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夏季,肠道病毒感染性疾病增多,小儿的手足口病犹多。许多孩子的年青家长询问此病的防治方法。本来,在我行医几十年的记忆储存里,手足口病算个小病。可是,网上报告有死亡的病例,且某省某地局域流行,与本地相邻。卫生部发出通知要求严密注意。对此,不可掉以轻心。我和同事做了一套应对措施,依流行叫法:做预案。这是经历过抗非典“战斗”所得到的经验。(某胆小如兔,不敢懈怠职责。)
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柯萨奇A16型)引起,患病者和隐性感染者为传染源,经与人或物品接触(粪口)途径传播,以及呼吸道飞沫传播。该病还没列入法定传染病管理,这次部里规定要按照传染病程序报告。临床特点:北方夏季,南方四季发病,四岁以下多见。发热,口腔黏膜咽部红疱疹、溃疡,手足心、肢体、臀部皮肤出现红丘疹,身体不适,哭闹,厌食等一般症状。多数于一周左右自愈。易发生在儿童集中的地方,也可散发。绝大多数孩子没什么危险,在家治疗就可以。
可是,此病可以合并心肌炎、无菌性脑膜炎、瘫痪等严重并发症,报告的死亡病例多数于该情况。医生要仔细鉴别,早诊断,早治疗。
那么,友情提示几点供参考:
- 经医生确诊的患儿,要隔离休息,多喝水,对症治疗,按照医嘱服药和随诊,该病属于自限性疾病,大多数患儿病情轻微,不必焦虑;
- 口腔黏膜溃疡面用生理盐水涂擦,尔后涂以鱼肝油滴剂 ,喂食易消化流质食物;
- 服用利巴韦林、板蓝根等抗病毒药物,一般不使用抗生素,仅遵医嘱;
- 小婴儿进食困难,天热易脱水,必要时输液防脱水,一般不需要输液治疗;
- 儿童集中的单位发生病例,要隔离患儿和彻底消毒;接触者可以注射丙种球蛋白;
- 使用含氯消毒剂、高锰酸钾、加热、曝晒干燥等方法处理污染物,水果,玩具等;
- 家长抚摸、给孩子喂食前都要洗手,孩子饭前洗手;
- 减少带孩子去人群集中的场所;
- 有并发症病例要住院治疗;
- 目前还没有疫苗可用,强化孩子的体质,增强抗病能力乃是根本!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