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冬,浙江省委宣传部组织由浙江日报、浙江人民广播电台和浙江电视台的20余位记者参与的采访团,前来温州采写“第二次创业”的经验,并作为我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典型来宣传。省级主流新闻媒体给予温州如此礼遇,似乎是建国以来温州历史上第一次;因此,市里的重视程度自不待言。而时任副市长的杨秀珠,也乘机竭力表现自己。但她若只是吹嘘自己的规划、城建“政绩”倒也罢了;殊不知在一次接受记者采访时,竟做出了一项驱逐本地记者的惊人之举!
事情是这样的。一天下午,浙江日报记者一行四人,如约进入温州市委办公室一间小会议室,集体采访杨秀珠,请她介绍温州“第二次创业”中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其中三位记者来自杭州浙江日报总部,一位是该报驻温州记者。采访中途,领头的一位记者头痛病发作,神情有异。杨秀珠得知情况后,马上叫自己的秘书去把自己从美国买的一种药品取来,给那位记者服用。如此关心体贴令众人感动不已。可是,到采访快要结束时,杨秀珠环顾室内,突然下令:“温州本地的先出去!”她那著名的公鸭嗓一吼,四位记者面面相觑:“温州本地的,谁呀?”室内再无别人,全是记者啊!那位年轻的驻温州记者忽然顿悟:莫非杨秀珠就指我?于是,他尴尬地缓缓站起来;杨秀珠的近视镜片后闪烁着神秘的目光,看着他走出门去……
那么,杨秀珠究竟为何不待见那位驻温州记者?莫非他得罪过杨秀珠?非也!抑或她有什么重大的秘密材料不便让本地记者得知?非也!事后,那位驻温州记者从几位总部记者那儿得知,等他走后,杨秀珠拿出一些小礼品,分赠三位记者。在她眼里,驻地记者的身价自然不如总部记者。此女之势利可见一斑。但也有人分析,如仅仅如此评价此人似乎小瞧了她,因为其一举一动都有极强的功利性,她之所以有意讨好杭州记者,无非是想在该报的报道中得些好处,甚至在日后仕途中获得舆论分数。但事实说明,她的如意算盘打错了,一道丑陋的逐客令只是是给浙江日报记者们增添了一份笑料而已。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