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贝新荣先生《笔耕乐》札记

(2014-06-11 17:07:18)
标签:

杂谈

读书

分类: 生活日记

 

按:年初得贝新荣老师《笔耕乐》一书,边读边随手在书上写了些读后感,细碎而凌乱,不成体统。 现略加整理,搬到这里。

 

 

 读《笔耕乐》】今日喜得新年大礼——贝新荣老师寄赠大作《笔耕乐》。这是他的新闻作品集,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41月第一版,25万字。贝老师乃吾之前辈,资深记者,上世纪70年代任浙江日报工交财贸部主任时曾来温州指导报道温州治乱状况。退休后多年从事报社老同志党务工作,颇多建树,口碑甚佳。(2014.1.30

【读《笔耕乐》】作者年届耄耋始出作品集,殊为难得。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李丹为其书作序说:“做了一辈子新闻工作,老来编个集子,回味自己的青春岁月,享受一个记者的光荣与梦想,亦可检视过往作品之正误得失,与自己的历史对话,倾听心灵的回声,不失为晚年生活的寄托。”(2014.1.30

【读《笔耕乐》】李丹总编辑还对贝老师的集子作如是评价:“这些报道记录了那个时代社会主义建设的火热情景,主人翁大多是一线劳动者……那时党报记者在一个工厂一个工地极其深入细致地采访,写出有血有肉的人物报道,这种作风今天仍值得大力弘扬。”此语道出了《笔耕乐》的价值所在。(2014.1.30

【读《笔耕乐》】作者在《后记》中说:“在我的记者生涯中,既丰富又曲折。由于外因太多,影响专业发展,又由于行政职务的牵制,影响了笔耕的深入。所以,我一生的记者梦,是时盈时缺,在一些政治风浪中,几近梦碎,不过结局尚称圆满,使我的记者梦得以延续。”是可谓:一生梦圆,此生无悔。(2014.1.30

【读《笔耕乐》】杭州制氧机厂似是作者的“联系点”,一系列通讯可看出其采访作风之深入细致,写作也很精心。特别是对先进工人主人翁精神的细节刻画十分到位、出彩。作者对一个重点单位即新闻资源的富矿不是浅尝辄止,而是长期跟踪,不断发掘的执着精神也难能可贵。(2014.2.1

【读《笔耕乐》】作者的矿山系列报道,现场感强,人物语言生动,堪称精品。先进人物系列报道也很成功,细节刻画细腻而富有现场感。没有对生活的高度热诚和扎实的采访作风以及完善的表现能力,要取得如此效果是不可能的。(2014.2.1

【读《笔耕乐》】《新安江水电站供电江南》消息写得气势壮阔,背景清晰丰厚,层次分明,富有概括力和表现力。如“它的拦河大坝高达105米,比上海国际饭店还要高出许多;上游的水库能容水178亿立方米,相等于3000多个杭州西湖……”如此修辞手法形象直观,给人以深刻印象,使枯燥的数字活了起来。(2014.2.1

【读《笔耕乐》】作者穿插在各个部分的《往事今述》栏目很出彩,既交待了作品采写的背景,又让人了解了作者本人新闻生涯的一个个片断;有的是对一个主题的集中阐发,还从历史与现实结合的层面上诠释了“旧闻”的内涵,鞭辟入里,词锋犀利,给人以启示。(2014.2.2

【读《笔耕乐》】作者的工业报道涉及不少技术细节,但写时不陷于技术层面,既把技术问题写得晓畅易懂,又从中清晰地看出人的思想风貌。这中间的拿捏是要有一番功夫的。(2014.2.2

【读《笔耕乐》】作者采写的先进工人事迹,很接地气——现场感强,血肉丰满,语言生动,细节丰富,生活气息浓,形象饱满,有立体感。有些篇章即便拿到现在的报纸版面上,也绝对堪称标杆的。(2014.2.4

【读《笔耕乐》】通讯《六次搬家》,写了砖瓦厂工会主席搬家的故事。说故事,情节富有戏剧性,人物思想从故事中自然地凸现。作者不少人物通讯的写作敢于创新,表现手法新颖多样。(2014.2.8

【读《笔耕乐》】作者对于比较敏感的“大跃进”年代,并未回避,收录了一系列反映基层工人群众勤奋劳动,勇于突破的先进事迹报道,并在《往事今述》中以辩证的观点分析了“大跃进”年代上层宏观决策的失误与基层微观工作层面的区别,不能不令人钦佩作者的胆略和睿智。(2014.2.9

【读《笔耕乐》】作者的浦东系列报道,是较早反映浦东新区开发建设的精彩篇章,写来有气势有力度有形象感和可读性。特别是抓住了浦东开发建设与浙江的结合点,增强了与浙江读者的接近感。(2014.2.10

【读《笔耕乐》】金融业务的专业性很强,但作者将桐乡农行由被动转为主动,由弱变强的过程写得十分明白晓畅、翔实可信,足见其功力所在。从时间上看,作者的金融题材报道均为退休后所作,说明其精力之旺盛和思想之敏锐。(2014.2.13

【读《笔耕乐》】作者的几篇谈新闻业务的文章,可以观照其之所以在新闻之路脚步坚实的奥秘:勤于采访,善于学习研究,勇于创新;多思、善思、苦思,深入理解和消化采访素材并妙用素材,最终写出好稿。这对今天的新闻工作队伍依然有现实的指导意义。(2014.14

【读《笔耕乐》】作者在《夕阳之乐》一文中简述了多彩的退休生活,特别是担任浙报报业集团退休干部党支部和党总支书记16年之久,与几百位老同志一起生活、学习,有付出更有收获。其退休生活与在职之时一样富有生气和激情,在整个集团也不多见。这需要对生活和事业的钟情,更需要无私的奉献精神。(2014.2.1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