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哲思絮语 |
“我很忙,有应酬。”几乎成了时髦的口头禅。
人情来往,你酬我应,我邀你到,本是平常事。在社会上、医院里总可以听到这句话,似有泛滥之虞。白天累个臭死,下了班主动或被动参加应酬宴请。有的人乐此不疲,见有的医生一晚跑三场酒宴!有人说:
应酬是一种时尚、一种标志。能在芸芸众生显得与众不同。
应酬代表一种身份。
应酬还是一种姿态。
应酬不断,整天日理万机的样子,才是干大事的形象。应酬越多说明自己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说明自己是个人物。有身份的人,干事业的人,能没有应酬吗?所以,不论从政,经商,治学……大家都忙着应酬,医生也不免其俗,通常应人家酬谢多,深陷其中者可能不少(腕级、准腕级、非腕级都有)。应酬的内容丰富多彩,由参加者解其味。
有人说:应酬多是一种现代病。讲究觥筹交错、起坐喧哗、“烟熏火燎”、水冲汽蒸,轻歌曼舞,追逐感官的享乐,更多的是在那里显示身份和阔绰得意之态。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疾病,心态之病。
应酬的层次有高下,形式各异,名义和目的不同,应酬的本质是一样的。其利弊由当事者抉择,他人不好说一二。接受应酬的多与少,也只有身临者知其过与不过。西人叔本华不喜欢热闹应酬:“只有当一个人独处时候,他才完全成为自己。只有当一个人独处时候,他才有自由。”甚至还说:“就个人而言,孤独,离群的倾向总是与一个人的精神价值直接相关。”所以,他拒绝无谓的宴会应酬,主张节制与人交往,在哪些社交场合为了迎合别人往往失去自我。为了获得心灵的宁静,维持理性澄明的洞察力,那就要保持与喧嚣社会生活的距离。 “愈孤独其精神价值愈高,” 应酬就是失去本真的自我。按照叔氏理论去做,我以为这太难,常人做不到。只可领悟其理。
呵呵,那就看看本土先贤吧!苏东坡就不喜应酬宴请,理由有三:一曰安心养福;二曰宽胃养气;三曰省费养财。苏公常以此由拒宴请,谢应酬。可见苏公深谙养生之道,至今尚有警示作用。
散人年青时豪情万丈,走马酒肆茶楼。中年形散,幡然省悟,常以苏公语自警,谢拒无谓的应酬。我以为医者应节制应酬宴请为上策,择其善者而应之;抉其闲机而酬之。如何知过度与否,以自己适意为然(那就要看“天机深浅”了)。要是乐不思蜀,忘记还有个“我”存在,忘记书房和辽阔的天地,那就有过之啦!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