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骆寒超论当代诗歌三大病症

(2010-08-26 16:33:24)
标签:

文化

当代诗歌

骆寒超

    【按】今日温州都市报在《温州学人对话录》专栏刊登了诗学理论专家、浙江大学前中文系主任、教授骆寒超先生访谈录,其中有一节为骆寒超先生对当代诗歌创作状况的评论,颇为深刻和精辟,特摘录如下(粗体字系博主所标)。

    金(按系记者金辉):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诗经》、《楚辞》和唐诗宋词已经渗透到中国人的生活中,积淀承载着我们民族的情感。可是当今文学界流传一个说法,写诗的人比读诗的人多,这说明中国的现代诗歌遇到了新的问题,您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骆(按系骆寒超):中国新诗发展到今天的确出了一些问题,它越来越失去了读者。我认为这是由于三个问题没有处理好:一个是今天的新诗离时代、生活越来越远,自我小天地里梦呓式的吟咏被看成根本,而忽视了对时代、对民族、对人类命运的关注,以致创作格局狭小,品味不高;第二个是今天的新诗举的是主智的大旗,行的是谈玄说理之实,越来越不把诗的质的规定性要求——抒情当一回事,诗坛迄今没有把情理关系调整好;第三个是今天的新诗不讲究形式规范,语言上满足于白话、口语的逻辑化交际用语,而诗所要求的是打破语法规范的诗家语——隐喻语言,大家都不讲究。体式上满足于随意分行立节,不把体格声律须应合不同节奏形态当一回事,以致散漫成风,更惶论声音的象征了。我为此写了《二十世纪新诗综论》这部专著,全面总结了新诗的经验教训;写了三卷本的《汉语诗体论》,全面探讨了汉诗的诗体传统和新诗诗体建设的未来方向。前些年,我还写了《新诗二次革命论》一文,在海内外引起较大反响。这种种都联系着我对新诗出路的思考。我的意见是:未来的新诗要立足传统,在继承传统与借鉴西方辩证统一策略指引下寻求出路。回归传统无疑是主要的。不过,这不是提倡重写旧诗。我很不赞成有人提倡的新古体诗。新诗只能是中国传统的,但在意境情调、体格声律上,又必须是中国式现代化而非复古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