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扬湖南人吃得苦、霸得蛮、扎硬寨、打硬仗
的优良传统,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郭 辉
东
一、“吃得苦、霸得蛮、扎硬寨、打硬仗”是湖南人的优良传统,也体现了湖南精神和湖南人性格特征
2016年3月8日,习总书记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湖南省代表团全体会议审议时勉励大家发扬湖南人“吃得苦、霸得蛮、扎硬寨、打硬仗”的优良传统,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习总书记的讲话,高度赞扬了湖南人的精神和优良传统。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地方的人都有与其文化相对应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湖南素有吃苦耐劳、勤俭朴实、卓励敢死、奋发图强的优良传统和民风。……
二、湖南是全国脱贫攻坚任务最重的省份之一,脱贫攻坚战巳进入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持续向贫困宣战,经过改革开放37年来的努力,已经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使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成功脱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中国是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率先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国家。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向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当前最艰巨的任务是脱贫攻坚,最突出的短板在于农村还有700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攻坚的目标是到2020年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确保贫困县全部脱贫,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的“两不愁、三保障”目标。
湖南是全国贫困人口超过500万的六个省市区之一,在全省122个县市区中有51个县市区属于国家和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根据中央安排,湖南武陵山区和罗霄山区共有37个县市区纳入国家连片特困地区扶贫范围,其中武陵山区片37个县市,罗霄山区6个县。2014年51个贫困县市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全省平均水平的66.7%。目前全省有8000个贫困村、59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省有70余万贫困人口生活在不具备基本生存条件或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地方。“十三五”期间国家投入6000亿元对1000万左右贫困人口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其中湖南易地扶贫搬迁80万人。2015年中国最低扶贫标准是农民年人均收入2855元,相当于每人每天2.19美元,略高于1.9美元的国际极端贫困标准。要实现到2020年整体脱贫,湖南今后几年每年需减少100万人,任务十分艰巨,而且越往后越难。
三、湖南是习总书记精准扶贫重要思想的首倡地,一定要打好打赢新一轮脱贫攻坚战
(一)湖南是习总书记精准扶贫重要思想的首倡地,精准扶贫一定要走在全国前列。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先后20多次就扶贫开发工作发表重要讲话,在国内视察调研中有10多次把扶贫工作作为视察重点。2013年11月3日,习总书记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双龙镇十八洞村考察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并提出“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十六字方针。2015年6月18日,习总书记在贵州主持召开部分省市区负责人座谈会,就加大力度实施精准扶贫,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提出“四个切实”的具体要求,为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明确了目标方向和方法路径。习总书记强调:“扶贫开发推进到今天这样的程度,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功之举在于精准”。
地处湘渝黔三省市交界处的十八洞村,平均海拔700米以上,一直以来是个有名的贫困村。习总书记来到十八洞村考察,走进苗寨与苗族同胞促膝谈心,提出了“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并部署了发展生产、扩大公共服务、加强全民教育三件大亊。历经两年多时间,沐浴着精准扶贫的时代春风,十八洞村凤凰涅槃,“精准扶贫”结出累累硕果,穷乡僻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喜人变化:天更蓝了,山更绿了,水更清了,人更美了,情更浓了。由深度贫困村到136户贫困户全部脱贫摘帽,由默默无闻的苗寨到乡村旅游胜地,由“精准扶贫”首倡地到全国精准扶贫典型。
湖南是习总书记精准扶贫重要思想的首倡地,全省上下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推动精准扶贫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决不能辜负总书记对湖南人民的关怀和期望。
(二)扶贫开发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让贫困群众过上好日子。
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既是人民过上小康生活的现实写照,也标志着“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一些理想将成为现实。为了使古老梦想成为现实,必须牢固树立抓扶贫就是惠民生、建小康的理念,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推动公共财政向贫困地区倾斜,公共设施向贫困地区延伸,公共服务向贫困地区覆盖。要开展教育扶贫,组织引导贫困地区“两后生”和贫困农民接受中高等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使其拥有更多人生出彩的机会。要大力促进贫困人口转移就业,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支持贫困地区农民工返乡创业和自主创业。要抓好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着力解决因病致贫返贫问题。要推进社会兜底扶贫,对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力的贫困人口,逐步通过社会保障来兜底。要推动生态补偿脱贫,加大对贫困地区林业重点项目和资金的支持力度,研究开展贫困地区生态综合补偿试点。要加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交通、水利、电力、信息基础设施条件。
(三)要坚持把“精准”二字贯穿到扶贫工作的各方面全过程,真正把脱贫措施集中到贫困户和贫困人口上。
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各地要在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上想办法、出实招、见真效。要坚持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坚持把“精准”二字贯穿到扶贫工作的各方面、全过程,在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措施制订、驻村干部派驻、成效考核等方面更加精准,真正把脱贫措施集中到贫困户和贫困人口上,把大水漫灌式转变到精准滴灌,坚持扶贫开发与区域发展相结合,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坚持扶贫开发与生态建设相结合,坚持重点倾斜与兼顾平衡相结合,切实走出一条脱贫开发的新路子。脱贫开发应当以“天人合一”的和谐整体观为指导,以不逊前人的大智大慧创造超迈前人的伟业。国家花巨资扶贫不能养懒人,自己动手才能丰衣足食,依靠自己的创造性劳动才能真正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四)要坚持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统揽,实施五个一批工程,努力夺取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
要坚持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统揽,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动员最强大的力量,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举措互为支撑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广泛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的积极性,努力夺取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
要按照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具体情况,实施“五个一批”工程。一是发展生产脱贫一批,引导和支持有劳动能力的人依靠自己的双手开创美好明天,立足当地资源,实现就地脱贫。二是易地搬迁脱贫一批,贫困人口很难实现就地脱贫的实施易地搬迁,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三是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加大贫困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力度,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就地转成护林员等生态保护人员。四是发展教育脱贫一批,帮助贫困地区改善办学条件,对农村贫困家庭幼儿特别是留守儿童给予特殊关爱。五是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对贫困人口中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由社会保障来兜底。
湖南人历来具有感天动地的“忧乐天下”情怀。“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忧乐天下"的情怀感召过无数志士仁人。布衣左宗棠“身无半亩,心忧天下”;青年毛泽东“身无分文,心忧天下”。承诺2020,全国7000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这是震惊世界的壮举。承诺2020,湖南每年需减少100万农村贫困人口,任务十分艰巨。打赢脱贫攻坚战,要有“忧乐天下”的情怀,要发扬“吃得苦、霸得蛮、扎硬寨、打硬仗”的优良传统,更要有无坚不摧的决断和毅力。
(此文作为特约稿刊载湖南省文史研究馆主办《文史拾遗》2016年第二期第1—7页。2025年2月15日复核4691字,郭辉东新浪网万化境博客发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