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行医随感 |
昨天,收到外院朋友短信,说:
满腔热血入医学会,当了医生吃苦受罪,
急难险重必须到位,病房门诊终日疲惫,
从早到晚比牛还累,一日三餐时间不对,
屁大点事不敢不对,逢年过节值班应对,
一时一刻不敢离位,周末不休还要开会,
迎接检查让人崩溃,天天学习不懂社会,
病人告状回回都对,工资不高还要缴税,
晋升职称回回被退,抛家舍业愧对长辈,
回到家里还要惧内,囊中羞涩见人惭愧,
百姓还说我们受贿,青春年华如此狼狈,
仰望青天欲哭无泪,唉!当医生真累!
看似牢骚,格调不高。了了数语的“直白”,素描出医生职业的另一面。它的原创无从考查,也不必追问。从语气上判断表达了年轻医生的现状,也是医院里普通的现象。我读后心生酸涩……以医生的“三种境界”论,属第一境界向第二境界的过渡阶段。职业生涯告诉我:走入医门,献身病人。以命相托,神圣职责。我深切感觉到医学使命的庄严,医生职业的神圣。这样一个特别的,关乎人的健康和生命的行业,应该在文明社会中有其适当的位置。
科学的严谨,生命的一次性。医生只能要求自己精益求精,斟酌再三方可处置。一个小小的诊断和治疗措施,凝聚了多少心血,只有施治者清楚!每当面对急难险重的病人,医生“春和景明,波澜不惊”,挽回无数的膏肓命,他心中的愉悦不亚于其亲人!无数次这种体验使得我“坦然自若,气定神宁”,喜忧的起伏化作理性的思考。
医患关系渐渐走向法制化,医患双方的维权意识同步提高。文明社会构建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框架,也是调节紧张关系的重要途径。这样解决不了全部问题。我以为,对待我的病儿和家属,应该去关爱他,体恤他,帮助他,甚至谦让他;悉心诊治,周到照顾,全面考虑病家的一切:精神心理的、身体的、家庭的……建立起互信和谐的医患关系。我尊崇这个职业,毫不计较,无怨无悔。这是我的哲学。
商品经济,社会转型时期出现了卫生改革成功与否的疑问,出现了医药购销的“商业贿赂”,中国的卫生事业如何改革?由中央设计决定。百姓只考虑“看病惠,看病方便”。医生这个行当就处在这样的尴尬地位。不管如何,“商业贿赂”是危害社会健康,危害医疗事业的“癌症”,当须动手术割除,刻不容缓!对此,社会要反思,医生要反思。破解中国医生制度的改革课题,也许……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