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凿湘资沅运河的建议

关于开凿湘资沅运河的建议
—— 兼谈三湘四水能够形成新的水系图和航运网
郭 辉 东
2011年9月20日
本人对湖南省水环境和中国水循环与水量平衡问题的研究,已发表著作及研究报告100多万字,对国内外运河的开凿也十分关注,先后发表过沟通湘桂运河与兴建长江至洞庭湖无坝引水工程设想。2011年7月21日上午,省政府经济研究信息中心主任梁志峰约我到他办公室商谈开凿湘资运河的问题。他说:我老家是涟源的,能不能开凿一条运河,把湘江与资江连接起来,这个问题我思考10多年了。于是两人在谷歌卫星地图上进行搜索与测定,一致认为开凿湘资运河是可行的。当晚凌晨2时40分,我在书架上翻出几本湖南省地图,并查看书房墙上挂的湖南省地势图。观天地之大象,察山川之巨脉。一幅三湘四水新的水系图已赫然在目。而此前尚不见有人提到过开凿湘资、湘资沅与沅澧运河的设想。经过反复查证和比较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天造地设加人为,三湘四水能够形成新的水系图和航运网。从湘潭的涟水到怀化的沅江之间能够开凿一条大运河,沅水与澧水之间也能开凿一条运河。
一、天造地设加人为,从湘江到沅江能够开凿一条大运河
人逐水而居,随水而行,路是由动物沿着山和水边走出来的。湘黔、湘桂铁路和邵怀公路的一些区段,都是沿着山谷和水边行进的。水随山行,水往低处流,地形地势和必要的水资源,是开凿运河的先决条件。洪江水电站正常蓄水位190米,安江水电站正常蓄水位165米,水府庙水库正常蓄水位94米,湘潭市的湘江正常蓄水位29.7米。山脉是水系的分水岭,打通湘江与资江、资江与沅江之间分水岭的阻隔,开凿运河使湘资沅三条河流连接起来的方案有两个。
方案一:沟通资江与湘江运河线路。从资江干流冷水江市金竹山乡至岩口镇开凿一条约20公里的运河到涟源市,将资江连接涟水,经娄底市、水府庙水库、湘乡到湘潭市的湘江。
方案二:沟通沅江与资江运河路线。从安江镇的沅江干流起,流经深渡乡(海拔高程200米)、龙船塘乡(300米)、龙口江(400米)的龙水坪河,在雪峰山下开凿10多公里城门型隧洞与洞口县长塘河相连,由赧水汇入资江干流。湘资沅运河示意图见图1。
图1
:湘资沅运河示意图(制图人刘铸)
二、开凿湘资沅运河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运河是人工开凿的航道渠道,中国最早的运河是距今2500年前开凿的沟通长江与汉水的扬水。埃及、巴比伦、希腊、罗马在公元前都开挖过一些运河。18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上半叶,世界上开挖了一些著名的运河。
开凿运河的路线选择应合理利用原有河流与水库,在选择航道工程措施时,应根据河道的自然特点,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因此,必须统筹兼顾供水、灌溉、防洪、航运、水力发电等方面的利益,对堤坝修筑、河道疏浚、岸线整治进行综合治理与开发,以谋求经济社会生态的最大效益,力求改善生态环境,繁荣运河经济,造福子孙后代。
从目前掌握的相关资料看,开凿湘资沅运河的地形地质条件是允许的,水资源条件是具备的,施工技术是成熟的。若能开凿成功,对于调剂水资源,减轻抗洪压力,发展水上运输,构建水旱无忧的水环境是有益的。长沙湘江航电枢纽工程运用后,长沙至株洲初定蓄水位是30—31米,正常蓄水位是29.7米。能够满足二、三级航道水深3.5—4.0米与3.0—2.6米的要求。由于娄底与邵阳的地面高程同在一个阶梯,改扩建以后的水府庙船闸或升船机若能达到二级航道的标准,到娄底、邵阳的航道则能通达2000吨的船舶,对缓解涟源钢铁公司的运输压力和发展湘中地区水运是有好处的。从湘资沅水资源比较表可以看出,每年能够从沅江和资江调50亿立方米或更多一些水资源经过运河进入湘江和长沙,是缓解长株潭供水困难的长远办法。
湘江资江沅江水资源比较表
项 |
单位 |
湘江 |
资江 |
沅江 |
流域面积 |
Km2 |
94660 |
28142 |
89163 |
干流长度 |
Km |
856 |
653 |
1028 |
年均径流量 |
亿m3 |
643 |
227 |
653 |
最大流量 |
m3/s |
20300 (1968年6月27日) |
15300 (1995年8月27日) |
29000 (1969年7月17日) |
三、全面审视湖南全省地势地貌可以看出,三湘四水能够形成一张新的水系图和航运网
湖南地势格局表现为三面环山,向中部、北部逐渐过渡为丘陵和平地,总体成为三个梯级的复式盆地,地势特征是南高北低、西高东低,省内最低点位于岳阳临湘市黄盖镇,海拔高程仅21米。由于雪峰山自西南向东北耸立在湖南的中部,沅江与资江、资江与湘江的分水岭都在雪峰山脉的边缘地带。这种地势格局使得境内大小溪河顺着地势切割,贯穿山岭、盆谷,奔向湘资沅澧四水,从东、南、西三面汇聚洞庭湖。在第二阶梯中的洪江市、洞口县、邵阳市、涟源市、水府庙以及永顺县罗依溪、张家界市永定区的一些地方,海拔高程均为200米上下,这就给开凿运河提供了地形地势条件。更为可喜的是在洪江市东南角1600多米高的崇山峻岭中,有一条龙水坪河峡谷经龙船塘流向西南角,具备开凿运河或隧洞的天然地理条件。
运河改变历史,运河造福人类。全面审视湖南全省地势地貌可以看出,根据需要和可能,还有几个连接点可以开凿运河,使三湘四水形成新的水系图和航运网。
一是兴建长江至洞庭湖无坝引水工程。
本文作者2010年2月25日提交过《关于兴建长江至洞庭湖无坝引水工程的建议》,时任省委书记张春贤于3月22日作出批示:“请明华并来山同志阅”。常务副省长于来山3月26日批示:“请水利厅阅研”(见附件)。长江经洋溪的大拐弯处,上距三峡枢纽100公里,运河分水口居于上荆江制高点,拥有分流所需的水资源,开凿约20公里运河从洋溪到新江口与松滋河相连,江水在不需建闸和疏竣泥沙的情况下,可以直流松滋河注入西、南洞庭湖,将使荆江以南的洞庭湖平原出现一幅比“八百里洞庭”更加浩浩汤汤、横无际涯的美好图景,能够与成都平原2000多年以来造就的“天府之国”竞相争辉。长江至洞庭湖无坝引水工程示意图见图2。
图3:长江至洞庭湖无坝引水工程示意图
二是沟通湘桂运河连接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命史禄开凿的湘桂运河是我国最古老的运河之一,是沟通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第一条历史航运水道。筑在湘江之上的“人”字型拦河大坝,将七分水自然分流回湘江,三分水经运河入漓江。对湘桂运河的整修、改进和利用,今后无疑会成为我国一项令人瞩目的水利工程。本文作者1998年8月撰写《洞庭湖治理与开发》一书时专访过“长江王”林一山,时年87岁的林老是这样说的:“对沟通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灵渠,我专门进行了研究,1000吨大船可以走,我亲自去看了,工程量不大,湘江上游建一个梯级工程,漓江修一个升船机,鱼嘴修一个水平沟渠就可以了。”
自1953年起,交通水利部门多次对湘桂运河进行了勘察和规划,提出结合水利水电梯级开发,把湘桂运河建成通航1000吨级船舶的三级航道。湘桂运河拟定走向有东、西两线方案。西线是沿湘江上游经灵渠沟通广西桂江,汇入珠江;东线是沿湘江至永州萍岛,经潇水走永明河沟通广西桂江,汇入珠江。也有可能两个方案都采用。
对于沟通长江与珠江水系的问题,近几年已经引起国家有关部门和相关地方领导的关注。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原副主任委员杨振环2007年4月15日在第二届长江论坛上呼吁:“湘桂、湘粤运河,赣粤运河亦需及时筹划,进行前期工作。”2007年8月3日,湖南省人民政府省长周强在《中国水运报》发表题为《参与黄金水道建设,促进又好又快发展》的文章中提出:“水运以梯级开发湘江,提高通过能力为主,完善株洲航电枢纽,全面启动长沙枢纽建设,远期着眼打通湘桂运河,连通珠江水系。”
2007年9月14日,三峡工程运行与长江中游水道研讨会在武汉召开,本文作者提交了一篇题为《湖南水运与长江黄金水道建设》的特约文章,提出的三个问题引起了各方关注。一是把长江这条“困龙”从大桥的锁链捆缚中解救出来;二是长江黄金水道是湖南通江达海的重要通道,湘江有望成为中国的莱茵河;三是整修和改进湘桂运河,构架沟通长江与珠江水系的水运网络。2008年10月,在湖南省科协和湖南省海事协会举办的科学论坛上,本文作者的特约文章《湖南水运发展战略构想》是主题发言,在提出湖南水运发展战略系列构想的同时,再次呼吁“沟通湘桂运河把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连接起来”。
三是沿焦柳铁路开凿凤滩水库罗依溪至张家界永定区澧水的沅澧运河。
把凤滩水库的水引入张家界永定区,使沅江支流酉水与澧水干流相连。此举既可解决张家界缺水问题,也能缓解沅江的抗旱压力,还能开辟凤滩水库水上旅游新景点。该处有从南到北和从北到南的两条溪流,有利于运河开凿。分水岭南北阻隔的距离约15公里。
四是在长沙市雨花区开挖湘江至浏阳河的湘浏运河。
在长沙市雨花区开凿约10公里运河连接湘江和浏阳河,有利于改善和优化长沙市区水环境,还可起到分解湘江和浏阳河在长沙市区的抗洪压力。此方案本人是2011年8月在《长株潭水环境建设》一文中提出来的。
五是在河流边的分蓄洪区与城区低洼地段深挖一些平原水库。此举既可蓄水,又可分洪,还能美化城乡生态环境。
现代世界是网络的世界,水网是所有网络的基础之一。随着南水北调和湘桂、湘粤、赣粤运河工程的实施,长江、黄河、淮河、海河、大运河、钱塘江以及珠江将连成一个巨大的水网。对于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加速发展水运和旅游,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建设人水和谐环境友好型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如果湘资沅运河、湘桂运河、沅澧运河、长江至洞庭湖无坝引水工程能够实施,三湘四水一定能够形成一张新的水系图,并形成干支通达、河湖港口相连、水运网纵横交错的航运网,湖湘大地一定会出现百舸争流、万船连轴的壮美景象。为此,特建议省政府报请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及早组织力量进行勘测、规划和编制实施方案,并商请湖北、广西等省区通力合作,尽早把这一美好构想变成现实。
(作者系湖南省政府参事,省政府经济研究信息中心原巡视员、研究员,长江技术经济学会常务理事,洞庭湖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会首席专家。此文在红网公开发表后引起过强烈反响。3676个中文字符。2022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