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区域人才学的研究对象、内容、特征和方法

(2025-02-12 16:33:08)

区域人才学的研究对象、内容、特征和方法

 

湖南省人才研究会   

   

纵观人类的历史,上下五千年,纵横千万里,不难发现各地区各时期人才的出现有—些奇特的现象:有的区域群星灿烂,而有的区域寥若晨星;有的区域在—个时期内人才济济,而在另一个期则人才匮乏;为什么中国古代有“山东出相,山西出将”之说?为什么中国的状元多出生在江浙一带?为什么资产阶级人才的发祥地位于沿海濒江地区?为什么某区域在一定时期内人才成团涌现?为什么成团现象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转移?为什么近代的湖南会成团涌现大批政治家和军事家?为什么近代中国史上会出现军政人才多于科技人才的比例众寡悬殊现象?为什么世界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多集中在北20°至60°的地带?为什么诺贝尔奖金的获得者多集中在美英等国?为什么第三世界的人才纷纷流向美国等发达国家?……。要回答这些问题,就必须对某一特定区域的诸多因素与影响人才成长的原因进行系统研究。

本人从一九八二年开始收集湖南近代以来人才群起的有关材料,对湖南近代以来人才群起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在一九八五年三月召开的全国第三次人才学学术讨论会上大会交流发言,全国人才研究会秘书长王通讯评价为引起了“轰动性反响”。江苏、上海、北京、辽宁、四川、陕西等地的一些人才学研究者,纷纷建议本人在巳有基础上开展区域人才学的研究。王通讯同志特别提议作者以湖南为起点,向全国以及全世界进行区域人才研究。现借全国人才学理论座谈会之机,呈献拙文—-区域人才学的研究对象、内容、特征和方法,以便向各地专家学者求教。  

一、区域人才学的兴起及其任务

区域人才学作为一门系统的科学,是在人才学兴起以后,为适应区域性人才战略研究和开发的需要而诞生的。但就其萌芽而言,却是古老的。在我国和国外,一些历史学家、地理学家、经济地理学家在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许多论著中早有大量的表述。

在我国,从司马迁的《史记》、刘劭的《人物志》,到顾炎武的《天下郡国利病书》。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魏源的《海国图志》,都是研究区域人才的珍贵史料;近代以来的潘光旦、丁文江都从地理与历史结合的角度入手,对人才与地理环境等的关系进行了考证和分析。最近一个时期,各地各门类的人物辞典陆续出版,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区域性人才战略研究和开发已成为区域性经济发展的紧迫任务,这就为区域人才学的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条件。

    在国外,早已开展人文地理学的研究。随着生产力的进步与科学的发展,至十九世纪,通过德国的李特尔(1779--1859)和拉采尔(18441904)的系统著述,人文地理学开始发展成为—门系统的科学。

区域人才学是研究区域内人才现象及成才条件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科学。它从某一区域人才现象和人才问题入手,对区域内自然、地质、地理、生物以及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科技、人口等进行全面考察,找出某—特定区域人才成长的特点和特殊规律,进而找出适用于—般区域人才成长的条件,探索和掌握区域人才成长和发展的客观规律。特别是某一区域内或该区域内某一时期人才成团涌现的人才辈出的规律,为区域内人才开发的战略性总体部署提供科学依据,用以指导当前的人才开发工作,为某一区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我们研究区域人才学,就是要为国家或某—省市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开发更多的人才,促进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经济的起飞,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实现。

二、区域人才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区域人才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有其独立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 它研究的对象是区域人才现象的特殊矛盾性,即把区域人才现象作为物质运动的—种特殊形式来研究。因此,区域人才学是研究区域人才现象,揭示区域人才成长规律的一门科学。   

区域人才学的内容暂拟八章,除第一章绪论外,其它章节的内容为:   

第二章区域的类型及其在人才成长过程中的作用

第三章影响区域内人才成长的自然因素 

第四章影响区域内人才成长的社会因素

第五章中国各区域各时期人才现象的典型分析

第六章外国各区域各时期人才现象的典型分析

   第七章迎接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人才鼐盛、群星灿烂的新时期

   第八章区域性人才开发方案和经验介绍

    三、区域人才学的特征

区域人才等有五个显著的特征,即区域性、综合性、社会性、历史性和实践性。

区域性本来是地理学的基本特性,也是区域人才学最显著的特点。区域是地球表层空间的—部分,它有—定的规模、范围和界限。区域是区域人才学研究的基础和出发点,区域的方法是它研究的基本方法。对区域人才学而言,离开了具体地区的研究,就等于离开了科学本身。

    综合性是各门学科共有的。区域内人才成长和发展是多因素综合效应的结果,既有自然因素,也有社会因素,包括自然条件、自然资源、人口、历史、文化教育、科学技术、社会制度、生产力发展的水平等等。区域人才学与地理学、人口学、人才学、社会学、历史学、教育学、经济学、政治学、民族学、地方志、科学史、传记文学等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甚至渗透交叉,但又有有显的区别。区域人才学是在吸收各门学科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产生的一门独立的学科。相邻学科孕育了区域人才学,区域人才学的诞生和发展又将促进相邻学科的发展。

    社会性是区域人才学的第三个特征,这是因为区域人才学研究各国各地区人才现象和人才特征时,将涉及许多社会经济、政治问题,社会制度不同,甚至同一社会制度下的不同地区,人才现象和人才特征也是不同的。

历史性是区域人才学的第四个特征:人类社会的每个历史时代都造就了那个时代的历史人物,不同历史时期的成才途径、规律和人才特征是不同的。因此,对区域性人才问题必须历史地、具体地加以研究,不能只作—般性的总体研究,也不能把某一历史时期的特殊成才规律当作适用于各个历史时期的一般规律。

实践性是区域人才学的第五个特征:区域人才学的研究要为某一区域(地区,省市、国家或洲)制订人才开发战略,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方案。区域人才学的理论只有在满足某一区域人才开发的实际需要,在解决某一区域内现实人才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得到检验、补充、丰富和修正,并渐臻完善。

区域人才学的研究,应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为根本方法,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区域人才学研究的理论武器,它为区域人方学的研究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

区域人才学的研究,除了必须采用系统研究法、追踪研究法、类例研宪法、调查统计法、实验研究法等一些人才学研究的最基本方法外,还有着特定的研究方法——区域研究,如利用地图,研究区域人才位置,分析区域内人才的地点、范围和界限,进而揭示区域人才的特征。

(本文是一九八六年八月在武汉大学召开的全国人才学理论研讨会大会发言交流论文,受到武汉大学校长刘道玉和全国人才研究界专家的肯定和赞誉。人才学研究创始人雷祯孝看到此纲要和作者三万多字的《试析湖南近现代人才群起的原因》后,在大会上多次称作者是江南大才子。由于种种原因,区域人才学专著没有完成。2025212日正月十五元霄节复核,2798字并发万化境博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