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金山”怀古——澳洲十日记之三

标签:
澳洲旅游日记 |
11月1日上午,墨尔本首站游览疏芬山——建于一个金矿旧址的旅游景区。也许,这是墨尔本最拿得出手的一个“文物”了。疏芬山位于墨尔本以西120公里的巴拉瑞特市。途中,导游——一位来自中国大陆的留学生,在自报家门,约略介绍澳大利亚情况之后,便加入“插曲”——歪解新《旅游法》。他说:“现在你们在这里不能买东西了!一分钱也不能消费!这是《旅游法》为维护你们的权益。你们晚上也不能出去买东西,除非没被我看到……”好家伙,《旅游法》在他口中成了禁止国人境外购物法了。看其谈吐,不是初出茅庐之辈,而是“老蟹”。但他也太低估游客的智商了。也许他心里纠结,只能如此发泄?
疏芬山的矿山、街道、商店、人物,似乎重现了19世纪中期维多利亚时代金矿繁荣时期的迷人风情。金矿的各种设施布满岁月的风尘,无论是矿井、老屋还是工具、马车……都苍老得令人扼腕。而就在这一片灰色迷蒙的百年烟雾中,街道上不时闪过靓丽的维多利亚时代装束的时髦女郎,游客们兴奋地与之合影,她们总是热情配合,笑容可掬;商店门口还有坐在长椅上穿着维多利亚时代长裙的贵气十足的老妇,以及戴着礼帽、西装革履,风度翩翩的绅士,一身维多利亚时代工装的矿工的身影也随处可见。显然,他们都是营造疏芬山旧景气氛的演员或模特。
在一条叫做红山溪的淘金溪旁,一大帮人拿着工具蹲在溪边淘金。最有意思的是一群澳大利亚儿童,身穿一色T恤,头戴宽沿帽,在大人带领下,操起老式沙盘,埋头苦干,心无旁骛,巴望自己的手下出现奇迹。未知他们中间会不会出现新一代的矿工?
疏芬山还有个金矿博物馆,展示当年开矿的各种工具实物和资料图片,以及金矿的各种产品。博物馆附设一家商店,销售各种金制品、首饰和礼品。
这个景区的环境营造还是十分成功的。人们不光可以看到较大范围的金矿遗址的面貌,领略当年金矿生产经营和具体作业方式,还仿佛可以通过一条时光隧道,窥视当年依托金矿而衍生的众多产业,主要是商业服务业的诸多业态,而且这些业态还活着,还在向现代人展示和营销当年的商品;从而,历史与现实实现了对接,古老的产业文化得以延伸。尤其是那条还在流淌着金砂的红山溪和溪水畔淘金的游客和孩子,更给整个景区添上了鲜亮的画面,是景区生命力长流不息的象征。难怪疏芬山屡获澳大利亚国家旅游奖项。
离开疏芬山时,导游说突接公司任务,明天得去接待另一个团,不能继续服务了,将换个导游来。不知葫芦里卖什么药。
下午3点半左右(当地时间)离开疏芬山,前往市区一家中餐馆吃晚饭,车行2小时方至。晚饭后又驱车1小时多去墨尔本市郊一家酒店下榻。那家酒店名“CHIFLEY HOTEL”,似落成不久,设施较新,房间宽舒。但次日凌晨3点43分,突然电话铃响,我们的叫早时间为8点半,还早呢,何人来电?电话中是一个外国女声,我们以为是打错,便挂断了。后来有人猜测是否当地妓女夜半拉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