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人需要适合自己国情的生活方式

(2025-02-01 11:49:10)

中国人需要适合自己国情的生活方式


  郭 辉 东

 

一、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才能使中国人过上可持续的幸福生活?我们的回答是:中国人需要适合自己国情的生活方式。

人类发展的历史是生活方式演进的历史,生活方式的演进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国应当从自己的基本国情出发,提倡面向全体公民的更为公平的适度消费方式,不鼓励且应限制少数人的高消费、超前消费、挥霍消费和畸形消费。《尚书》有言:“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为了防患于未然,应当实行适度消费的可持续消费方式。

二、创新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建设节约型社会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一种全新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把节约的理念贯穿于生产、流通、消费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不赞成单纯为了经济增长而牺牲环境容量和能力,也不赞成单纯为了保护环境而不敢能动地开发自然资源。

三、开源与节流并重,保障供给与厉行节约相结合,中国人才能过上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


中国以占全球7%的耕地和6%的可更新水资源,使占全球20%的人口基本达到丰衣足食,这是世界性难题,也是中国对世界的贡献。歌德有句名言:“巨匠在限制中创造”。只有开源与节流并重,保障供给与厉行节约相结合,中国人才能过上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

以耕地资源安全为核心的粮食安全问题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问题。中国耕地19962006年由1.3亿公顷减少至1.22亿公顷。国务院要求到2020年力争守住18亿亩(1.2亿公顷)耕地保存量底线,到2010年粮食播种面积不低于1.0333 亿公顷。

四、重塑节约文化,奠定新的文明基础,中国人需要而且能够创造适合自己国情的生活方式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告诉我们:人的发展主要不是物质消费的增加,而是精神消费的增加和精神境界的提高。人生的基本问题是如何在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之间保持平衡。


 (作者系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省经济研究信息中心原巡视员,经济学研究员。本文原为20074月《光明日报》征文稿,6699字。202521日复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