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情境记忆 |
农历七月初七,古代神话,牛郎织女天河相会的日子。
牛织爱情神话千古传颂,这是爱情“距离产生美”理论的最早版本。此距离天河相隔,不谓不远。杜甫老先生《牵牛织女》诗:牵牛出河西,织女处其东。万古永相望,七夕谁见同?现代科技将神话变为使用网络、通讯、交通便可随时消解相思,将万古永相望可成为朝发夕至,难怪人们产生了“审美疲劳”。将诗化的男女情感渐渐低俗化、物化……七夕夜,遥望星空,在心灵架起鹊桥,消解人间隔阂,祈求天下和谐。
元人王举之《折桂令》词曰:鹊桥横低蘸银河,鸾帐飞香,凤辇凌波。两意绸缪,一宵恩爱,万古蹉跎。剖犬牙瓜分玉果,吐珠丝巧在银盒。良夜无多,今夜欢娱,明夜如何?这境界逊于杜老先生,可也述说古人度七夕之欢娱,当是率性而为,不管明日如何,有些享乐主义倾向,呵呵,何必苛求古人,今人何尝不是如此?
七夕也称乞巧。民间风俗,妇女向织女星乞求智巧。
《荆楚岁时记》:“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是夕,人家妇女结彩缕,穿七孔针,或以金银玉石为针,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许多现代女人把针线抛下,也许不认识那颗是织女星,只知自己的星座如何。我以为,虽然不乞巧了,追求知识和技能,追求科学和真理则是达到天人和谐的鹊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