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当代中国人能够为子孙后代创造更加美好的生存空间

(2025-01-26 20:22:48)

当代中国人能够为子孙后代

创造更加美好的生存空间

郭 辉 东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工业革命的兴起,人类加速了认识自然与改造自然的进程,20世纪所取得的科技成就和创造的物质财富远远超过了以往时代的总和。过去的100年,特别是近50多年,人类在发展社会生产力方面取得空前伟大成就的同时,对自然环境和资源的破坏,达到了十分严重的程度。生态失衡、环境污染、水上流失、地力下降、森林缩小、气候异常、资源枯竭、物种灭绝.已连连向人类发出警告。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发展问题,已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四大世纪难题。是持续发展?还是停滞不前?这是人类有史以来面临的最严峻挑战。

获得理想的生存环境一直是人类追求的目标,人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生存和发展,人与自然的矛盾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矛盾。人是万物之灵。然而,对于大自然来说,地球上人类的存在,无论是从空间、时间,还是从绝对力量上看,都是微不足道的。四大世纪难题的出现,归根到底是由于人的行为而产生的,并对人的生存发展形成挑战的结果。

东西方文化精华能够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提供有实用价值的理论指导。中国传统哲学的基本思路是社会—自然—社会。中国哲人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探求是走在世界前列的,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天人关系说就是明证。《易经》是“天人合一”思维方式的产物,主张人按照天预示的征兆进行活动。老子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命题,讲的是顺应自然的行为准则,“天人合一”有助于人们克服人类与自然的对抗,在天地人和谐相处的基础上求得社会进步和可持续发展。

天人合一,人地和谐,强调的是天、地、人共生共荣。天地人和、和而不同、中庸圆通,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精神,天人和谐、人际和谐、身心和谐,是其三大内涵。中国传统文化关于治理天下的基本思路总体上是大同思想,和而不同,协和万邦。儒家讲中和,中庸调和;道家讲天和,道法自然;佛家讲圆通,圆融无碍。

西方传统哲学的基本思路是自然—社会—自然。古希腊思想家很早就“企图把关于自然秩序或行为秩序的反省思考组织成一个系统”。自然哲学家留基德、德谟克利特、伊壁鸠鲁等人认为,宇宙万物是由原子所构成和演化的,人是宇宙的缩影,而宇宙则是人的放大。

在西方思想史上,最早提出并探对“人类同自然界的和解以及合理调节人和自然之间物质变换”问题的,当推马克思和恩格斯。马克思主义辩证自然观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实质上是思维与存在、精神与物质关系的原理在自然界的具体运用和表现。马克思、恩格斯早已向人们发出过警告。马克思说:“文明如果是自发地发展,而不是自觉地发展,留给自己的则是荒漠。”恩格斯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恩格斯还说过“人类可以通过改变自然来使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来支配自然,但我们每走一步都要记住,人类统治自然界决不是站在自然之外的,我们对自然的全部统治力量就在于能够认识和正确地运用自然规律。”

古今中外无数事实证明,人只有首先顺应自然,然后才能改造自然。如果人为的因素超过自然生态所能忍耐的极限、自然规律就必然向人类进行无情的报复。天有不测风云,地有寒暑交替,人有朝夕祸福。《阴符经》说“天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天人合发,万变定基”。

发展是人类的永恒主题,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准确把握发展度、协调度、持续度的平衡点。就能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的动态平衡。哲学上的度,是指某种事物保持质的规定性的数量界限,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尺度、分寸。在度的范围内量的变化不会引起事物质变,超出了度的范围就会引起事物质的改变。

在人类社会历史领域内,对立统一规律始终发挥着作用。任何事物都是对立的统一,矛盾双方的对立是绝对的,发展、运动是绝对的,统一、静止、平衡是相对的。科学认识对立统一规律,准确运用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作用的规律,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的矛盾,妥善解决发展中出现的不平衡问题,就能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上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20世纪人类的世纪觉醒。在迈入新千年的时候,以广阔视野和深邃眼光,从整个人类和全球保持人口—资源—环境三者协调平衡的角度出发,综合运用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以及先进技术手段,形成解决世纪难题的最佳方案,找到社会发展与良性生态之间的结合点,找到既保护环境又不停止发展的有效“度”,力求做到“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同资源开发利用相协调,在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同时,不危及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这就是当代全人类面临的重要使命。

只有当人类向自然的索取能够同人类向自然的回馈相平衡时,只有人类当代的努力能够同人类为后代的努力相平衡时,只有当人类为本地区发展的努力能够同为其他地区共建共存的努力相平衡时,全球的可持续发展才能真正实现,通过平衡,自制、优化、协调.最终达到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公正。要实现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可持续发展,首先必须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的动态平衡,把握好发展度、协调度、持续度的平衡点。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大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复杂多样。中国只能走符合中国实际的现代化道路,在全世界是没有任何现成模式可照搬照抄的。

  秩序是人类文明的灵魂。世界因为有秩序才成其为世界。科学家、艺术家、哲学家、政治家都是偏爱和追求秩序的人。精通治国之道者,一生最高使命就是从混乱中整理出秩序。

世界有自然秩序、政治秩序、经济秩序、社会秩序、人的精神秩序,人类文明是五大秩序的总和。自然秩序是永恒不变的,经济秩序是基础,政治秩序是人与社会的一种关系系统。社会秩序是社会成员各得其所、各得其宜的准则和环境。五大秩序编织成一张疏而不漏的大网,每个人都摆脱不了这张网。五大秩序是人类文明的大纲,“一引其纲,万目皆张”。世界大舞台是由这五大秩序搭建的,人世间的大小故事无一不是在这里演出的。日来月往,斗换星移,幕启幕落,有哭有笑。

 “政通人和”,“国泰民安”,“天下太平”,一直是中国古代贤哲有关社会和世界秩序的理想,也是当代整个人类梦寐以求的目标。“天之能者,生万物也。人之能者,治万物也”。   

人的精神秩序,包括思维、欲望、心理状态等精神方面的内容。冯友兰在《新原人》一书中提出过人生四境界说,即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天地境界是最高境界,这种境界能够超越自身局限,去认识字宙或自然的永恒和无限,视域高超,襟怀博大,情志深邃,人我和谐。视域高超之人,能够“以一心观万心,一身观万身,一物观万物,一世观万世”。

今天,世界已进入全球一体化的时代,正在从一个地球走向一个世界。当今的现代人,应当具有不逊于先人的大智大慧,既要有与时俱进的观念,也要有建立世界新秩序的能力和办法,以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中华大地必将出现前所未有的太平盛世。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盛世的治国者,应当精通治国之道,以有为之人,逢有为之时,据有为之地,超迈前古,有所作为。

(本文原载学习园地2005/634-35页。2848字,20250126复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