣〔德〕昧死:臣请具刻诏书金石刻,因明白矣。臣昧死请。制曰:可。

皇帝临位,作制明法,臣下修饬.廿有六年,初并天下,罔不宾服.亲临远黎,登兹泰山,周览东极.从臣思迹,本原事业,祗颂功德.治道运行,诸产得宜,皆有法式.大义著明,垂于后嗣,顺承勿革.皇帝躬听,既平天下,不懈于治.夙兴夜寐,建设长利,专隆教诲.训经宣达,远近毕理,咸承圣志.贵贱分明,男女体顺,慎遵职事.昭隔内外,靡不清净,施于昆嗣.化及无穷,遵奉遗诏,永承重戒.

五、秦之罘刻石

之罘,山名,也作芝罘,在今山东烟台市北。《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登之罘刻石。"宋苏轼《虔州八境图》诗之七:"相见之罘观海市,绛宫明灭是蓬莱。"后亦指秦始皇所立的之罘刻石。

之罘刻石释文

维廿九年,时在中春,阳和方起。皇帝东游,巡登之罘,临照于海。从臣嘉观,原念休烈,追诵本始。大圣作治,建定法度,显箸纲纪。外教诸侯,光施文惠,明以义理。六国回辟,贪戾无厌,虐杀不已。皇帝哀众,遂发讨师,奋扬武德。义诛信行,威燀旁达,莫不宾服。烹灭强暴,振救黔首,周定四极。普施明法,经纬天下,永为仪则。大矣口哉,宇县之中,承顺圣意。群臣诵功,请刻于石,表垂常式。

六、秦琅琊台刻石

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始皇东巡所到之处多立石刻碑,以宣扬他的统一业绩。二世元年,秦二世东行郡县,于始皇所立石旁刻大臣从者姓名,以彰始皇成功盛德,复刻诏书于其旁。世称二世诏文,也就是现在保存下来的琅琊台刻石。今存原石本13行,计87字。残石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琅琊台刻石释文

维廿八年,皇帝作始。端平法度,万物之纪。以明人事,合同父子。圣智仁义,显白道理。东抚东土,以省卒士。事已大华,乃临于海。皇帝之功,勤劳本事。上农除末,黔首是富。普天之下,抟心揖志。器械一量,同书文字。日月所照,舟舆所载,皆终其命,莫不得意。应时动事,是维皇帝。匡饬异俗,陵水经地。忧恤黔首,朝夕不懈。除疑定法,咸知所辟。方伯分职,诸治经易。举措必当,莫不如画。皇帝之明,临察四方。尊卑贵贱,不逾次行。奸邪不容,皆务贞良。细大尽力,莫敢怠荒。远迩辟隐,专务肃庄。端直敦忠,事业有常。皇帝之德,存定四极。诛乱除害,兴利致福。节事以时,诸产繁殖。黔首安宁,不用兵革。六亲相保,终无寇贼。欢欣奉教,尽知法式。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尽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夏。人迹所至,无不臣者。功盖五帝,泽及牛马。莫不受德,各安其宇。

七、秦会稽刻石

秦始皇三十七年(210)第五次巡游,从咸阳出发,出武关(在今陕西省洛县西南丹江北岸),沿丹水(即汉江支流丹江)、汉水流域至云梦(在今湖北境内,地跨江、汉之间),又沿江东下,望祀虞舜于九疑山(一作九嶷山,又名苍梧山,在今湖南宁远县南)。浮江下,渡海渚,过丹阳,至钱塘(今杭州)临浙水,水波恶,及西百二十里从狭处渡。上会稽山会(在今浙江绍兴市东南),祭大禹,望于南海(今东海)。 大约面对古越大地时秦始皇颇生感慨,于是命丞相李斯刻石立碑于秦望山,所刻即《会稽刻石》。在回归途中,秦始皇病死在沙止(今河北省广宗西北)。

会稽刻石释文

皇帝休烈,平壹()宇内,德惠攸()长。卅(三十)有七年,寴(亲巡)天下,周览远方。遂登会稽,宣省习俗,黔首齐()庄。群臣诵功,本原事速(),追道()高明。秦圣临国,始定刑名,显陈旧章()。初平灋()式,审别职任,以立恒常。六王专倍,贪戾慠猛,率众自强()。暴虐恣行,负力而骄,数动甲兵。阴通间使,以事合从,行为辟方。内饰诈谋,外来侵边,遂起祸殃。义威诛之,殄熄暴悖,乱贼灭亡。圣德广密,六合之中,被泽无强()。皇帝并宇,兼听万事,远近毕清。运理群物,考验事实,各载其名。贵贱并通,善否陈前,靡有隐情。饰省宣义,有子而嫁,倍死不贞。防隔内外,禁止淫泆,男女絜诚。夫为寄豭,杀之无辠(),男秉义程。妻为逃嫁,子不得母,咸化廉清。大治濯俗,天下承风,蒙被休经。皆遵轨度(度轨),和安敦勉,莫不顺令。黔首修絜(),人乐同则,嘉保泰平。后敬奉法,常治无极,舆舟不倾。从臣诵烈,请刻此石,光陲()休铭。

会稽刻石白话文

皇帝创业美且盛,境内平定大一统,德泽恩惠长又长。始皇三十有七年,亲自出巡游天下,视察周遍到远方。于是登上会稽山,宣布教化树风尚,国民肃敬又端庄。臣子个个颂功德,寻根求原明事迹,追述往事赞秦皇。秦皇天圣做国君,始立法令正名实,明确公布旧规章。首先统一总法式,审别官职明任务,从此办事有恒常。六王专横背信义,贪心乖戾又凶猛,个个带头想逞强。随心所欲施暴虐,自恃军力太骄狂,屡次出兵动刀枪。暗中通使搞离间,串联合纵拒秦国,所作所为不正当。掩盖内心怀奸计,公然外来侵我疆,天下从此起祸殃。秦国正义威力强,扑灭暴力诛叛逆,乱世寇贼尽灭亡。始皇圣德深又广,充满天地和四方,泽被众生浩无疆。皇帝统一海内地,兼听天下万千事,远远近近政治清。运用道理管万物,确定是非看事实,载入史册须正名。无论贵贱法通用,是非公诸众人前,不准欺骗有隐情。文饰过错说有理,夫死弃子再嫁人,加倍死罪惩不贞。内外隔绝防范严,禁止男女犯奸淫,人人干净心要诚。有妇之夫淫人妻,杀死奸夫不算罪,男子礼仪有章程。为人之妻若逃嫁,害得子女失母亲,都要教育使廉清。政治统一改陋俗,天下众民受教化,善经美典披在身。人人知道遵法度,家家和好共敦勉,天下无不听王令。国民都能修洁心,乐守规矩同法则,吉庆欢乐保太平。后人奉公敬守法,长治久安无尽期,犹如车船永不倾。随从群臣齐歌颂,请求刻石树丰碑,光辉永留映美铭。20210316初稿,20210827修正并在万化境博客发表。20221006再校改,4291个中文字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