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历史很有意思,和西方不同,和平年代则一切都平平无奇,无论政治,军事还是科技民生都给人停滞不前的感觉,而一到乱世就各个领域的英雄辈出,成王败寇的上演着一幕幕大戏,其中精彩的,虽时过千年仍让人荡气回肠,如三国,唐初,民国等等。到了太平盛世,则往往是庸官冗吏的天下,尸位素餐者比比皆是,而潜在的英雄们则一个个混迹市井或躬耕于乡里,不为人知的老死于酒肆乡间。直到家国处于危难之中,才会风云际会般涌现出一个个惊世骇俗的汉家大士,或力挽狂澜般将匈奴杀的血流成河,如冉闵,或治大国如烹小鲜迅速从乱世到治世,如朱元璋。
我尝思考,以我汉人精英的素质,在人世间可成神称圣的不说数不胜数,但也至少是不绝于耳,但为何却总是延续着每60年一次的内乱,家国破败,百业不兴,人民苦不堪言,如果能把这些埋没在草莽间的汉人精英拣选出来,充于社稷,何患之有呢?可一代代以来,事实证明这只是一个美好的乌托邦式的幻想,在所谓“太平盛世”,没有生存压力的时候,选人看重的永远不是能力和道德的综合体,而是关系和背景,所以才会有34岁的红三代总裁。奖惩的依据也永远不是事实与对错,而是更为复杂的系统,所以才会有三门峡水利枢纽的错误。
古人曾发出“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感慨,但真相恐怕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