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东瓯山人
东瓯山人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2,760
  • 关注人气:8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所知道的杨秀珠

(2015-06-04 14:44:39)
标签:

时评

杂谈

反腐

浙江

分类: 生活日记

关于温州巨贪杨秀珠的正史野史,媒体所载颇多。本文不想炒冷饭,或凭坊间传闻演绎故事,只说自己亲自所见或接触的几桩杨氏趣闻。

上世纪80年代的某一天(具体时间记不清了),我正在参加温州市委办公室一个党支部学习会议。时任温州市委书记刘锡荣是个出名的勤政清廉干部,他严格按照规定参加基层支部的组织生活,所以当时也在学习会上。会议进行到一半,突然,窗外走廊上一声粗狂的高叫,划破了会场的宁静:“刘书记!向你汇报个情况!”人们扭头望去,只见杨秀珠站在门外,她那出名的公鸭大嗓门技惊四座。刘锡荣闻声,笑道:“还是命令式的哦!”他毫无官架子,见人来了,便立即起身接待。我是第一次见一位女干部如此求见市委书记。当时杨秀珠似是市妇联的副主任(或是规划局副局长),按理轮不到她直接向市委书记汇报什么情况。但她就是这么个不按常理出牌的“大胆泼辣”的干部。据说某些领导也很喜欢她这种个性。她在规划局当局长期间,得知市人大有的领导批评某个小区违章建筑现象严重时,便亲自拿起18磅大榔头,带领下属去捣毁违建。一次她亲自上阵时,正好是周末,我见她在我家对面的楼幢外咋呼指挥。她自己也手拿大榔头,不管当事人是否在家,其违建的厨房或房间墙壁背后是啥,不管三七二十一捣将过去……据说有些人家的冰箱洗衣机被捣毁。不过她的“拆违”,不过是在墙壁上砸几个洞,过后人家照常修补一新,违建依旧,她就不管了。但她亲自出马亲手拆违的美名却全城皆知了。温州市区的违建多多,平时也未见其挥舞大榔头;可见其有选择性执法之嫌,亦即其表面大大咧咧背后隐藏着细腻的心机。

也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家西窗外本是一个消防通道,大约4米左右宽。当时的街道和居委会干部未经审批,也未征四邻意见,就突击占道建起一座平房,说是做办公室。那平房不仅把消防通道全部堵死,而且一面墙壁紧贴居民住宅的墙壁,房顶平台紧挨居民住宅二楼窗户,造成很大安全隐患。那时候老小区确实没有预留居委会办公用房,但突击违建,侵犯居民利益就不对了。当四邻群起反对时,街道某些干部还利用职权,疏通了规划局的相关科室,取得了一个临时占道许可证。显然仅凭这么个许可证就建房是违法的。居民们投诉到规划局,却领教了太极推手,有关科长表示已经批给居委会了,无法更改。于是邻居们委托我向市领导投诉。我写了份情况报告,一天晚上送到市委书记刘锡荣家里,因为我知道他对群众信访高度重视,何况我跟他还是同一个支部。他立即批阅,当夜就打电话给分管副市长马某,要他协调处理此事。于是,两天后,由马某主持召开一个会议,商议对那个居委会违建房屋的处置办法。时任规划局局长杨秀珠也是被邀参加会议人员。她自然想不到此事竟惊动了市委书记,于是在会前悄悄赶往违建施工现场查看。到了现场,她并未制止施工。开会时,她来个“折中”,说什么居民反映意见是对的,但居委会造办公室房子也是对的,但办公室要跟居民房子隔开一点距离,临近办公室平台的居民窗户给安装一个防盗窗云云。有些与会者并不了解具体情况,也就附和了她的意见。就这样,一个违建案子在她的嘴里就洗白了。她只能这样,否则等于打自己下属亦即自己的嘴巴。由此可知,她的字典里是没有法制观念和居民利益的。

杨秀珠手中的规划被市民称为鬼画,说她的嘴就是红线,她的话就是地价……温州的城市规划之乱当然有历史欠账因素,也有老城格局的局限,但她的专横跋扈也是重要原因。在对温州城建规划工作的评价上,她善于先声夺人,指鹿为马。一次我随浙江省委某副书记考察温州城建工作,杨秀珠引领副书记一行人来到一位台湾老板开发的某别墅区。这个别墅区当初在炒卖楼花时被开发商吹的天花乱坠,什么台湾原装进口……”云云;工程竣工后,人们才发现,楼盘弊端多多,如别墅间距太小,两幢之间的阳台几乎可以一跃而过,很不安全;楼下客厅格局极小,空间十分局促,几乎难以容纳全家人同时活动;厨卫布局也很不合理……业主意见纷纷。就是这么个楼盘,杨秀珠却拿来当自己的政绩吹嘘。此次她也不等副书记细看体味,便口若悬河,吹嘘楼盘的这好那好——“书记你看,这里如何……”“书记你看,那里如如何……”末了还把人家拽到一个早已备好笔墨纸砚的房间:书记,请给我们题字!于是人家情面难却,挥笔写下几句好话。于是,杨秀珠又有了向外吹嘘的资本。在温州人民西路的一幢高层建筑顶层陪同这位副书记俯瞰市容时,杨秀珠也是采取先声夺人战术,不等人家提出诸如温州的道路为何到处弯弯曲曲,十字街头为何都是四大金刚,小区建设为何杂乱无序等等,她就抢先发话你看我们这个设计如何如何你看这个建筑如何如何,“你看,那个公园如何如何”……而走马观花的领导们大多对温州城建不甚了了,即便真的看出问题也不愿当面点破,于是也就随意附和了事。

杨秀珠的学历,鄙人未曾加以考证,但一般被认为是初中毕业。而她当上市规划局长后却混上了同济大学本科学历,还成了该校的“杰出校友”。个中奥秘,大家心知肚明。香港某公司老板张某上世纪九十年代曾在温州与本地企业合资开发房地产,建造过多个楼盘。他曾对我说,同济大学举行80周年校庆之前,杨秀珠向他索要18万元,说要捐赠该校以支持教育事业。她还东讨西拿,凑满80万元恭贺同济80周年,以示其“杰出校友”的杰出贡献。我知道张老板不敢不给18万元,否则今后他就别想在温州混了。其他企业自然也是出于无奈而违心掏钱。既然毕业于名校同济名专业,自然得拿出点干货来。于是,杨秀珠折腾了一篇城市规划方面的论文,在京城某刊发表,后来还获奖了。但事后据调到市工商局办公室的原规划局干部徐某对我说,杨秀珠反复吹嘘的那篇获奖论文,是他捉刀的,她没写一字。有了学历有了论文,杨秀珠似乎就抹上了专业色彩,不再是人们心目中只会咋咋呼呼风风火火胡作非为的货色了。

一次在市府的某个宴席上,我破天荒地与杨秀珠同桌,正巧坐在她对面,她的两侧分别是市委书记和市长。席间,或许是为了调节气氛,她说最近在长沙,某总理说她漂亮。此言一出,举座皆惊。书记、市长大概深谙其秉性,不咸不淡地应付道:哦?说你漂亮?杨秀珠长相实在一般,甚至还有些难看——近视细眯眼,大鼻梁,大耳朵,粗哑嗓……后来经过在座某些同志的质证,才知总理不是说她这个人漂亮,而是在那次女市长会议上说与会女同胞们的穿戴漂亮。杨秀珠不知是有意偷梁换柱抬高自己还是理解力出了问题,搞出个超级八卦。

1996年春,浙江组织了一个记者团到温州采访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经验。记者团由省报、省电台和电视台的22位记者组成,还由省委宣传部一位副部长带队,各新闻单位也都派出精兵强将。如此阵势,也是难得一见。所以,温州市十分重视。时任副市长的杨秀珠自然要抓住这个难得的表现自己的机会。果然,采访日程中有她向省报记者介绍温州市城建工作经验的安排。一天,省报的几位记者(其中一位是驻地记者)集体采访她。她洋洋得意地吹嘘一通后,得悉在座一位来自杭州总部的记者有头痛症,便立即让秘书去取自己从美国买回的一种特效药,送给那位记者。采访结束时,她突然宣布:请温州的同志先出去!几位记者面面相觑。谁是温州的同志?在座的全是省报记者,并无旁人。还有,为何要让温州的同志出去?还是那位驻地记者反应快,起身走人。原来,杨秀珠所说的温州的同志,正是指那位驻地记者。而那位记者与她无缘无故,更无怨无仇,她缘何下逐客令?事后,省报记者们披露,原来杨秀珠在驻地记者离开后,给大家分发了一个小礼品,一个不值多少钱的小玩意。在她的心目中,驻地记者的利用价值不大,而总部来的有身份的记者才是她此次刻意笼络的对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