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哲思絮语 |
上善若水与观水
春节期间,在大运河畔一家清静的茶馆,参加了几位书法家的雅集。只见他们意兴遄飞,走蛇飞龙,旁观叫好声不绝于耳。一位书法家朋友赠我一卷横幅:上善若水。其法度严谨,字体流美,笔画圆润,笔意中透出几许闲适恬静。我爱不忍释,悬挂陋室,日日赏目。
“上善若水”语出自老子的《道德经》:“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为不争,故无尤。”
香港学者陈鼓应用今话译道:“上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和万物相争,停留在大家所厌恶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居处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待人善于真诚相爱,说话善于遵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处事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掌握时机。只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怨咎。”
我体会这段话引申出道家水之美的人生哲学。一是做人若水,二是观世若水。一个人要效法自然之道的无私善行,就要像水一样至柔之中的至刚,至净,能容的胸襟和气度。水具有滋养万物生命的德行。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到江送客棹,出岳润民田。”在这个永远不平的人间世居下不争,包容一切不如意,这是何等的气慨!这便是道家的为人艺术。
二是观世若水,水虽然藏污纳垢,它的本质至清,水净沙明,晶莹透剔,毕竟是至净至刚,不为外物所污染。孔圣人观水“逝者如斯夫”的向前,倡导“不舍昼夜”的勇迈精进精神,至今还有其不朽的积极意义。我以为怀着澄明的心境观世,自照自明人生的趋向,何去何从?自照,自知,自处,便可免除大部自我烦恼。
世上有些事是说不破的,莫若临水静观。
最好是在烟雾飘渺的湖边,望去一叶孤舟荡在天水一线处,一怀心事系在帆头,寻着云后的太阳,望去,飘去……虽然解决不了问题,在透彻的了悟之后,放散怀抱,心胸顿觉辽阔,却也能取消问题。
怅然若失时,你也可在水侧,相对无语,水的影,映出心底的悲哀。性情中多了一份宛转多了一份清越。水是自然的精灵,给你阅尽沧桑的寥廓心境……
观世就要像立在水边,无语看波澜。也许波荡于胸,世事不平如水下沙砾硌磨着心底的脆弱,纵是那一怀的愤懑和委屈,伤悲,愁苦。水可以应着你的心律,抚慰着你,劝解着你。从而,你感受到沧海一粟的无奈,也顿悟了海纳百川的无限宽阔。
在此之后,你可以长啸,亦可以无语,选择怎样的方式是你的自由。长啸见英雄气概,无语更显智慧的从容。一种深沉凝固于胸,也许只有沉默才是最优雅最成熟的表达。面对水,絮语和聒噪是多余的,万言不值一杯水,你会吸纳水涵蕴的上善若水的哲理。
无语观水,恰若拈花微笑,阅尽沧桑,参破禅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