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诚:
什么是亲情?神龙架与外甥女韩静之间的浓浓亲情,令我感动,同时又一次刺痛了我那根脆弱的神经……
我也有一个外甥女,也是那样漂亮、可爱,虽没有韩静那样的挺拔、飒爽英姿,但也是一个十分优秀的女孩儿。
厦门大学国际金融专业,学成后,父母费了怎样的劲,才得以分到北京,一家人团聚,该是多么好的事情,可这孩子,心气太高,一心向往外企,于是不断的“跳槽”,也总是有更好的单位接收她,终于,她跳到了地球另一端――新西兰,过了一段,仍不满意,与她的“男友”一起,移民到了澳大利亚,在墨尔本的国家银行,谋得一个职位,总算安定下来,不再跳槽。
我不满意她的,走了八年,居然没给我这当小舅的通过一次电话。她姥姥岁数大了,一走几年,走时竟然没有来看一眼最疼她的姥姥!
我姐姐(她的母亲)在送她出国几个月后的突然去世,完全是积劳成疾所致。姐夫没有通知她回来,我当时虽有看法,但也抱理解的态度,毕竟远涉重洋,担心她知道后,无法面对,她能否承受得了?后来,据说回过北京,仍然没有想起来探望她活着的姥姥,她母亲的母亲。
八年了,与她母亲最亲近的亲人一家,没有一点联系我曾几次打电话,但始终没有打通。
她的姥姥去世时,我二哥正在澳大利亚“考察”,其实,他完全可以选择另一个他更想去的国家,只是因为想看一看外甥女在国外生活的状况,而选择了澳大利亚。他是与大哥通电话得知了母亲去世的噩耗的,这时离他们结束行程还有七八天呢,母亲去世而不能奔丧,可想而知,他的心情会糟糕到何种程度。
终于到了墨尔本,异国他乡,他最大的愿望,就是马上见到亲人,联系上后,外甥女没有邀请二哥去她“家”,(当然她尚未成家),她前去二哥下榻的宾馆去看他。
我没有在场,无法描述当时的具体情形,总之,那天二哥心情糟糕,说的也极简单,我只记得这样几个简单的场面和对话。
当二哥告知刚刚得到她姥姥去世的消息,二哥止不住哭了,可外甥女的表情近乎麻木,倒是滴了几滴眼泪,但看不出多么悲凄的样子。说起,你小舅写了一篇怀念你母亲的文字,发在网上,你有时间可打开看看……她竟然没有要了解的欲望和兴趣,半天才嗫嚅着说,我这里没有中文软件……啊,原来她的电脑都是处理英文,也就是说,她已经长期没有接收中文信息的手段和功能了……这话令我十分的震撼!她虽然办了二哥的同事很理解二哥的心情,老母去世,又见到了亲人,建议二哥明天的活动就不要参加了,好好陪陪外甥女,二哥也是这么想的,于是给她通了电话,要和她好好聊聊,想不到对方在电话那头说,二舅,不行呵,我请不下假……
二哥的心彻底凉了。“我这么远来看她,她却说请不下假……”事过十几天,二哥说起这一幕时,仍然痛心的不能原谅,我对外甥女的冷漠也充满了怨尤。
有一天老伴和我说起孩子的种种不如意,说来说去说到外甥女,历数种种不近人情之处,如何缺少亲情,我始终无语,表情木讷,没有一句附和,她奇怪,你想什么呢?
我自言自语的说,“也许她是真的请不下假来,她其实蛮可怜哪……”“你说什么?”这没头没脑的话让老伴莫名其妙。我却再也说不出一句话,泪水已经打湿了面颊…….
也就是为神龙外甥女韩静捐出那微不足道的小小善款走出银行的刹那,心情轻松了许多,我想起那离乡背井、举目无亲,在外国银行打工的外甥女,心中突然漫起一种宽容、温柔的情愫,那一刻,我原谅并最大程度的理解了她,也许这就是亲情的力量吧?
我曾归咎于姐姐教育的失败,单纯的“军事观点”,使孩子缺失了许多,那一刻我也最大程度的理解了她......原来做善事(哪怕一点点善事),会使一个人对一切都变得宽容和友善......
散客:
看了谷兄文章,有压抑感、沉重感。因此想到了已经研究生毕业的女儿,她也很优秀,她的优秀主要表现在学业上,但她和您外甥女相比,也许只是程度不同的对亲情的麻木和冷漠,这也是我常常感到困惑和焦虑的问题。
怪孩子吗?不能怪!怪只怪我们自己!
中国教育相信眼泪吗?从胎教开始,孩子就在这种有目的地加强智商训练中成长,“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人口膨胀,为了好生存,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中国家长几乎无一例外地是畸形教育制度的帮凶,个个争先恐后地朝着高考指挥棒的方向,无形地鞭打着孩子,一味地压迫着孩子,除了学习还是学习,却严重忽视了孩子心灵的呵护,人格的培养……!十年寒窗,披星戴月,提高了学业,麻木了心灵……,更有甚者,有不少可以成为特殊人才的孩子成了这种教育的牺牲品,这样的事例是举不胜举的。中国教育是不相信眼泪的!中国教育是残忍的!仅凭这一点,我们应该真诚地向孩子道歉,是我们把孩子“推出去了!”是我们亲自把孩子培养得麻木和冷漠了!您的话“其实孩子很可怜的!”孩子岂止是可怜?!
墨尔本相信眼泪吗?我们必须放弃本土思维看问题啊!先进国家,先进制度规范人的行为,孩子自言“请不下假”必有很多隐情,“离乡背井、举目无亲”,甜酸苦辣只有她自己明白。……
“我自言自语的说,“也许她是真的请不下假来,她其实蛮可怜哪……”
“你说什么?”这没头没脑的话让老伴莫名其妙。我却再也说不出一句话,泪水已经打湿了面颊…….”
读到这里,我也泪流满面,感动于谷兄那份发自于内心深处的浓得化不开的亲情,此时,那篇《心香一瓣寄哀思》的文字在眼前汩汩流淌~~~
运河散人:
几日来,博友们的善举深深感动着我。从远古以来,为了生存,我们祖先就养成互相依赖,互相扶助的习惯。人助我是利己,己助人是利他。这种助人利他美德代代相传,是我们民族优秀品质的传承。
亲情与人性有关,人性善恶之争几千年纷纭不终。人性是与生俱来的某些能力,某些趋向,受之于自然,意识之前就有的,不能说它是是善还是恶。亲情关系也是受之于自然,不可改变。改变的只是亲情关系的表达方式,有浓淡之分。它存在于人与人的关系中,存在于个人的心灵中,血缘中。是看不见的,他人不能体验的。他人的感觉只是一种显现的方式而已。亲情与教育关系不大,表达方式则与文化背景,价值观等有关。亲情的流露和表达是很个人化的,没有定式。现代化社会更是方式翻新,目不暇接。我们只得接纳多元化方式。我赞同谷诚兄最后的结论,理解与宽容。不止是博大的胸怀,也是一种睿智的待人方式。庄夫子说了: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散客的评论文字中传递出她(他)是一位教育家的信息。对中国教育弊端直指要害,非局中人所不能也!我认同“应试教育”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现状,无疑是摧残人性。我所希望教育目的应:培养有健康的体魄;完整的人格;正常(稍高或超常也可)的智商的人才。咱是门外汉不敢弄斧!支援韩静同学的善举引申出亲情与教育的讨论,也是意想不到的收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