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走小路,还是不循常规?——《论语》译文比较113

(2009-07-15 21:50:25)
标签:

《论语》

版本

比较

文化

    子游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尔乎?曰: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雍也篇第六》)

    ——对这段语录的翻译,诸译本对其中之“行不由径”句的理解有很大的差异。《论语通译》等四种版本均作“走路从来不抄小道”解,就像今人不践踏小区绿化带抄近路一样。

    但《论语别裁》认为此解虽是从汉代沿袭至今的,后来朱熹还注释曰“径,路之小而捷者”;却不符语录之本意。南怀瑾说:“(澹台灭明)这个人有江湖豪气,‘行不由径’是说他行事从表面看来,有时不依常规,不循常道,有点满不在乎的味道……至于古人把这里的“径”解释为“小路”,南怀瑾认为也不准确,因为古时候“径者道也”,并没有说必是小路。

    这段语录是孔子问子游在武城为官,有否发现人才,子游回答说发现了一个名叫澹台灭明的人,他有两大优点,即“行不由径”和“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这就是说澹台灭明除了做事敢于突破常规外,还公私分明,一身正气。因此,将“行不由径”作不循常规解,与后面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比较相称,形成澹台灭明人格的两个侧面,这两个侧面是在同一个思想层面上;而若是说他仅仅“走路不抄小道”,则是孩童也可为之的,算不得什么本事和有多高尚。所以,我还是赞成南怀瑾的大胆创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