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也算“读研”——在民企三年半随记

(2011-03-13 21:52:39)
标签:

企业发展史

退休生活

杂谈

    在民企三年半,搜集资料写企业发展史,一本639.16千字的书出版了。其实文字部分是40余万字,加上图片所占篇幅才有如此之大数字。

    三年半里,分析这家民企,研究这家民企,表述这家民企。自己开玩笑曰:好像读了三年半研究生,过了把“读研”瘾。这本企业发展史,权作我的“毕业论文”吧!

    2005年上半年前,这家民企离我的办公室直线距离不过300米,就在我们所在写字楼以东一箭之遥。可我就是不知道这家时有新闻出现的民企。也许是自己懒惰,满足于应付日常报道和与政府机关打交道,对鲜活的现实生活还比较隔膜吧?而这三年半似乎在弥补我在职时的缺憾?从序言、后记到正文14章,不计附录部分,共计16个篇章,可算是我晚写的16篇作品吧!

    “读研”还是很有收获的。参加会议,参加活动,结交朋友,互相帮助,浸润其间,得益良多。

    过去采访一家企业,一般流程是听其上级简单介绍,搜集一些二手材料,了解个大概;然后采访其负责人和相关人员,最多去车间等现场逛逛,回家就理理思路,最多花一二天时间写稿。小稿子往往半天甚至更短时间就交稿了。这回老板很放手,不但给了我3年期限,而且对总体构思不加干预,由我按照自己的理解和需要处置。于是,我决定不写成干巴巴的历史条文,而要写出历史画面和细节,以新闻通讯笔法记录历史,让历史富有感染力,让企业个性凸显。于是,很多翔实的细腻的描述出现了。当然毕竟是企业发展史,概括性的事件和历史脉络还是不可或缺的。我把这二者结合起来,穿插起来。究竟效果如何,还得经受员工和读者的检验。

    我还专门写了一章,对企业的发展历程中一些现象进行理性抽象,谓之企业发展“基因”、“密码”。写这一章,在内容的归纳和语言的表述上可谓绞尽脑汁,因为弄不好就会与前面重复,或者流于平淡和空泛而了无新意。

    对目录的设置,也是动了脑筋。因为它是除了封面外的第二门面。如今的目录在各章总标题之下有较长的副题,实际上是该章简洁的富有表现力的提要;在各小节标题之下也有较长的副题,是该小节色彩鲜明的提要。这样,整个目录长达3000余字,成为一篇微型“发展史”;即便读者一时无法读完全书,也可了解企业20多年历史的梗概。

    在书中,我尝试把为企业撰写过的一些生动活泼的文本样式也穿插其中,以丰富文本的色彩,调节节奏和气氛。如员工的“风雨同舟,我与企业同成长”演讲稿,“五四”青年节晚会的朗诵词,员工超市开业时自己写的博文等。当然这些得有机地结合在发展史的推进中。

    我还吸取了一位有识之士的意见,在每章末尾,以一段简短的文字对全章内容作一概括,以方便读者领会该章内容,又可对该章内容加以升华。

    当然,由于文字太长,有些章节还失之粗糙,有的结构还不尽合理,有些文字还略有重复。此外,对个别子公司的资料展示得不够翔实。

    三年半来,在编写企业发展史的同时,也为公司的同事代笔写了各种样式的文字,如两会议案、提案,“三八”节演讲比赛稿,朗诵词,晚会主持词,经济考察报告,工作总结,党员自我总结,甚至读书征文比赛稿,评比先进事迹介绍……虽然占用了一些时间,但对于练脑不无好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