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螃蟹也是有血统的。高低贵贱,各不相同。
何以区分其贵贱?看戒指。手上有戒指者为贵,反之为贱。但螃蟹之手也许即其足,暂且不管。
比如阳澄湖大闸蟹,其正宗者皆戴戒指,虽非几克拉之豪华钻戒,亦非名贵之翡翠白金戒指,但也有体现现代高科技之炫目激光防伪标识,还有防伪电话和信息识别系统,可谓戒指一戴,螃蟹变帅!
然而螃蟹就是螃蟹,大闸蟹是上海人和江苏人对螃蟹之俗称,其学名该是“中华绒螯蟹”。所以有人说稻田蟹不是大闸蟹云云,纯属无知妄说。鄙人老家——长江口之崇明岛乃中华绒螯蟹之发源地,蟹苗就在岛边之海水淡水交汇处繁殖,然后溯江回流。故崇明螃蟹乃所谓大闸蟹之祖宗。岛上的大河小沟均通长江,蟹苗沿江溯流而上时顺道进入岛上河沟潜入稻田者比比皆是,我小时候就在稻田里抓过螃蟹。我的曾外祖父早年每年夏天都要下河捉蟹,几乎三天两头抓了满满一布袋螃蟹送到我家,我母亲煮熟了,一家人就着秋风月光大嚼……
不过崇明螃蟹之个体不大,据说是因为岛上水源含盐分较多以及其他因素不利于螃蟹长个,就像某些人种个子较为瘦小一样。所以太湖蟹、阳澄湖蟹个体较大,受到消费者欢迎。但为何阳澄湖蟹名声盖过了太湖蟹?太湖乃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据有关资料称:“五湖”“五岳”历来被称为中华大地最佳的旅游胜地,游五湖,洞庭波澜壮阔、巢湖气吞吴楚、鄱阳渔舟唱晚、洪泽古堰风韵、太湖隽秀天下;登五岳,看尽泰山之雄、华山之险、衡山之秀、恒山之幽、嵩山之峻。而阳澄湖只是江苏省内比较重要的淡水湖。要不是那个“革命现代京剧样板戏”《沙家浜》,阳澄湖恐怕至今还难登大雅之堂,其螃蟹也会籍籍无名。后来,湖以戏名,蟹以湖贵。《沙家浜》真是功不可没。
于是,有关阳澄湖大闸蟹的描述也就夸大其词,绘声绘色了(以下引号内之文字引自网络:“形态有四大特征:一是青背,蟹壳成青泥色,平滑而有光泽;二是白肚,贴泥的脐腹甲壳,晶莹洁白,无墨色斑点;三是黄毛,蟹腿的毛长而呈黄色,根根挺拔;四是金爪,蟹爪金黄,坚实有力,放在玻璃板上,八足挺立,双螯腾空,脐背隆起,威风凛凛。肉质肥嫩鲜美,食过后再食其它再好的佳肴名菜,都会索然无味。就在离开阳澄湖数公里的雉城湖,湖蟹产量亦多,但受海潮影响,肚不白,毛微黑,肉质远不如阳澄湖蟹好吃。同一境域的湖蟹,尚且不能相比,其它地区的螃蟹,更是大为逊色了。因此,阳澄湖蟹在海外久享盛誉,被称为‘中华金丝绒毛蟹’。”
读完这段文字,我不禁哑然失笑。螃蟹青背,平滑而有光泽,全世界一样,怎么就成了阳澄湖蟹的特征?至于白肚,也是一样,不予置评。而黄毛之说,本人未曾考察,我想不会因区区脚毛之略异而蛋白质和氨基酸等含量也大变;还有所谓金爪之说,跟脚毛一样,纯属故弄玄虚。据我考察,有些肚子有黑斑之螃蟹,往往最为壮实,满壳蟹黄,肉质丰厚。什么双螯腾空,威风凛凛之类,我想见过螃蟹的人都见识过,那只活蟹不是杀气腾腾的?所以,欲吹捧阳澄湖蟹,也得做点功课。
本人无意贬低阳澄湖蟹,也吃过阳澄湖大闸蟹,其个体较大,味道也不错。其缺点是蟹身与蟹脚之比例失调,即蟹身偏小,故最佳有效食用部分还不如其他地区的螃蟹来得多。但就像大米一样,如是经过品种改良或变异之杂交米,确比一般梗米好吃;但螃蟹之味道,崇明岛的螃蟹与阳澄湖蟹我看只有个体大小之别,而无风味之差。从蟹黄吃到蟹肉,我看味道都一样。何也?因为品种一样,并未经过改良或杂交也!而且螃蟹并非越大越好吃,太大也许其肉质反而略显粗糙呢!
阳澄湖出名之后,抬升螃蟹产业之名声,也是情理中事。然而,后来伴随着阳澄湖蟹之商业炒作日甚一日,从开头的防伪标识到后来的防伪戒指,把个大闸蟹弄得身价倍增,以至于平民百姓吃阳澄湖蟹成为奢望,大多外地市场的阳澄湖蟹变味为贵重的送礼物品,一般市民只能咽咽口水。也因此,在阳澄湖蟹供不应求状况下,不少地方包括阳澄湖本地,假冒阳澄湖蟹纷纷出笼,温州市的苍南县等地就诞生了专做假冒戒指的产业,定做的客商不少就是阳澄湖及其周边地区的商人。温州都市报前不久披露了这个情况,舆论大哗。
让阳澄湖蟹回归其本真吧!让螃蟹脱下华丽的外衣,更多地爬上寻常百姓的餐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