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个和尚与团队打造

(2009-10-26 21:45:48)
标签:

三个和尚

私心

两种

水缸

分类: 偶有灵犀

 

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

这是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其中告诉人们的一个道理也很明了,就是强调要合作,不合作就没有好结果。但其中值得回味和深思的问题,比如怎样造成的不合作?怎样才能合作好等等?大多数人往往就没细想那么多了。其实有很多的因素在里面起作用,这个故事的这些方面倒更值得我们去仔细琢磨。

今天我想从管理者管理的角度来分析这个故事,希望从中给大家一些管理上的启发。

先说“一个和尚挑水喝”,一个和尚属于自己管理自己,他既是管理者也是被管理者,工作属于是自动自发的,挑水是因为生活的需要,有需求就必须去做这项工作,工作的成果也是自己独自享受,所以他不会有工作上的问题,路再远、再辛苦,他也会去做这事情。如果这个和尚喝水有问题的话,可能主要有两种情况:第一是自己生重病了怎么办?第二是自己老了走不动了怎么办?因此这个和尚的问题是预防性和持久性问题。针对第一种情况他自己可以解决的方案是预先多挑点,病几天也有水喝,第二种情况就不是自己能解决的了,要有另外的人来解决。

再说“两个和尚抬水喝”,两个和尚在一起生活按理应该比一个和尚好,其一,生活中有了一个伙伴,说话都有了对象,没有那么孤独,有事有病也有个照应,两个人还可以干一个人干不了的事情。其二,两个人抬水也很好,比一个人省时间、省力气,没有那么累,甚至一桶水可以装满一些。两个和尚容易产生矛盾的是水的分配使用问题,如果谁总是多用多占了,那就容易发生摩擦,矛盾严重时,也照样会发生两个和尚没水喝的情况。我们作为管理者要看到其中的可能。不是三个和尚才会发生没水喝的问题,两个和尚也会发生!这里就涉及工作的付出与成果分配的问题,两个和尚抬水,劳动付出是基本相同的,所以分配也要基本相同,两个人才能平衡。

有人说抬水上山后面的人会抬得累一些,那看情况:两个和尚个子差不多,可轮流,也一定会轮流,一人一半的路程,两个和尚个子有高有低,高个一般在后面,从力学角度分析也对头。也有身体健康的体力好的在前,身体虚弱的在后面。两个会不会为挑水发生矛盾,也会,但我们说更易发生矛盾的可能是成果分配上的问题。所以作为管理者,就要注意成果与付出是否相当,当然绝对平均也不需要,付出与成果分享基本平衡就可以了。这里面也有设计制度规则的事情,就是抬水谁前谁后的问题,那这规则就要视情况而定,这也告诉我们管理者:第一,订制度订规矩是必要的必须的,第二,订制度订规矩一定要视现实情况而定,适合实际情况的规定才是合理的。而且涉及面少(和尚少)时,应更灵活,涉及面大(和尚多)时,就要取原则一点的带普遍性的。比如说:和尚很多,抬水订购的规定就是“一人一半,大家轮流。”最为合理。至于个人私下约定的别的规矩那是个人之间去协调。

最后说“三个和尚没水喝”这是这个故事的一个反面的结果,前两种情况说正面的结果,第三个突然转折,产生反差对比,给听故事的人以感觉上的冲击。那是说故事的技巧问题。其实前两种情况也有反面的结果:

    一个和尚没水喝,因为他生重病了,因为他年迈走不动了!

    两个和尚没水喝,因为他们为水用多用少发生严重的矛盾,因为抬水没有订规矩,老是在后面抬的人觉得吃亏了,就不干了。

这些我们前面都分析过了。三个和尚其实也有正面的结果:三个和尚怎么会没水喝?因为他们团结友爱,相互合作好!水多得喝不完才对啊!所以我说这是讲故事的技巧问题,而作为管理者我们以分析的、辩证的眼光看,就要看到事情的两面,正面的与反面的情况。

理清了认识上的问题,我们就来分析造成三个和尚没有水喝的根源在哪里?解决的途径又在哪里?我们最终想看到的就是三个和尚精诚合作、和谐生活的局面。这不正是管理者打造管理团队所希望看到的吗?

难道三个和尚不希望看见好的结果吗?哪为什么三个和尚没有水喝?可能导致这样的结果的各种情况有哪些?深层的思想意识问题又是什么?下面我们来一一分解:

我们先要弄清楚的是造成没有水喝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可能三个和尚认为:三个人就没有必要全都去弄水,而且挑水的工具只适合一个人挑或两个人抬?如果一个人挑太辛苦的话,那么两个人抬是比较合适的选择,但先去抬的两个人就会吃亏,于是因为怕吃亏,个个都想别人先去,自己后去。如果每个人轮流挑也一样。谁也不愿先去,推来推去就没有人去,最终就造成没有水喝。

这是我们推测之一,也是最一般的推断。如果成立,原因就是:

    个个和尚怕吃亏,不愿意多付出先付出。这是私心过重,过于膨胀的结果。“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保护自身利益,作为人的一种本能是很正常的,所以人有点私心并不为怪,没有私心的有没有?也有,但毕竟是极少数,而且那是一种很高的境界,(比如:丛飞),大多数人做不到,也不可能做得到。如果做到了,这世界也会混乱,我们也不必讲这课了。我们要探讨的是代表大多数、现实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所以我们就必须承认:人都是有点私心这一客观事实!人正因为为自身利益着想,才会去努力付出劳动和工作,所以私心并不是完全没有意义的,某种角度上讲它是人工作的动力源之一。但私心过重,过于膨胀,或者为谋私利不择手段,损人利己,那就不可取了。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原先有些和尚私心没有那么重,但老实多干被人欺,后来也变得私心了,或者比别人更私心了。

三个和尚都因为怕吃亏,所以不愿先去,那他们的关注点就是我先去我吃亏,这多不公平,他们过于强调绝对的公平,要公平付出、公平分享成果,更要命的还有在同一时间内就要具备的绝对公平,一旦不公平,就不合理,就有人要吃亏,就不干。

这里又牵涉到另一个问题,就是第三个和尚该不该来,不来倒好,一来反而多了一个劳力,打破了原理的平衡关系了。劳动力过剩带来的问题。涉及劳动力再分配、在协调的问题。这就告诉我们管理者:第一,有时候人不是越多越好,人多不是好事。人多了,推诿扯皮的事情就随之而来,人,合适就好。第二,有时实在是人多了,就要重新分配工作、重新调整、协调好其中的关系、制订新的游戏规则等。

这是管理者应该去做的事情!领导要抓人事,人事就是要理顺人际关系的事。你就要制订一些人际交往中的游戏规则出来。否则内耗就要开始了!

三个和尚绝对公平、绝对不吃亏,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做到的,这就要求管理者要教育员工,员工也应该理解,工作的分配、成果的分享,有时是无法绝对的,尤其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但长时间来讲,管理者就应该摆平,体现多付出多得,少付出少得,不付出不得。

既然要一时的绝对公平、绝对吃亏没有了,哪怎么办?人是活的,有很多解决的办法啊,为什么三个和尚不商量解决呢?

这就是第二种推测,第二个原因:解决的办法其实有,可能没有沟通,或者不想沟通。

问题出现了,人就需要进行沟通,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三个和尚应该有解决的一些想法,有一种可能就是大家不沟通,不想沟通,互相等待、拖时间,看谁熬得久,“坚持就是胜利,”“沉默是金”,堵气、等待,明知有办法都不说,把事情拖大,这就是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包有这些想法的人其实就是极端不负责的人,对别人对自己都是极端不负责的态度,其结果是害人害己。

所以管理者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建立一个正常的沟通渠道,倡导平等文化,让大家有问题敢于说,让大家有问题有地方说!定期不定期的沟通是达成团队凝聚力的重要途经之一。

还有第三种推断,第三个原因:想法、办法有了,可能有人没有很好的执行,或者在执行中有矛盾,没有得不到及时合理的解决。

也许三个和尚有过沟通,却各持己见,争论不休,各怀鬼胎,不愿达成共识。也没有一个有威信的人物来主持公道,以理服众,所以每一次沟通都是一次无休止的争吵,最后不欢而散!还有一种情况,开头形成了一些约定,制定了游戏规则,但是在执行过程中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每次沟通就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就斗气,又不欢而散。

这种情况才是我们在管理现实中存在的最普遍、最关键、最核心的问题,也是最值得引起我们研究的方面。

我们现在先把解决三个和尚没水喝的解决方案提一提:

    方案一:每一个和尚挑一次(日),休息两次(日);

    方案二:每两个和尚抬两次(日),休息一次(日);

(公式:甲-乙,乙-丙,丙-甲)

    方案三:三个和尚一起去,把路程分三段,三个人轮流抬。

(公式:路程A,甲-乙,路程B,乙-丙,路程C,丙与甲)

    方案四:各买一个水缸,自己挑,自己用。用得多就多挑点,用得少可以少挑

可能还有更好的解决方案。方案一、二、三讲究团队合作,方案四讲究各顾各的。四种方案第二个最好,为上上策;其次是第一个方案,为上策;再次就是第三方案,为中策;第四个方案为下策。为什么?留给大家想想。

 

我们先分析第四个方案:

优点:各劳各得,劳动与成果分享平衡了。

缺点:1、要买水缸,代价增大,还有原来的水缸归属问题,或者砸掉,大家都买新的!2、工具的使用,会出现同一时间都要用,大家争抢工具;会出现工具有人用,无人爱护、无人维修的情况。3、由于关系僵化,大家在一起如同陌路人,生活少了许多情趣,有病也无人关照。

这结果是大家愿意看到的吗?三个和尚其实都不愿意看到这种结果,但现实的工作、生活中不是大量存在这个问题吗?

我们列的前三个方案都是合作,三个和尚也可能起初都有合作的愿望,也提出类似的方案,但执行中会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

1、一个或两个和尚老是用多了水。挑是轮流,但用可能会不一样,所以会遇到平均分配的情况,但人又不能太小气,人家借一点给不给啊?老借给不给?心理不平衡的事情不愉快的事情就来了。有人就不干了。

2、有一个因事不能去抬水,却用水,日后又没有补回去,造成有人有意见,下次也就没病装病,没事也装有事,逃避也不补回。(有好不学好,不好的却学到家了。)造成意见升级,最后也不欢而散。

3、、、、、、、情况还会有许多!

但归根到底,还是付出与回报的平衡问题,怎样摆平的问题。

举些生活中的例子:1、集体宿舍厅的卫生维护问题;2、宿舍共用电话使用和费用平摊问题;3、宿舍共用的煤气、水电的使用和费用分摊问题等等,都是类似的问题。

 

我们看到解决三个和尚没有水喝的问题,主要不是寻找解决方案、方式的问题,而是在方案、方法找出来之后,在执行过程中暴露出问题时,要怎样解决的问题!这就是管理的瓶颈、管理的要害、管理的关键所在!

 

管理者怎么办?

我们先分析三个和尚是不是团队?团队的要素有哪些?怎样去组建三个和尚这个团队并解决他们在挑水存在的问题。

一个团队要素:

1、共同的目标;要领袖人物建立大家的认同的目标远景,不断强调团队协作的力量与好处,并及时与大家分享合作的喜悦与成果,最终形成一个团队的合作精神及建立在此基础上的团队文化。

2、认可的领导;一个团队需要一个有威信权力的领袖人物,领袖人物要公平公正,以身作则,同时要引导大家一起管理,每一个人都按章办事,违反者坚决给予处罚,不给借口。

3、制度的订立与人员的分工;规矩可以由大家订,大家互相遵守,互相监督,人员可以两个人抬水,一个人在寺庙里打扫卫生。

4、有效的沟通;领袖人物要建立大家互相监督的管理机制,让规则成为大家的规则,人人能自觉遵守,不轻易去破坏它。出现问题及时沟通并解决,定期或不定期开展问题讨论会,针对规则进行调整、补充与完善。

5、实施的计划;有了方案就去做。

6、绩效的评估。总要有奖优罚劣,那就要对大家评估,自评、大家评,领导评。目的为今后做得更好!

 

如果派你去解决三个和尚的问题,你应该怎么做?

一、统一思想,达成共识;大张旗鼓地讲明合作的好处、好结果,不合作的坏处、坏结果;

二、 民主推选出领导,强调服从领导,互相监督的机制;

三、 制订抬水的实施方案,合理安排人力资源,并把可能发生的问题,及解决的措施交大家讨论,寻求不用挑水也有水喝的远景目标。

四、 执行中不断沟通,寻求解决的方法并改善,

五、 最终建立无形的永续的团队文化。

 

当我们分析完发生在这三个和尚的故事后,我们是否找到了作为一个管理者如何建立一个高效的团队以及有能力让我们的团队永远不会没有水喝的情况出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
后一篇:对花呓语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