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世界》:赶集赶驴,到头来都是为他人做嫁衣
(2011-04-19 12:25:57)
标签:
it |
分类: 互联网 |
就在姚晨咧着大嘴,笑呵呵骑着毛驴晃上镜头那一瞬间,一场喜剧便注定要发生了。姚晨此次上台的目的是要为赶集网做广告,不过,由于毛驴的脸比她的长,表演手法也比她自然,所以当她说,赶集网,啥都有,并喋喋不休地诉说赶集网提供种种便利服务的时候,人们一下子将赶集网记成了“赶驴网”。不过,别以为喜剧到此就结束了,实际上才刚刚开始,因为台下,正有人眯起眼睛,在打起这个歪打却没有正着的“赶驴网”的主意……
顺手牵驴,百姓网抢注驴域名
央视广告后不久,一个名为“ganlvwang.com”的域名高调上线,同时,在其首页上,放出了与“赶集网,啥都有”针锋相对的口号——“赶驴网,啥没有?”,由此,一场看上去颇为可笑的赶驴风波正式开台,而此次闹剧的总导演,就是在国内一向以工作人员稀少(仅29人),但始终保持着国内分类网站第一梯队位置著称的百姓网。
百姓网所以要推出“赶驴网”,据其官方介绍说并非是一时心血来潮或纯粹的商业利益那么简单。事实上,百姓网的此举特单纯,就是要报复赶集网。去年,百姓网在赞助OreillyVelocity期间,赶集网曾派自己的副总裁,到场砸场子、递挑衅名片,还在百姓网展台面前喊“就你们做的那么烂还招人啊”。
百姓网称,“虽然我们可以理解这么点烂事派个副总裁来做确实很尊重我们,但是这做法让人不爽。因此在看到对手的广告后,我们决定回敬一记,派头驴去表达一下百姓网的心意。”此外,百姓网还在博文中警告对手:“别总拿钱砸人。互联网是个玩智慧的行业,钱多人傻是玩不转的。恶心别人就得小心被别人恶心。以前我们不恶心人,是因为没人恶心我们。但是不意味着我们会被人恶心时候不反抗。在你恶心人的时候,请记住你随时会被人反恶心。”
如此看来,百姓网的此举并无大恶,至少表面上看来是如此,不过是街头小混混的睚眦相报而已,你踢我一脚,我捣你一拳,双方捣个乌眼青也就心理平衡了。或者借用百姓网的话说:是个以牙还牙的小幽默。
如果单从这个愿望上看,百姓网的目的显然是达到了。短短几天,“赶驴网”在的百度指数就从几十飞涨到了成百上千,Alexa排名飙升至10W内。其后,百姓网更是加大了推广力度,直接购买了百度推广的相关关键词,拦截搜索流量,从赶集网上分走了不少流量。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赶集网的“赶驴”关键词一降再降,直到退到了百度搜索的第三页。大势相逼,2 月20日,赶集网不得不被迫承认了“赶驴网”这个称号,开始购买“赶驴网”这个百度推广关键词,并加价超过了百姓网做的推广,至此,百姓网的牵驴行动已经大功告成,可以卸驴入圈了。4月11日,百姓网宣布关闭赶驴网,现在我们访问域名ganlvwang.com,页面将自动跳转到百姓网。
对于百姓网的这种做法,网上叫好者有,认为是借鸡生蛋,营销策略的空前成功,贬损者也有,认为百姓网的做法有失厚道,涉嫌不正当竞争。那么,在赶集网看来,此次赶驴风波是否注定自己已经失败,百姓网所宣扬的赶集网花了四个亿的广告费,到头来真的是替他人做了嫁衣?赶集网CEO对此自有一番看法。
将错就错,赶集网称对手是在搬起毛驴砸自己的脚
对于百姓网明显山寨式的闹腾,赶集网CEO杨浩涌予以了回应。他表示,他通过百度指数发现,赶驴这个词在广告发布之后并没有被用户搜索,只是在竞争对手开始公关后才出现的,现在的搜索量已经很小了。对于对方的模仿,他起初的观点是:“看到最近的报道和同行关于赶驴网的动作,我的观点是:没必要。这个词占了整个搜索流量的千分之一不到。作为企业,更多应该关注产品用户体验和公司长期发展战略,而不是一些小技巧,带来了几百个用户,同时伤害了品牌。说的再过一些,就是域名是kaixin.com,又能怎样?过了几年,有谁还记得这个赶驴网?”
后来他甚至觉得有种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感觉。他说,事件背后的实际结果是,赶集花了一份钱收获3倍广告效果,“竞争对手搬起驴砸了自己的脚”。
杨浩涌表示,赶集网选择在2月份投放,是因为用户在2、3月份的信息需求较多,比如找工作和租房子(一线城市)。而广告投放费也并非像百姓网所宣传的4个亿,“实际投放金额连十分之一都不到”。
第一轮投放后,2月中旬监测人员发现,赶集的百度指数增长迅速,比第二名甚至高一半。杨浩涌非常欣喜,因为这充分说明第一波网络营销是成功的。
令赶集网始料未及的是,就在此时,百姓网开始出手,大炒赶驴。杨浩涌当时确实感觉猝不及防,“觉得是个负面”,但经过一番思考后,他决定将计就计,第二轮的“赶驴”炒作后,赶集并未出手,而是静观其变。期间杨浩涌还亲自去地铁和公交车展观察,他发现包括小孩在内的都知道赶集网了,对手的行动反倒帮了忙,第二轮赶集一分钱没花,话题却依然在延续。
经过协调,杨浩涌3月23日参加了某门户网站的微博访谈,是为第三轮传播。解答了近期网友关心的一系列包括人事变动和“赶驴网事件”等问题。至此三轮炒作,赶集网在百度指数上一直牌遥遥领先,持续增长的势头。
“对手搬起驴砸自己的脚,我们收获了千万级的流量”,杨浩涌如此总结。根据百度指数,赶驴网由于产品体验缺失,没有粘性,指数已经迅速下降过半。赶集却因为多数媒体的持续跟进报道,暴增千万级的流量,比起此前高出百姓网的两倍差距,经过“驴之役”,现在两者差距已达到三倍。此外,对于赶驴网风格的抄袭,杨浩涌表示,对赶集影响微弱,不会追究,“我们还要感谢对手送了个大礼呢”。杨浩涌同时透露,此事件后公司董事会觉得继续加大投放,投资人也表示支持。
你方唱罢我登场,赶驴热波冷思考
其实无论是赶集网也好,百姓网也罢,也不论对战双方都赢的战役,在古今中外战争史上显得多么诡异,但有一点是清楚的,那就是双方在自家沾沾自喜的庆功宴上,从来没有想过这牵来推去的一头驴,让自己失去了什么,或者说应该得到什么栏教训。换句话说,就是在这整个事件凯旋声中,我们听不到一句关于自己的自我批评或诚挚检讨。
就百姓网而言,其错误主要有二:一是模仿赶集网Logo,涉嫌侵犯产品商标权;二是出言轻佻,涉嫌挑衅用户。百姓网在其官方微博中公然声称,“赶驴”此举,不过是个以牙还牙的小幽默。你这个幽默针对的是谁?几千几万用户,辛辛苦苦点击你提供的网址,耗费时间与精力是幽默?还是知道你推出此网的目的是为了“幽默”而幽默?相信都不是,他们是冲着赶驴网广告中所宣称的各种便利服务而去的,绝不是为了你所谓的幽默而捧场。百姓网的此举,往轻了说是素质低下,流氓习气严重,往重了说是亡尊自大,欲玩用户于股掌之上,属于典型的品质有差。
而对赶集网来说,此次赶驴事件难道就没有什么教训可汲取,当然不是。赶集网的错误在于急功近利,对广告创意没有把好关,最终酿成广告内容主次颠倒,给对手以可趁之机的惨剧。赶集网去年拿到了50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为了给投资人一个交代,也为了表示自身要发愤图强的决心,所以“财大气粗”地做起来了央视广告。但央视再好,明星再棒,也要有个好的创意,才能把品牌吆喝响亮。如果不动脑子就砸钱,甚至捧红同行的网站,投资人的钱岂不是花得有点冤枉?姚晨在广告里报菜名一样说出网站的种种好处,诉求无疑是“功能性”的,但摇头晃脑的毛驴却抢了风头,说明主题失焦问题严重。电视广告是把双刃剑,有趣点总是被人放大了欣赏,而无趣点却视若无睹。既然是如此简单的功能性诉求,不若直接让姚晨讲一个发生在“赶集网”有关的故事更佳。多此一驴实在喧宾夺主。而百姓网借驴一这么闹,也足以给像赶集网这样舍得花钱,但不重视广告合理的互联网创业者一记警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