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新鲜的讲义”
——质疑《藤野先生》“讲义”的注释
现行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教科书编者,对《藤野先生》“从此就看见许多陌生的先生,听到许多新鲜的讲义。”一句中的“讲义”,做了注释,注文为:“这里指讲课的内容。”对这一注释,似可质疑问难。
此句是写进入仙台医专的第一印象:先生(即老师)是陌生的(按,手稿原作“新的”),“讲义”是新鲜的(手稿原作“新的”),而且为数“许多”。“新鲜的讲义”,应作何解释?“新鲜”容易讲解。查《现代汉语词典》,其释义有“少见的;稀罕”一项,具体而言,此“新鲜”,也就是从未听到过、新奇之类的意思。那么,怎样正确理解“讲义”的含义?
第一,可联系《琐记》一文。此文在《朝花夕拾》中,是《藤野先生》的前一篇。这前后两篇文章关系密切,表现在:①两文首尾的语气、情绪紧密相连。《藤野先生》的第一句,“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一个“也”字,一个代词“这样”,系紧承《琐记》而来,表示的是,与“爽然若失”、“茫无把握”、“一无所能”、“学问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了”(均为《琐记》结尾部分的语句)之类,相通的不满与厌烦。②两文所记时与事,具有延续性。时间的延续性是,从1902年1月(由南京矿路学堂毕业),至同年4月(留学在东京)。事的延续性是,缕述先后所经学校的见闻与感受。
《琐记》写了对三地(S城即绍兴、杭州、南京)四所学校(中西学堂、求是书院、水师学堂、矿路学堂)的看法,关注的是各校教些什么:
“但我对于这中西学堂(按,在S城),却也不满足,因为那里面只教汉文,算学,英文和法文。功课较为别致的,还有杭州的求是书院,然而学费贵。”(《鲁迅全集》第2卷第293页,人民文学版,1981年;以下只注卷次、页码)这是对两校所教“功课”,进行比较。
“只好往南京去。第一个进去的学校(按,指水师学堂)”,“功课也简单,一星期中,几乎四整天是英文,……一整天是读汉文,……一整天是做汉文”。(同上)这里说的,是“功课”简单。
而在矿路学堂,不仅所教外文与汉文均有变化,“此外还有所谓格致,地学,金石学,……都非常新鲜。”(同上,第295页)这里用了“新鲜”一词。(按,在《呐喊·自序》一文中,有近似表述:“终于到N去进K学堂了,在这学堂里,我才知道世上还有所谓格致,算学,地理,历史,绘图和体操。”句中“N”指南京,“K”指矿路学堂。引文见第1卷第416页。)
接着就是来到仙台医专,同样有了新鲜感觉,即《藤野先生》中的“听到许多新鲜的讲义”。可见,上文所引《琐记》中的“功课”,与本句中的“讲义”,二者含义相同,都是指学校开设的学科,即老师教的课程,简称“课”。
第二,可参看鲁迅“仙台书简”,即1904年10月8日(在仙台医专入学不久)《041008致蒋抑卮》。此信称,“(医专)所授有物理,化学,解剖,组织,独乙种种学,皆奔逸至迅,莫暇应接。”(第11 卷第322页)此句,亦写医专老师讲授的课程。“种种学”即种种学科,种种课程。
第三,可与鲁迅其他文章、书信互相印证。如:《朝花夕拾·范爱农》中的“一个去年听过我的讲义的少年来访问我,慷慨地说……”(第2卷第314页),《华盖集·记念刘和珍君》中的“她才始来听我的讲义”(第3卷第275页),《南腔北调集·为了忘却的记念》中的“他仿佛说过,曾在北京听过我的讲义”(第4卷第 482 页),《两地书·厦门—广州 四六》中的“来听我的讲义的学生,一共有二十三人(内女生二人)”(第11卷第127页),等等。这些例句中的“听……讲义”,与本课“听到许多新鲜的讲义”中“听……讲义”,用法、含义相同,全都可用“听……课”置换。
综上所述,“新鲜的讲义”中的“讲义”,含义实为功课,或课,课程。其内含,不涉及老师上课时讲授的具体内容。因此,教科书注释为“这里指讲课的内容”,是不准确的。
可以补充的是,人教社历年所编、不同版次的《语文》课本或教科书,《藤野先生》一课的注释,多有修订与增删。此前版次(如1995年4月版,2002年12月版)教科书,此课另有一条针对(藤野先生所问)“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的注释,注文为“这是问:我讲课的内容,你能记下来吗?”此注是确切的。但这条注释,已被现行教科书删去。须知:“新鲜的讲义”中的“讲义”,有别于“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中的“讲义”,二者语境不同,含义也不尽相同。其间疑似差异,应予分辨。
加载中,请稍候......