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网络约车之争看新旧经济与改革之阻力
(2015-10-11 17:45:46)
网络约车是互联网时代的新兴事物,它兴起的背景是传统出租车行业服务质量低下,从业者与经营者矛盾加深,政府管理困难导致的供需不平衡,它符合互联网经济满足分享,创新,个性化的特点,所以很快在世界各地兴起,嗅觉敏锐投资者的迅速跟进打造了一批以消费者为导向的约车平台,并通过互联网企业惯用的烧钱模式让网络约车迅速扩大市场份额,进而改变着消费者的出行模式,对传统出租车行业,甚至公交都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新旧经济体的博弈逐渐激化。在此过程中,消费者一边倒的站在网络约车的支持方,而出租车从业者也希望尽快改变旧的经营模式,并不抗拒网络约车,甚至直接或间接变相的加入网络约车行列。但传统出租车行业的既得利益者显然不希望失去已有的蛋糕,利用各自的身份和影响对网络约车进行围追堵截,并且通过其掌握的媒体进行舆论攻势,部分地区的交通管理部门由于在传统出租车行业的利益分配中盘根错节纠缠极深,不得不站在了消费者的对面,甚至采用法律明确禁止的“钓鱼执法”的方式对网络约车的从业者进行打击,有的地方的人大代表公开发表言论将城市拥堵全部归咎于网络约车的兴起。对于新生事物,随着新旧经济体博弈双方的争议越来越大,且无法调和,亟需通过立法或权威部门从有利于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角度进行引导。10月8日,上海市交委做出了破冰之举,给中国最大的网络约车平台滴滴快的公司发出了中国,甚至有可能是世界上第一张网络约车平台资格许可证,首次从主管层面给饱受围追堵截的网络约车给予了支持,同日,大受鼓舞的世界第一大网络约车平台公司UBER表示将在上海自贸区投下巨资开展网络约车业务,舆论与消费者一片欢呼,为上海的锐意改革和破冰之举叫好。
但仅仅过了2天,交通部难产了10年的出租车改革意见征求意见稿出台,其中大篇幅对网络约车进行了限制,例如不许私家车接入约车平台,实行总量控制,禁止约车平台对消费者和司机进行补贴,等等,整个意见稿体现了对传统出租车行业既得利益者的保护,将网络约车最大的亮点与优势从立法的角度予以扼杀。
由于决策的过程保密,因此,我们不知道与传统出租车行业的既得利益者有盘根错节关系且能影响决策的力量是否在决策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而消费者作为最重要的一环在博弈过程中显然没有充分参与,只能通过舆论间接表达意见,这样的决策是否合理就值得怀疑,对于交通部,从其前后矛盾的高速路经营数据以及新出台的高速路永远收费的政策,我们对其是否有勇气,有能力推出有利于市场,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深化改革持保留意见,而交通部是否有最终的裁定权也值得深究。
最后,从交通部推出高速路永远收费和对网络约车的封杀举动来看,政企真正分家确实是当下改革能否进行的关键,否则,规则制定者就不可能有改革的动力。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