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蚩尤其人其事及九黎三苗与南方少数民族的迁徙

(2023-12-25 10:31:00)

蚩尤其人其事及九黎三苗与南方少数民族的迁徙

郭辉东

蚩尤是古史传说中显赫有名的英武战神,九黎族首领,涿鹿之战被黄帝擒杀,其众流于八荒之外。抹去厚厚的历史尘埃,去掉成王败寇的妖魔形象,蚩尤的真实面目越来越清晰。蚩尤是南蛮和南方诸多民族的上古远祖,蚩尤和炎帝黄帝同是中华民族三大人文始祖。九黎、三苗和南蛮之间有着一脉相承的渊源关系,南方少数民族世居荒僻之地的原因,与历史上几次大的战争有直接关系。

一、蚩尤其人及涿鹿之战

蚩尤是什么样的人?蚩尤是显赫有名的英武战神,九黎族首领,涿鹿之战被黄帝擒杀。蚩尤其人其事或神话传说,经典文献和范文澜的《中国通史》,多有记载。

《战国策·秦策一》高诱注:“蚩尤,九黎君子也。”

《史记·五帝本纪》正义引孔安国曰:“九黎君号蚩尤是也”。

《吕氏春秋·荡兵》、马融《经典释文·吕刑下》等,均称蚩尤是九黎之君。

《管子·地数》载:“葛卢之山发而水出,金从之。蚩尤受而制之,以为剑、铠、矛、戟。是岁相兼者诸侯九。雍狐之山发而出水,金从之,蚩尤受而制之,以为雍狐之戟、芮戈。是岁相兼者诸侯十二。”

《刘子·兵术》载:“蚩尤强暴好习攻战,错金为刃,割革为甲,而兵逐兴矣。”

《周书·吕刑》载:“蚩尢对苗民制以刑。”

《述异记》载:“蚩尤氏耳鬓如剑戟,头有角,与轩辕斗,以角抵人,人不能向。”

《逸周书·尝麦篇》载:蚩尤大败炎帝后,“炎帝大慑,乃说于黄帝,执蚩尤,杀之于冀中,以甲兵释怒。”

《庄子·盗跖·释文》载:“神农之后第八帝曰榆罔,世蚩尤氏强,与榆罔争王,逐榆罔。榆罔与黄帝合谋,击杀蚩尤。”

《黄帝玄女战法》载:“黄帝攻蚩尤,三年城不下”;“黄帝与蚩尤九战九不胜。”

《山海经·大荒北经》载:“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蓄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

晋皇甫谧《帝王世纪》载:“昔蚩尤无道,黄帝讨之涿鹿之野,西王母遣道人以符授之,黄帝乃立请祈之坛,亲自受符,视之乃昔梦中所见也,即于是日擒蚩尤。”

《龙鱼河图》载:“黄帝摄政,有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并兽身人语,铜头铁额,食沙,造五兵,仗刀戟大弩,威振天下。诛杀无道。万民钦命,黄帝行天子事。黄帝以仁义不能禁止蚩尤,乃仰天而叹。天遗玄女授黄帝兵符,伏蚩尤。”

《志林》载:“黄帝与蚩尤大战于涿鹿之野。蚩尤作大雾弥三日,军人皆惑。黄帝乃令风后法斗机,作指南车,以别四方,遂擒蚩尤。”

《古今注》载:“大驾指南车,起自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蚩尤作大雾,兵士皆迷。于是作指南车以示四方,遂擒蚩尤而即帝位。”

《史记·五帝本纪》载:“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擒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

《黄帝内传》载:“擒蚩尤于阪泉之上,帝以金钺斩之”;“帝斩蚩尤,悬首军门,以威天下,其众流于八荒之外”;“帝斩蚩尤,设棺椁”;“帝斩蚩尤,因置冢墓。”

范文澜在《中国通史》说:“蚩尤是九黎族的首领,兄弟八十一人,即八十一个氏族酋长。神话里说他们全是兽身人语,吃沙石,铜头铁额,耳上生毛硬如剑戟,头有角能触人。这大概是以猛兽为图腾,勇悍善斗的强大部落”。

涿鹿之战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上第一场大战,黄帝联合炎帝等部落在涿鹿与蚩尤决战。黄帝九战九不胜,见此情景,赶忙念动咒语,从天界请西王母遣玄女授兵符相助,转瞬间风雨戛然而止,炎炎烈日把冀川之地晒得枯干爆裂。黄帝依靠指南车以示四方,奋力追杀,突破弥天大雾阵,终于击败蚩尤,将他杀死在冀川,把他的头颅和身子分别埋在不同的地方。黄帝打败蚩尤后,受到各部落的拥戴,成为部落联盟首领。

以蚩尤为首的九黎被打败之后,大部分南渡黄河,聚居黄河以南长江中下游一带,在北方仅留蚩尤冢、蚩尤城、蚩尤戏等遗迹和遗风。苗族、瑶族公开承认是蚩尤子孙,把蚩尤当作自己的老祖公称待。湖南苗乡至今流传蚩尤拳,被誉为苗拳一绝。湖南新化县发现刻有“蚩尤屋场”地名的石碑和“葬春姬坳蚩尤屋场”的族谱。有学者认为古梅山峒区域是蚩尤部落的世居地之一,大熊山是蚩尤老祖建房屋的地方。花垣县古苗河有蒺藜(即蚩尤)从孤儿到部落首领的传说,县城广场有一尊大型蚩尤塑像。20023月本文作者赴湘西调研时曾在蚩尤像前留影,从此开始收集资料对蚩尤进行研究。

二、蚩尤追踪及九黎、三苗、盘瓠的族源

九黎、三苗和南蛮之间有着一脉相承的渊源关系,说明诸多民族同宗共祖是不争的事实。

(一)九黎——三苗——荆蛮——南蛮的演进过程。

九黎是南方的强盛部落之一,以蚩尤为首领。《国语·楚语》载:“九黎,蚩尤之徒”:“其后三苗复九黎之德。”《明太祖实录》、清《皇朝经世文编》均载:“苗人,三苗之后裔也”;“考苗族,古称三苗”。商周与春秋战国时期,三苗的主要部分仍在长江中游地区与其他各族一起,被称为荆楚,也被称为南蛮。后来荆楚的社会经济日益发展,其中较先进的楚人,被专称为荆蛮。荆蛮日益强盛,发展成为春秋战国时五霸、七雄之一的楚国主体居民。

(二)关于蚩尤及枫神。

蚩尤是叱咤风云的战神,蚩尤死后,天下复扰乱,黄帝遂画蚩尤形象,以威慑天下,八方万邦皆为弭服。秦始皇封禅泰山,祭祀蚩尤。汉高祖初起,祠黄帝、祭蚩尤于沛庭。西汉在长安立有蚩尤祠,东汉在洛阳也立有蚩尤祠。汉儒美化黄帝后,汉武帝才开始祭祀黄帝,其后蚩尤被塑造成集人神魔兽于一体的怪物。

中华民族历来不忘记先人功德,但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即使是同一个人,不同时期也是有变化的。孙中山1912年《祭黄帝陵文》中写的是“平定蚩尤乱”。19204月他撰写《合肥阚氏重修谱牒序》说:“合肥阚氏,古蚩尤之后裔也。蚩尤姓阚,为中华第一革命家,首创开矿铸械之法。”鲁迅说:“我以我血荐轩辕”,李敖说:“我以我血荐蚩尤”。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原执行会长肖克说:“蚩尤和炎帝黄帝都是我们中华民族伟大的祖先”。

(三)九黎、三苗、盘瓠和诸蛮,与今天南方诸少数民族是一脉相承的。

尧舜禹之时,以武力将三苗中的驩兜部落赶往南方,到商周两代仍沿用苗的族称,甲骨文中有苗的记述。南蛮为汉时的称谓,上古时代及其以后的九黎、三苗、盘瓠和诸蛮,与今天的南方诸少数民族是一脉相承的。

1、关于三苗与驩兜。

三苗为尧舜禹时的部落,驩兜为三苗首领。舜多次南征打败三苗,窜三苗于三危、崇山。三苗作乱及战争的结局,历史典籍多有记载。

《吕氏春秋·恃君览· 召类》载:“尧与有苗战于丹水之浦,以服南蛮。”

《淮南子·修务训》载:尧“窜三苗于三危”;舜“南征三苗,道死苍梧”。

    《尚书·尧典》载:“(舜)窜三苗于三危。”

《淮南子·万章上》载:“舜……杀三苗于三危。”

《墨子·非攻》载:“禹亲把天之瑞令以征有苗。”

《史记·吴起列传》载:“昔三苗氏,左洞庭,右彭蠡。”

《炎徼纪闻》载:“苗人,古三苗之裔也,自长沙、沅、辰以南尽夜郎之境,往往有之,与氏夷杂处,通曰南蛮。”

《山海经》说三苗首领驩兜有翼能飞。驩兜又称灌兜,原是黄帝的一个支系,后与居住在山西一带的丹朱部落联盟,在向东南迁徙中与舜发生冲突,战败。史称,三苗为驩兜、丹朱之后,至今还有一部分苗民供奉驩兜为先祖。明万历《慈利县志》载:“驩兜墓在崇山(今张家界市)绝顶有巨垄,相传为驩兜冢。”

2、关于盘瓠。

盘瓠是南方古老氏族,历史上有许多关于盘瓠(盘护)的记载。《后汉书·南蛮西南夷传》载:“昔高辛氏有犬戎之寇。帝患其侵暴,而征伐不克。乃访募天下有能得犬戎之将吴将军头者,赠黄金千镒,邑万家,又妻以少女。时帝有畜狗,其毛五彩,名曰盘瓠。下令之后,盘瓠遂衔人头造阙下。群臣怪而诊之,乃吴将军首也。帝不得已乃以女配盘瓠。盘瓠得女,负而走入南山……经三年,生子一十二人,六男六女。盘瓠死后,因自相夫妻。……其后滋蔓,号曰蛮夷。”盘瓠神话在苗、瑶、畲、水、侗、壮、黎、土家、仡佬、毛南等族中广为传播,盘瓠成为南方众民族的先族,繁衍后世子孙。

3、关于南蛮和武陵蛮等诸蛮。

南蛮是古代文献对江淮流域以及诸多部落氏族和少数民族的称谓,又有楚蛮、荆蛮、长沙蛮、武陵蛮等称。据载南蛮上承三苗之后,下开长沙蛮、武陵蛮之源。南蛮主要分布于湖南、贵州、云南、重庆、四川等地,广东、广西、江西、海南、福建等地的一部分人也归属于南蛮。《后汉书》116卷曾记载大量的南蛮,如武陵蛮、零阳蛮、长沙蛮、零陵蛮、南郡蛮、潳山蛮、沔中蛮、江夏蛮、板楯蛮等。梅山蛮居住在湘中雪峰山脉一带,邵阳、娄底、益阳毗邻地区是梅山蛮活动的中心地带。《宋史·蛮夷》载:“梅山峒蛮旧不与中国通,其地东接潭,南接邵,其西则辰,其北则鼎澧,而梅山居其中。”

沅江流域有五条大的支流,从东汉起又将武陵蛮称为五溪蛮。《水经注·沅水》载:“武陵有五溪……蛮夷所居,故谓五溪蛮”。五溪在今湖南西部和西南部,以及贵州东部、重庆东南部的湘黔渝毗邻区域。宋代朱辅著的《溪蛮丛笑》载:“五溪之蛮……今有五:曰苗,曰傜,曰僚,曰仡伶,曰仡佬”。

三、南蛮后裔及南方少数民族的迁徙

(一)南蛮后裔迁徙的大致方向和路线,先是由北而南,后自东向西。

南蛮后裔的迁徙十分频繁,迁徙的大致方向和路线,先是由北而南,后自东向西。正如许多地方志所载:“苗人……即古之三苗,自涿鹿战后渐次向南辟居,以滇黔为最多”;“苗人,其先自湘窜黔,由黔入滇,其来久有”。

(二)南蛮后裔在几次大战失败之后,退居中南和西南荒僻地区。

历史上几次大迁徙表明,南方少数民族世居荒僻之地的原因,与历史上几次大的战争有直接关系。第一次最惨痛的大败是蚩尤与黄帝的涿鹿之战:第二次是颛顼诛九黎三苗分流其子孙:第三次是尧舜禹时代的征三苗之战:第四次是周朝的南伐蛮方:第五次是战国时期的武力南并蛮越:第六次是汉王朝对武陵蛮的一系列大规模军事行动。

(三)西晋至明清南蛮后裔的迁徙,形成当今南方少数民族的地域分布格局。

随着三苗的瓦解,荆蛮的分化,百越的平定,巴人的灭国,加上历代封建王朝对少数民族的征战杀戳,南方诸少数民族同胞被迫离开江汉间的平川沃野,进入南岭、雪峰、武陵等荒僻山区以及湘黔鄂渝川毗邻的偏僻山区,形成今天诸多少数民族的生活地域分布格局。东夷、南蛮、西戎、北狄与中原华夏族等众多民族,经过数千年的相互争斗兼并和迁徙,汇通了彼此的风土民情、宗教、习俗、血缘,形成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

九黎族首领蚩尤,明天道,知地利,晓阴阳,施法制,理教化,开矿铸械造兵器,高墙深垒筑城池,还懂得气象预测,能够呼风唤雨,善于选择恶劣天气作战。蚩尤是城池最早构筑者和法制最早施行者,也是金属冶炼最早发明者和金属兵器最早制造者,标志由“弦木为弧,剡木为矢”进入使用金属兵器的时代,蚩尤是当时工业文明的先进代表,其文明程度高于以黄帝为代表的游牧文明和以炎帝为代表的农耕文明,但蚩尤在涿鹿之战被炎黄联军擒杀。蚩尤是南蛮和南方诸多民族的上古远祖,蚩尤和炎帝黄帝同是中华民族三大人文始祖。中国南方是个多民族的地区,南蛮是相对中原而言的南方古代先民。在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世居南方的有34个,百濮、百越、百夷,概括了汉民族和少数民族多源多流的复杂情况。大虚不拒诸峰插,沧海何妨万派流。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华民族是中国各民族的总称,多民族、多宗教、多元文化是人类之福,各民族只能走共生共荣共和共赢之路。

 

主要参考文献

[1] 海峡两岸宗教与区域文化暨梅山文化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台湾中华宗教哲学研究社,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编,2010

[2] 郭辉东,南蛮的上古远祖蚩尤—兼谈九黎三苗盘瓠与南蛮的族源和迁徒,台湾中华宗教哲学研究社《宗教哲学》季刊2011年第3期总第55;

[3] 郭辉东,蚩尤其人其事及九黎三苗与南方少数民族的迁徙,2018·中国(山东)蚩尤文化研讨会交流论文,原文7500字。《舜文化研究与交流》2023年第4期,正文4516个中文字符。

(作者系湖南省舜文化研究会原副理事长,省人民政府原参事,湖南省优秀社会科学专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